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助推县域经济腾飞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971648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助推县域经济腾飞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助推县域经济腾飞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助推县域经济腾飞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助推县域经济腾飞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助推县域经济腾飞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助推县域经济腾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助推县域经济腾飞(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非公经济发展 助推县域经济腾飞 作者: 日期:加快非公经济发展 助推县域经济腾飞岳阳县委统战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加速岳阳县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岳阳县具有重大意义。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同年,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主动顺应非公经济发展的大势,才能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勇立潮头。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2、,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工业强县、项目兴县、产业立县”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把主攻非公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把创优发展环境作为主攻非公经济的切入点,把落实各项举措作为主攻非公经济的着力点,从政策、环境、体制等方面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全县非公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1.非公经济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引擎”。2011年底,全县共有非公企业1092家,注册资金43.92亿元;个体工商户9681户。全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由2006年的28亿元到2011年的76.5亿元,占

3、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47.8%,年均递增34.6%;实现销售收入由2006年的15.6亿元到2011年的38.3亿元,年均递增29.1%;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238家。丰利纸业、科伦制药、天欣科技、颐通管业、中粮集团、南方水泥等一大批发展潜力大、税收贡献大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竣工、投产、见效,百万头生猪产业链等关系县域长远发展、辐射带动能力特别强的战略性项目落户我县。科伦制药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从一家普通制药企业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3.6亿元,员工1300余人,集产供销一条龙的省内外知名的民营医药企业。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 家,湖南名牌、湖南著名商标 个, 个企业通过“C”标志认证,有 个省市级工程技

4、术研究检测中心。天交所上市企业1家。张谷英镇的竹制品加工、柏祥的牲猪养殖、麻塘的花卉苗木、张谷英镇和大云山旅游业等,都是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产业。 2.非公经济已经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生力军”。全县非公企业实现税收由2006年的 亿元到2011年的 亿元,年均增长 %,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6年的20.2提高到70。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由2006的12户增加到2011年的36户,2011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户,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户;非公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财政增收、民生增利、改革增效的生力军。3.非公经济已经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平台”。2011年,全县非公企业吸

5、纳从业人员3.92万人,相当于全县城镇就业总数的26.65%。全县有65家非公企业被劳动部门确定为再就业基地,安置就业人员8212人。在县委的高度重视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在有效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同时,也为创新社会管理搭建了实践平台。全县非公企业中党员566名。至2011年11月24日已成立44个党支部,其中独立支部23个,联合支部21个,党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县(区)和有关部门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探索出了诸如市场化招聘非公企业党务干部、对企业实行党员“星级化”管理、选派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等一些做法和举措,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组织覆盖率达100。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县非

6、公企业党工委和有关部门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探索出了对企业实行党员“星级化”管理、选派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党建“带三建(工建、妇建、团建)”、“企村联姻,共同发展”活动等一些做法和举措,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 4.工业园区已经成为非公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进入新世纪,我县的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扩大出口、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三园三区”(生物医药工业园、建材工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电磁铁工业功能区、食品工业功能区、鹿角临港产业新区)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至201

7、1年,全县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到14.7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28.8亿元,入园企业达78户,其中投产工业企业65户;园区企业上缴税金 亿元,占当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的 %。今年1-11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8亿元,同比增长101.6%。近年来,园区内引进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如科伦制药、南方水泥、中粮集团、颐通管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正在显现,产业集群的雏形正在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已初步显现。以民康医药、同安药业、利尔康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大力神、华中科技、三源精密机械、金博机床、固虹钢结构等的机械制造业,以华虹服装、永盛纺织等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以新瑞化工、金海科技、富和

8、科技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以汇鑫油脂、洞庭油脂、湘渝焦糖、芭蕉扇业、洞庭春茶、洞庭米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以颐通管业、金灏达复合材料、天欣科技、金城陶瓷、华雄陶瓷、亚泰陶瓷、百森陶瓷、宏康陶瓷等为主的新型材料,以托邦电子为主的电子信息,成为支撑园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工业园区正成为全县经济发展和投资增长的引领区。岳阳县2008、2009连续两年跻身“湖南省经济强县”行列,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县,2010年还被评为湖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和全民自主创业先进县。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尤其是缺少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从我县现有工业看,除了向红机械

