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硫、氮及其化合物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98153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2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硫、氮及其化合物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硫、氮及其化合物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硫、氮及其化合物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硫、氮及其化合物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A) 第七单元 硫、氮及其化合物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S 32Cl 35.5K 39 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

2、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性质用途 A氧化铁呈红棕色红色涂料 B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漂白剂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干燥剂 D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制冷剂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尾气的排放 B消毒液长时间敞开保存会增强其消毒效果 C红葡萄酒中充入的少量 SO2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D作为医用呼吸机原材料之一的 ABS 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3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

3、有碱性 C氨水很稳定,将烧瓶中的红色溶液加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D形成“喷泉”的主要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4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 对应的一组是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强氧化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 SO2通入品红溶液中证明 SO2具有漂白性 B将铁屑放入稀 HNO3中证明 Fe 比 H2活泼 C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证明其中存在 CO23 D将少量溴水滴入过量的苯酚溶液中有白

4、色沉淀生成 6某集气瓶呈红棕色,加入足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棕色溶液,气体颜色消失,再打开玻 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该气体可能是下列混合气体中的 AN2、NO、Br2BNO、NO2、N2 CNO2、O2、NODN2、O2、Br2 7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S 2 O / 点燃 SO3 2 H O H2SO4 B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 C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 SO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 2CaCO3+2SO2+O2= 高温 2CO2+2CaSO4 D向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后滴加硝酸,若产生不溶于硝酸

5、的白色沉淀,则溶液必含 SO24 8气体 X 和气体 Y 同时通入盛有溶液 Z 的洗气瓶中(如图),一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XYZ ANO2SO2BaCl2溶液 BNH3O2Al2(SO4)3溶液 CNH3CO2CaCl2溶液 DCO2SO2CaCl2溶液 9“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 1 所示装置 实验室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 2 所示装置 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实验室中采用图 3 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ABCD 10下图为有关分子在催化剂

6、作用下发生转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2NH3,NH3NO 均属于氮的固定 B催化剂 a 作用下氮原子发生了氧化反应 C催化剂 a、b 表面均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 D使用催化剂 a、b 均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 11分别进行下表所示实验,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 测量熔融状态下 NaHSO4的导电性 能导电 熔融状态下 NaHSO4能电 离出 Na+、H+、SO24 B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X有白烟产生X 可能为浓盐酸 C 将甲烷与氯气按体积 比 14 混合于试管中光照 反应后混合气体能使 润湿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代甲烷具有酸性 D将 AlCl

7、3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成分为 纯净的 AlCl3 12 实验室常利用难挥发性酸制备易挥发性酸的原理, 用浓硫酸与硝石(NaNO3)反应制备 HNO3, 反应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温度如果过高,制得 HNO3可能会呈现黄色 B反应方程式为:NaNO3+H2SO4(浓)= NaHSO4+HNO3 C可从实验室中选无色透明洁净的试剂瓶盛装制得的硝酸 D曲颈甑不适宜制备沸点过低的物质 13同温同压下两相同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3,NO2倒扣于水中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 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BCD不能确定 14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金属恰好完全

8、溶解,反应后溶液中存在: 2+3+ c(Fe ):c(Fe )=3:2,则参加反应的 Fe 和 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516B11C23D32 15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 HNO3的反应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 I 中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 3Cu+2NO3+8H+=3Cu2+2NO+4H2O B步骤 III 反应速率比 I 快的原因是 NO2溶于水,使 c(HNO3)增大 C由实验可知,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打开止水夹,滴加稀硫酸,铜可以继续溶解 16为防治雾霾,设计如下流程吸收工业尾气 SO2和 NO,同时获得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

9、其 结晶水合物又称保险粉)和 NH4NO3产品,以变“废”为宝。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2O 2 4中既存在非极性键又存在极性键 B装置 I 的作用是吸收 SO2,装置 II 的作用是吸收 NO C氧化装置 IV 中 1L 2molL1NO2,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 22.4L O2 D保险粉可通过装置中阳极产物制备,Ce4+从阴极口流出回到装置 II 循环使用 二、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共 52 分)分) 17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爆炸反应为:2KNO3+3C+S 引燃 K2S+N2+3CO2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为_,还原产物有_,当有 1mol KNO3参

