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创建步伐提升文化品味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97157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创建步伐提升文化品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快创建步伐提升文化品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快创建步伐提升文化品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快创建步伐提升文化品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快创建步伐提升文化品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创建步伐提升文化品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创建步伐提升文化品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创建步伐 提升文化品味 作者: 日期:加快创建步伐 提升文化品味 努力建设校园文化示范学校疏勒东营第一希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督导评估自查自评报告第一部分 创建认识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

2、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实现学生全面有个性化的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的办学品位具有不可

3、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小学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完成小学任务的重要保障。小学的核心任务是“育人”, 而且是育出有“文化味”的人。更具体的说,小学的核心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成型期,学校应教育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应是一种受用终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夯实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若因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重智轻德,造成教育的缺失,往往错过最佳教育时机,将致使学生终生难以弥补。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完善小学新课程结构体系的重要措施。校园文化是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小学课程改革的依托,同时,校园文化又是小学

4、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没有必要的物质文化作基础,没有科学民主的制度文化作保障,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的引领,小学新课程的实施、开设与开发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其次,小学新课程的实施又为校园文化的建构提供了契机,创造了机遇。小学学科课程的实施既是科学文化的传输,也是教师有特色的课堂文化的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而这正是校园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弘扬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则是开发地方与学校选修课程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出,小学新课程的实施就是校园文化传输、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也是在校园文化中传输、构建和完善。校园文化

5、建设是新课程理念创新的推动力。首先,小学新课程实施学校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直面本校实情,主动重构本校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并形成本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其次,在此基础上借助于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强大推动力创造性地对统一的必修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对选修课程进行重组,对校本课程进行挖掘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本校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达到实施新课程行为方式的创新和课程制度的创新,从而实现深层次的新课程理念的创新。为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为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校树立了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从而加快

6、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第二部分 创建活动一、提炼精神文化,凝聚学校精神(一)端正办学思想,树立先进理念学校努力根植历史、体现现实、引领未来,积极培育和挖掘学校精神,并引领全体师生努力实践学校精神,使学校精神融入师生的思想理念、道德情怀、行为规范;使学校精神成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塑造自我的精神力量,最终使学校精神成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 1、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总体规划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对学校的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班级文化、教师文化等进行了全面的、总体的规划,努力营造以水心先生(叶适)教育思想为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既有现代特色又有人文渊源的校园文化特色

7、,以全面提升学校品质,全面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2、准确学校定位,明确办学目标教育管理思路健全领导机构,班子能廉政、勤政、能政、亲政,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带头人,不仅成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更要成为教育教学的指导者。德育工作思路德育工作做到“系列化、主题化、活动化、项目化”,突出“一个中心,二个重点,三个基本点”,即以抓学风建设为中心,以抓德育队伍和学生行规为重点,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基本点,遵循主导性、主体性、实效性、时代性、人文性、全面性原则开展德育工作,使学生成为“三热爱”、“八学会”的具有现代人格的中学生。教学发展思路积极实施课改策略,全力推进新课程,开发校

8、本课程,全面提高师生素质;积极实施科研兴教策略,以基于课堂的小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教学问题为抓手,以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新范式为基础,实行“教师走起来,学生眼睛亮起来,课堂教学活起来,十分钟练起来,师生共同笑起来”的课堂常规要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成长思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导引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学会求知、学会学习。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搭建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社区,教学、综合社会实践的互动交流平台,记录成长历程,在发展中审视自身,及时反省和纠正,理清、拨正自己的人生规划,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

9、发展的途径,凸现个性、展示自我,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二)规范标识文化,提升文化品味校园环境标识系统作为环境标志的一种信息载体,对烘托校园环境的文化氛围、张显学校的魅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创新活动文化,增强教育功效学校重视常规活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序列化活动,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活动网络和活动序列内容;充分发挥序列化活动的育人功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能力得到培养;注重序列化活动与学科的整合性,突出活动的实践性,凸显学生参与的开放性。1、精心组织班会,规范升旗仪式学校规定班会每周一次,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资料齐全;全校团活动每学期一次,主题突出、仪式规