9、、南方水泥、中粮集团等少数几家国有或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外,基本上是民营工业。从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岳阳县要实现工业化,经济要崛起,希望和潜力在非公经济,非公经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1.从非公经济自身发展的情况看,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仍然较小,整体实力不强。一是企业自身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尚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从事的是二、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这些企业往往偏重于数量上的扩张,而忽视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有部分企业管理不规范,企业缺乏生命力,一般性技术装备的企业,发展空间受到

10、限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往往摆脱不了挤压、淘汰的结局。二是增长粗放。由于起步较低,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主要靠增加投入和铺设新摊子的外延式扩张。在产品结构上,存在资源性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多,专利产品、自主开发产品少。同时,非公经济还存在整体竞争力不强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矛盾。三是企业规模偏小。全县规模以上非公企业238家,仅占非公企业总户数的21.79%,能够挑起经济发展“大梁”、支撑财政持续增长的大企业不多,缺乏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四是产业集群水平发展有待提高。据调查,三园三区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31个行业大类,产业零散,企业关联度不大,有的尽管有产业龙头,也有一些上下

11、游企业,但满足不了配套要求,制约产业链的延伸,再加之没有相应的科技服务和研发机构以及现代物流体系,也难形成气候,园区内的企业多数只是空间上的聚集,尚未形成真正的企业集群。五是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目前,我县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主要靠财政资金,市场化运作程度偏低,加上金融信贷门槛高,难以满足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需求。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回报周期较长,财政后续投入乏力。另外,上市企业少之又少,自身的造血功能不强,加上项目竞争激烈,优惠政策一优再优,自身积累不足,自身投入非常有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六是人才缺乏。企业人才严重不足,工业企业中有技术职称的人才比例仅为员工总数的7

12、.9%,其中高级职称只有90多人,占总数的1.4%。2.从非公经济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看,制约发展的因素仍很突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1)融资难。融资难是企业反映非常普遍、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如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经营状况不佳、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信用不高、抵押或担保不足等;也有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如门槛高、环节多、时间长等;还有政府部门及中介等方面的原因,如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工作滞后,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抵押登记、评估等费用过高等等。(2)招工难。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熟练技术工人,一些年轻人掌握一定技能

13、后,流向沿海地区。随着一批用工量大的企业相继落户和投产,招工难的问题仍将继续存在。3.从政府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层面看,各项配套措施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是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目前,非公经济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尚未完全理顺,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职责不明、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三、对策与建议1.把主攻工业园区作为主攻工业及非公经济主抓手的高度来抓。要按照找准区位优势、规划产业方向、承接梯度转移、把握发展趋势、突出重点招商的要求,对园区产业进行准确定位,把发展专业园区、特色园区作为我县发展的重点,即便是几个园区整合成综合园区也要突出重点产业分类成区,制定园区产业规划。要引导园区进行重点招商

14、,要主动跟踪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企业资本与产业转移动向,突出大企业有影响力企业招商,引来一个,配套一帮。促进园区产业升级,力争园区投资强度、产业集聚度达到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土地集约型、产业特色型、经济效益型、环境和谐型新型园区。2.实施扶优扶强,重点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新型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六大支柱产业和精细化工等后续产业中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对年纳税额超过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以及科技型、高附加值、出口创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节能、环保型企业等,各部门在为企业申报国家专项发展资金扶持项目、融资、建设用地、供电、人才引进

15、、招工、科技项目和创名牌、创品牌、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实行“一对一”,“一厂一策”的优质帮扶服务,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发挥重点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3.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一是要在政府搭台,银企合作上做文章。鼓励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调整信贷结构,不断开发适合非公企业特色的信贷服务产品,简化程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完善对中小企业授信制度,加大对非公企业的信贷支持。二是财政要继续投入。要继续发挥财政资金“启动”和“撬动”作用,“一花引来百只蝶”,吸取更多的资金投向非公企业。对园区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的引进,财政要舍得投入。三是包装园区信贷。要灵活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国内外有实力的公司和单个法人主体进行建园投资。四是以资源换资金。土地既是稀缺资源,也是增值资产,要通过园区商贸用地的代征、贮备、竞拍,来让土地增值,获得收益,增加投入。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把基础设施推向市场,吸引外来资金建设。五是包装项目向上争。目前省里对省级开发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都有贴息和补助资金支持,但省里的资金支持往往是与项目挂钩。为此,要策划一批项目,按照以项目引资金的思路,积极争取省里资金的支持。六是要积极探索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