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核舟记(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977969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核舟记(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核舟记(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核舟记(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核舟记(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核舟记(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核舟记(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核舟记(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核舟记(含答案)课文导读本文介绍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洢(y)器皿(mn)罔(wn)贻(y)轩敞(xun chn)峨冠()矫首(jio)黍米(sh)八分有奇(j)轩(xun)箬篷(ru)糁之(sn)多髯(rn)衣褶(zh)袒(tn)诎(q)椎髻(j)壬戌(rnx)甫(f)篆章(zhun)二、词语释义明有奇巧人:手特别巧。罔不因势象形:罔不,无不;因,就着。尝贻余核舟一:曾经。盖大苏泛赤壁云:泛舟。中轩敞者为舱:高起。启窗而观:开启。石青糁之:涂。东坡

2、右手执卷端:拿。东坡现右足:露出。佛印绝类弥勒:极像。左臂挂念珠倚之:靠。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珠可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其船背稍夷: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三、语句解读1.通假字: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诎右臂支船(“诎”同“屈”)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同“父”)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2.词类活用:卧右膝(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3.特殊句

3、式: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句)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则题名其上(省略句)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后置句)四、作家作品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嘉善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他生活在明朝晚期阉党横行的年代,其父魏大中因上疏指责权宦魏忠贤结党朋奸而遭诬害,他自己也因阉党威逼悲愤而死。著有茅檐集。五、背景探视明朝的时候,我国的微雕技艺已经相当高妙,如明代冯梦龙的古今概谈一书中“雕刻绝艺”条记载:吴仁顾四以核桃刻小船,“蓬、樯、舵、橹、纤、索莫不悉具”;上刻三人,并有各种器物及对联等。与本文记载的核舟颇为相像,同时还记载了“橄榄花篮”和其他一些微雕艺术品,可见当时微雕技艺之一斑。六、文体浅

4、谈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一显身手一、基础知识1.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东坡右手执卷(jun)端 天启壬(rn)戌秋日若啸(xio)呼状 石青糁(sn)之B.峨冠(un)而多髯(rn) 有奇(q)巧人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 各隐卷底衣褶(zh)中C.为(wi)宫室、器皿、人物 珠可历历数(sh)也钩画了了(lio lio) 神情与苏、黄不属(sh)D.矫(jio)首昂视 居右者椎髻(j)仰面佛印绝类弥勒(l) 舟尾横卧一楫(j)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5、(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C.左手倚一衡木 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3.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罔不因势象形(根据)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还)其两膝相比者(比较) 尝贻余核舟一(曾经)B.高可二黍许(上下) 能以径寸之木(用)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 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于)C.明有奇巧人(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左手倚一衡木(横)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地)D.尝贻余核舟一(赠)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高)雕栏相望焉(看见)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弯曲)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中峨冠而多髯

6、者为东坡C.神情与苏黄不属 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5.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 B.语气助词 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D.动词,可译为“去”、“往”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能以径寸之木( )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石青糁之。( ) 左臂挂念珠倚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整体感知1.找出译文没有错误的

7、一项(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译文: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约有两粒黄米粒那么高。B.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译文:在右边的一个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握住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好像是在大声呼叫的样子。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两膝互相比着,隐藏在画幅下边的衣服折纹中。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译文:字迹细得像蚊子脚,是用刀钩画出来的。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属事理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B.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C.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

8、载,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3.下面的文字,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是( )东坡右手执卷端 右手指卷 东坡现右足 鲁直左手执卷末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现左足如有所语A. B.C. D.4.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很高的技艺。三、课内阅读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

9、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文中写东坡外貌的句子是:_;文中写佛印情态的句子是:_。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用“标出这句话的朗读节奏。 其 两 膝 相 比 者,各 隐 卷 底 衣 褶 中。3.用“”给这段文字分层并概括各层的主要意思。_4.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_。5.试分析苏轼和佛印的不同性格或心情。苏轼:_佛印:_四、拓展阅读季弟获桃坠一枚

10、,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11.给加点字注音。季弟()山坳()城巅()洞敞()12.下列兄弟排行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季、叔、仲、伯B.仲、季、伯、叔C.伯、仲、叔、季D.叔、伯、季、仲1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长五分许许:向背皆山向背:楼门洞敞洞敞:14.给下面的语句补写上省略的成分。山坳插一()城。15.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A.拿起鼓槌,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B.拿起鼓槌在打鼓,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C.拿着鼓槌在敲打,像是不能胜任寒冷的样子。D.拿着

11、鼓槌,像不能胜任寒冷的样子。新题探密网络时代的我们,喜欢给自己取个网名,以便与人交流,获取信息。一个好的网名,既要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要体现高雅的志趣,如“一江春水”、“夜雨时”、“隔水樵夫”等。请你给自己取一个别致的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 示例: 网名:一江春水 由来和含义:出自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如蓝,丹心似火,从多彩的生活汲取不竭的动力,用满怀的热情期待美好的明天。 网名: 由来和含义: 答案略,注意文明高雅。含义要言之有理。写作小练笔在下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_,_。作文素材竞争一位老人和一只猎狗成了这个庄园的主人。两个月后,猎狗不吃不喝,很快瘦得像一具标本。有一天,一只觅食的苍鹰光临庄园,猎狗蹿起冲向苍鹰狂叫,这天,狗吃了许多东西。醒悟的老人从山里捕回一只狼,拴在庄园外的一棵树下,从此,情况改变了:只要猎狗看到狼,猎狗便显得非常精神,并且食欲大增,一天天胖了起来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