10、加反应时,转移电 子的数目为_。 (2)KNO3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 (3)将 SO2和 Cl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产生的现象是_;若将 SO2和 Cl2等体积混合 后再缓缓通入品红溶液,发现品红溶液_,其原因是_。 (4)S、C 和 N 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K2S 溶液中除 OH-外其它各 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 (5)下列事实能说明碳与硫两元素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有_。 a同温同浓度溶液 pH:Na2CO3Na2SO4 b酸性:H2SO3H2CO3 cCS2中碳元素为+4 价,硫元素为-2 价 d分解温度:CH4H2S 18二氧化硫直接排放会危害环境。利用工业废碱

11、渣(主要成分 Na2CO3)可吸收烟气中的 SO2 并制备无水 Na2SO3,其流程如图 1。 已知:H2SO3、HSO3、SO 2 3在水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 pH 的分布如图 2,Na2SO37H2O 和 Na2S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3。 (1)Na2CO3溶液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 (2)吸收烟气 为提高 NaHSO3的产率,应控制吸收塔中的 pH 为_。 已知下列反应: SO2(g)+2OH(aq)=SO23(aq)+H2O(l)H1164.3kJmol1 CO2(g)+2OH(aq)=CO23(aq)+H2O(l)H2109.4kJmol1 2HSO3(aq)=SO

12、23(aq)+SO2(g)+H2O(l)H3+34.0kJmol1 吸收塔中 Na2CO3溶液吸收 SO2生成 HSO 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 吸收塔中的温度不宜过高,可能的原因是_(写出 1 种即可)。 (3)制备无水 Na2SO3 中和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从中和塔得到的 Na2SO3溶液中要获得无水 Na2SO3固体,需控制温度_,同时还 要_,以防止 Na2SO3氧化。 19以铜片(含少量杂质铁)为原料制取 Cu(NO3)2溶液的实验流程如图: (1)“酸洗”的目的是除去铜片表面难溶的 Cu2(OH)2SO4,写出“酸洗”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2)“水洗”后检验铜片表面是

13、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 (3)“酸溶”时的装置如图所示,烧杯内所发生的反应为: NO+NO2+2OH=2NO2+H2O 2NO2+2OH=NO2+NO3+H2O “酸溶”时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可以采取的方法有_和_。 通入空气的作用是_、_。 (4)“调节 pH=34,并保温 3 个小时”的目的是_。 (5) 烧杯中所得溶液经多步处理得到 NaNO3固体。 设计以烧杯中所得溶液为原料, 制取 NaNO3 固体的实验方案:_。 已知 3NaNO2+2HNO3=3NaNO3+2NO+H2O;Na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实验中必 须使用的试剂:硝酸和 NaOH 溶液。 20某研究小组用如图

14、装置进行 SO2与 FeCl3溶液反应的相关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1)通入足量 SO2时 C 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 (2)根据以上现象,该小组同学认为 SO2与 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小组同学向 C 试管 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 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反应生成了 SO24。该做法 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 (3)为了验证 SO2具有还原性,实验中可以代替 FeCl3的试剂有_(填字母)。 A浓硫酸B酸性 KMnO4溶液C碘水DNaCl 溶液 21N2O、NO 和 NO2等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 (1)

15、N2O 的处理。N2O 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用特种催化剂能使 N2O 分解。NH3 与 O2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 N2O 的化学方程式为_。 (2)NO 和 NO2的处理。已除去 N2O 的硝酸尾气可用 NaOH 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 NO+NO2+2OH=2NO2+H2O2NO2+2OH=NO2+NO3+H2O 下列措施能提高尾气中 NO 和 NO2去除率的有_(填字母)。 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 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 NaOH 溶液 吸收后的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 NaNO2晶体,该晶体中的主要杂质是_(填 化学式);吸收后排放的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氮氧化物是_(填化学式)。 (3)NO 的氧化吸收。用 NaClO 溶液吸收硝酸尾气,可提高尾气中 NO 的去除率。其他条件相 同,NO 转化为 NO 3的转化率随 NaClO 溶液初始 pH(用稀盐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 在酸性 NaClO 溶液中,HClO 氧化 NO 生成 Cl和 NO3,其离子方程式为_。 NaCl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