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之舞曲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8108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鉴赏之舞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音乐鉴赏之舞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音乐鉴赏之舞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音乐鉴赏之舞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音乐鉴赏之舞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鉴赏之舞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鉴赏之舞曲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马祖卡,波罗乃兹,圆舞曲,Minuet,1、起源:西欧民间的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 2、节拍与速度:三拍子,速度中庸。 3、曲式结构:三部曲式,其中段常用三声部写成,故称“三声中部”,并沿袭至今。 4、应用:十七、十八世纪常用于古钢琴组曲和管弦乐套曲中,速度稍快、有力; 十九世纪初,小步舞曲曾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赏析G大调小步舞曲,1:作曲家? 2:乐曲赏析: 小步舞曲这一乐曲是在1796年3月,以“六首钢琴小步舞曲”的标题所出版的小步舞曲集中的第二首。据推测,这一小步舞曲集很可能是在1795年,由原来为管弦

2、乐队而写的乐曲改编而成的。本曲既可用来伴舞,又颇具欣赏性,因此二百年来久盛不衰,是通俗名曲中的精品。 1)问题一:乐曲节奏节拍特点 2)问题二:乐曲的曲式特点,各部分对比性,Beethoven,贝多芬,1.生平: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 2.作品有:1)交响曲九部:3英雄5命运6田园9合唱等 ;2)序曲:哀格蒙特;3)歌剧:费贷里奥;4)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 3.评价: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3、“乐圣”。,波尔卡,Polka,1、概述:波尔卡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源于波西米亚(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种民间舞。波尔卡是Polka 这个词的音译,它是从波西米亚语“半”字演变而来,意思是说这种舞的舞步比较碎,是以半步为基础的。 2、节拍特点:“波尔卡”这种舞蹈的特点是2/4拍,由几个小舞曲组成,乐曲前奏常加有个短小引子,较少用附点音符,节拍重音常常落在第二拍上。 3、流行时期:十九世纪中叶,波尔卡风行全欧。“捷克音乐之父”斯美塔那最先把这种舞曲用在歌剧和交响性的器乐作品里。,拨弦波尔卡,这是一首由“施特劳斯兄弟”共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乐曲,首演之时,曾引起不小的轰动。本曲仅由管弦乐队中的弦乐

4、部分来演奏,而且所有的提琴都不像通常的演奏那样“用弓子拉奏”,而是放下弓子,一律采用手指拨奏,发出新奇而美妙的音响,整个弦乐部分依然显得和谐而有序。,马祖卡舞曲,1、由来:波兰的两种民间舞曲马祖卡和马祖列克 (用马祖尔舞曲体裁写成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通称 。发源于波兰风光明媚的马厝维亚地区,与波兰舞曲一样,同是波兰最具有乡土色彩的舞曲。传统的马祖卡舞曲风格柔美、轻巧,具有女性化倾向。但经过多次的变迁,往时的原始样式与今天的样式在形态内容上都已有着明显的不同。18世纪起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并按法国习惯统称为马祖卡。各国的宫廷舞会和舞剧编导们根据波兰马祖尔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也都

5、称为马祖卡。,马祖卡舞曲,2、音乐节拍:3/4 、以重拍落在第一或第二拍为其特点。舞蹈活泼、热烈。舞步以滑步,脚跟碰击,男的单腿跪、女的绕行以及双人旋转等为主。 3、应用: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伊凡苏萨宁中都有马祖卡。F.F.肖邦 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名作流传于世。 4、赏降B大调马祖卡舞曲,Chopin,肖邦共作有五十多首马祖卡舞曲。肖邦借用了波兰固有的乡土舞曲的形式,以他独特的创意发展成新鲜的形态及内容,使马祖卡舞曲成为有史以来不曾有过的伟大艺术。肖邦虽然使马祖卡舞曲更为理想化,但是并未抛弃它原有的泥土芳香,从他的马祖卡舞曲中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波兰这个美丽国家的形象。他创作的马祖卡也因

6、此被美誉为“音乐的珍珠”。,波罗乃兹,波罗乃兹polonaise 波兰舞曲。波罗乃兹有人译作波兰舞曲,它是16世纪以来波兰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波兰舞曲不似玛祖卡那样富有民间风俗性,而常具有庄重,华丽的波兰贵族气息,古典波兰宫廷贵族衣着华丽,在波兰舞曲伴奏下以庄重的步伐左边宫邸大厅,作为舞会的开始。所以波兰舞曲伴奏的舞蹈,也是一种步行舞,它的典型伴奏节拍是3/4 。,Waltz,圆舞曲,起源: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 现在通行的大多是维也纳式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

7、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突出。,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简介:Johann Strauss 1825.10.25-1899.6.3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另圆舞曲之父? 2、创作特点:紧密结合奥地利民间音乐和日常生活的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活泼、配器华丽、通俗动人,堪称维也纳的交响音诗。他一生作品共479首,其中圆舞曲400多首,还有波尔卡、歌剧等。,奥地利第二国歌蓝色多瑙河,第一小 圆舞曲,第二小 圆舞曲,第四小 圆舞曲,第三小 圆舞曲,第五小 圆舞曲,序奏,尾 声,序奏部分,一

8、伴奏乐器? 二 开始演奏特点? 三 旋律主奏乐器?,小提琴,小提琴是四根弦的乐器,通过琴弦振动发声,现代的小提琴源于16世纪欧洲早期的四弦琴。 现代的管弦乐团通常有大约有24把小提琴,分成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两个部分,在演出中小提琴的任务要比任何其它乐器都重。,震音,碎弓轻轻奏出,恰似黎明拨开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圆号,1、圆号又称法国号,在传统上与狩猎有关。19世纪以前,管弦乐队中的圆号大多限于泛音列的各音使用,其基本音高可以通过“附管”改变乐器的长度来改变。1840年以后,阀键逐渐取代了“附管”的作用。 2、乐器特色:音色具有铜管的特色,但又温和高雅,带有哀愁和诗意,在铜管和木管乐

9、器之间起到 媒介作用,表现力极其丰富,是铜管乐器中音域最宽,应用最广泛的乐器。,第一小圆舞曲,两段式:A+B A:D大调,来自序奏,旋律上行,抒情明朗,轻松活泼。 B:A大调,多以跳音见长,轻松明快。,第二小圆舞曲,A:D大调,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朝气蓬勃。 B:降B大调,旋律线条优美委婉。 A,A:G大调,三度和声效果,优美典雅,端庄稳重. B:G大调,流动性强,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场面.,第三小圆舞曲,第四小圆舞曲,A:F大调,以分解和弦的上行旋律开始,曲调优美动人,富有歌唱性.,B: F大调,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对比.,第五小圆舞曲,A:弱奏,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B: 炙烈而欢腾,达到全曲高潮.,尾声,再现第三、第二、第四小圆舞曲主要主题,接着在D大调上再现乐曲序奏部分主要音调,最后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