10、范、内容丰富,学生积极参与,有影响力。 学校规范升旗仪式的出旗、升旗、唱国歌 、国旗下讲话等程序,讲究国旗下讲话的感染力,讲究升旗仪式的教育效果。2、规划节庆教育,挖掘教育价值每学期开学,学校政教处根据学期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形势要求和特殊节假日,制定本学期主题活动计划。第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主题活动。第二,与社会相关团体合作,多次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大型爱心教育活动,邀请家长和教师参与,活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每次活动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三、建设环境文化,凸显教育功能学校设专用宣传窗8个,介绍科学知识、宣传办学成效、展示学

11、生作品;校园设置指示标志,教室、楼道和公共场地布置自然美观,切合实际.学校坚持以“整洁、美观、有序,和谐、特色”为基本原则,不断推进校园环境建设。在环境绿化的整体设计、格调的总体布局、花草树木的选择上,追求和谐统一、气韵生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并有,努力塑造现代化学校的良好形象。(一)建设物化环境,讲究潜移教育1、注重阵地建设,扩大学生视野学校建有广播站、团队室、宣传栏、宣传橱窗等文化阵地,不断增加学生学习的平台,扩大学生的视野。 2、建设楼道文化,细化育人环境学校楼道处处凸显精细化管理的特色。在教学楼的楼道、墙壁、教室门口等位置,进行精心布置,悬挂文化宣传标语、名人名言以及学生的作品等内容,

12、形成楼道文化风景线。 3、加强图书文化,增强图书价值学校不断提高图书员的信息素养;加强图书馆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图书馆阅读环境和文化氛围,阅读环境体现“雅致、安静、整洁”的要求。4、培育教师文化,正确引领学生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师办公环境,积极推进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开展文明办公室与星级教研组建设与评比,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办公室文化氛围。为培养全体师生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倡导创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幽雅、舒适的校园环境,学校以创建疏勒县现代化学校为契机,开展校园环境以“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为内容的四化系列建设活动。要求卫生整治责任到人,卫生巡查责任到人,卫生整治达到标准。教

13、师办公室各项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美观,使用、管理便捷;办公室布置得体,在特定的主题下,通过植物、挂画、书法、照片、文字等方式将办公室成员的共同愿景和办公氛围与校园文化氛围相协调、融合;教师们能保持办公现场的洁净,养成了随时自觉保持、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与用水用电的安全意识。5、重视绿化净化,建设文化小品绿化养护及时,学校有专人对校园内的花草树木进行日常的养护和管理,巩固绿化建设的成果。清新优雅的校园,随处可见花木葱茏,绿意盎然,处处体现着一种和谐优雅的氛围环境布置突出教育性和艺术性。目前我校卫生基本做到(1)地面干净、无灰尘无污染;(2)门窗、电扇、电脑、空调等无积尘,门窗明净,无乱张贴;窗

14、台清洁无杂物,窗帘干净整洁;(3)墙壁干净、无灰尘污点,无蜘蛛网、扬尘,不乱贴、乱挂东西。(4)文件、作业本、教具等摆放整齐,无乱堆放现象。(5)办公桌椅、办公橱柜、电脑有序摆放,桌面干净整洁无杂物,桌底无堆积物(6)卫生工具摆放整齐,卫生桶及时倾倒并清洗。(7)不乱丢烟蒂。 (二)建设人文环境,讲求默化效果1、关注语言环境,规范使用文字 学校校园内使用普通话,语言积极健康,文明礼貌,具有时代特征;校园与师生文字使用规范、文明,学校被评为市级推普先进。 2、人际关系融洽,师生相互关心 学校师生之间民主和谐,不论在课堂内外,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学生之间团结友爱、礼貌

15、待人。 3、教师仪表端庄,学生穿戴朴素学生严格遵守校纪校规,不烫发、不染发,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不化装、不佩戴首饰。教师严格遵守师德零缺陷承诺,仪表端庄大方,不穿、不戴与教师身份不符的服饰与挂件首饰。 4、注重行为修养,养成良好习惯针对小学学生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学校构建了“品行强化、道德内化、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两化两自”德育范式,努力做到德育工作阶段化、系列化。以品行强化为主。 四、健全制度文化,凸显现代特征学校各项制度健全,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形成汇编;管理方法手段先进,能较好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校管理;重视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学校管理运作平稳、高效有序。 1、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发展学校认真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品德评价,校园氛围民主、平等、和谐、开放、健康、活泼、积极向上。在综合素质培育课程化的同时,我们对学生实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建立了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制度,对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