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20春离线《电子政务》参考答案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141979698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师20春离线《电子政务》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师20春离线《电子政务》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师20春离线《电子政务》参考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线考核电子政务 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什么叫电子政务?答:也叫“电子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信息化”等。目前电子政务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比较贴近我国实际的定义是:运用信息通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改进行政组织,重组公共管理,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务业务流程信息化,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广泛、高效和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过程。其核心内容在于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借助于信息手段进行集成,实现更高效、更廉洁务实的政府监管和服务。2. 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的几个重要特点是什么?答:首先,电子政务是领导人的一种政治意愿与具体现实的结合。其次,“一切以客户为主”是21世纪

2、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再次,随着电子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增加,政府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渠道越来越多,公众获得的跨行业服务也越来越多。最后,政府的门户网站已经成为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3. 什么是目标管理?答:答: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4. 科学决策的包括哪三个方面?答:施行科学的决策程序,使用科学的决策技术和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5. 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目标是什么?答:到2010年,覆盖全国统一的电

3、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有效减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1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答:一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推动不足。二是认识存在盲目性。三是政府信息开放程度低。四是缺乏前瞻性的规划。五是缺乏系统的建设方法指引。2. 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的意义。答:电子政务建设规模宏大,既要跨越各大系统又要覆盖全国,是一项投入

4、资金多、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建设时间长、业务需求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及对政府应向的长期性和广泛性决定了系统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在当前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规划的目的是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与用户需求相匹配。各级政府、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项目前,能否制定一个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符合本地区和本部门实际的电子政务战略规划,是确保电子政务系统准确定位的关键。因此,必须把电子政务战略规划作为一个重要的专项规划来看待,在规划中坚持正确的设计原则,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任务和目标,保证规划设计的高质量。3. 政务流程再造的特征有哪些?答:政务流程再造是指政

5、府以提高服务质量和自身工作效率为目标,对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的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组织,并优化人力和设备资源的过程。政务流程再造要求围绕公民对政务的需求而展开,主要是借助于信息技术,以电子政务为基础,对政府政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反思,并对流程进行彻底的改造、优化以及标准化,旨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政务流程再造具有以下特征:(1)政务流程再造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改进作业绩效的方法。(2)政务流程再造强调工作绩效的显著提高。(3)政务流程再造是在一定政治环境下发生的。(4)政务流程再造强调重视公众和利益相关者。(5)政务流程再造根据需要确定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选择再造的方法。4. 企业系统

6、规划法的优点是什么?答: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机构体系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5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1)缺乏纲领性法律,立法层次不高(2)立法不平衡,缺位现象尚未消除以下内容可以删除:非标准劳动关系是从标准劳动关系发展而来。标准劳动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契约关系,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一直延续至今。自20世纪60年代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要求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强,灵活就业、弹性就业需求增大

7、。因为,在工业、机械制造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模式下,固定用工制度、长期就业合同是主流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但随着商业、服务业的不断扩大,简单、统一的传统就业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自身需求,取而代之的应是形式灵活、富于弹性的就业形式,非标准劳动关系也就应运而生。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来雇佣非核心员工,弹性用工能够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追逐利益最大化。“企业想要更好的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的运用必须要有弹性,也就是劳动弹性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人认为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

8、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们不再愿意从事那种传统的束缚于单位的就业形式,而更愿意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意愿的、满足自己爱好的、更加自由的就业方式,从而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实现个人的价值,近年来兴起的SOHO一族就是典型例证。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小办公室、居家办公室)的缩写,它是指个人以自己的家或小型场所为办公室而从事工作的小型事业体(个体户)。SOHO代表了一种自由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工作场所不固定,工作时间自由,收入高低也不确定,特别适合与高新科技、信息技术相关工作的劳动者,如软件程序员、网络工程师、记者、编辑、自由撰稿人、音乐制作人、

9、广告工作者、咨询师等。 非标准劳动关系面对的挑战我国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更多的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产物。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的城镇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传统的僵化的固定就业模式刚性太大,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于降低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方便劳动者自由选择劳动时间、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机会等作用越来越突出,正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使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格局。非标准劳动关系突破了标准劳动关系的内涵,对原有的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非标准劳动关系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标准劳动关系法律调整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

10、应非标准劳动关系调整的需求。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传统法律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法律适用和劳动主体方面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主要以标准劳动关系为主,很多非标准劳动关系被排斥在基本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外。 此外,我国劳动法主要覆盖的是传统行业的劳动者,范围狭窄。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中有些是在劳动法或者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之内,如劳动者派遣关系中的劳动者等,但还有很多人被排斥在这两部法律的调整之外,如家政人员等。我国非标准劳动关系调整的现状要求劳动主体适用范围必须扩大。 2.劳动关系的建立方面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只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才能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体经营者,但不能是个

11、人。但是在非标准劳动关系领域,用人的一方有可能是个人、家庭和自营经济实体等。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因此这种法律关系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因此,很长时间以来,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与用人方之间仅被视为具有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民事权益问题,按民事诉讼的程序处理。实际上,无论是标准劳动关系就业还是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都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为国家和社会承认的社会工作,并以此获得用以维持本人及家庭生活的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因此,将非标准劳动关系放在劳动关系调整之外不符合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也容易导致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丧失本该享有的劳动权利。 3.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处理

12、劳动关系中对劳动者的保护比较全面,它包括了劳动过程中的各项权利,除法定的劳动标准外,还包括无过错责任的工伤保护原则和接触劳动关系的补偿原则等。而雇佣关系中的劳动者的权利仅受私法的调整,按照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来处理,如出现劳动中的人身伤害,只能根据过错程度来分担责任。但实际上,雇佣关系跟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为两种关系中间的劳动者都不拥有生产资料且劳动的目的都是生产过程和获得劳动报酬,而且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一样,具有从属性,雇员接受雇主的指挥、管理和监督,雇主为雇员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和安全保障。因此,如果直接用雇佣关系的原则来调整一些非标准劳动关系不符合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这一劳动法宗旨。 4.社会保障方面在我国,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护的核心所在,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项宪法权利。但是,目前我国法律对于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都是按照标准就业的特点设计运作的,包括计费年限、缴费办法和待遇标准等。这种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就业的稳定性和缴费的连续性为基础,而这种制度不完全适合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的特点。比如社会保险的转移由于各地社会保险的缴费标准、待遇标准等不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