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益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修改后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970661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公益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修改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强公益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修改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强公益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修改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加强公益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修改后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加强公益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修改后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公益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修改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公益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修改后(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公益服务网络建设_全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修改后) 作者: 日期: 加强服务网络建设 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对公共图书馆网络化服务模式的探讨 康立 林甸县图书馆 副馆长 副研究馆员 13349597676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针对我省实际,提出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八项重点工作” 和文化发展的“八大工程”。其中之一,便是“发展公益文化事业,

2、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这为我县公共文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图书馆作为公益文化服务的窗口、信息传播的集散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县级图书馆如何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更好地做好服务性工作,发挥其作用,是摆在我们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加强图书馆的服务网络建设,是延伸和拓展图书馆公益性、服务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就如何加强我县图书馆在文化服务过程中的网络化建设作以初步探讨。一、 我县图书馆公益性网络化建设和服务的现状目前,我县图书

3、馆现有的馆舍始建于1987年,面积800多平方米,藏书8万余册,年接待读者2万余人次。多年来,我们一直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为读者免费开放服务。通过基层辅导、送书下乡、信息服务等手段进行主动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愈加突出,读者的阅读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态势。我馆原有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经过我们的积极争取,2008年,我馆被省共享工程中心定为县级共享工程支中心,并配备68万元的设备,包括服务器、电脑、投影仪、复印机、打印机、流动汽车等,建成了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功能厅等服务设施。2008年底,县政府配备6万

4、余元,解决了图书馆网费电费等困难;2009年初,我馆作为县级共享工程支中心正式启动运行。2009年、2010年,通过积极协调争取,省支中心为我县83个行政村配备了电脑、投影仪、投影幕布等设备,部分行政村安装了宽带上网。经过我馆支中心的大力扶持指导,以及我馆无偿提供的资源转接,各村免费享受到了国家中心、省中心的海量信息资源。至此,以国家、省、市共享工程中心为支撑,以县图书馆支中心为核心,以83个行政村为终端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成,这一服务网络的形成普惠城乡大众,为构建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二、 构建公益性文化服务网络的设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技术在文化事业方面的广泛应用,

5、各种文化元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相互包容的大文化格局。这种大文化的兴起,在客观上需要文化服务部门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国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我们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供了大量的文化物质资源,使构建全县公益文化服务网络成为可能。根据我县文化事业的实际,我认为应组建以下文化服务网络:1、构建政府机关事业公益文化服务网络。县直各机关,位居县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便利,信息丰富,在全县经济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机关事业部门文化服务网络应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为中心,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依托,以各机关事业单位的资料室、图

6、书室、文化活动室为阵地。如,社区文化服务网,城镇中小学校文化服务网,消防中队和武警中队的部队文化服务网等。政府机关事业文化服务网络的形成,可以让广大用户享受到以图书馆为核心的优质便利的服务,得到最及时最准确的信息。2、构建乡镇、村公益文化服务网络。我县是农业县,全县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居住在农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渴求文化、渴望致富信息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国家相继实施的五大惠民工程,特别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图书馆作为文化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的具体实施者,应构建以国家、省图书馆数字资源库和国家农家书屋为依托,以县图书馆为传递中心,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和

7、83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为阵地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乡镇文化服务网络的形成,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使图书馆的公益服务可以延伸到乡镇村屯,使国家的惠民工程辐射到千家万户,实现文化成果的城乡共享。3、构建相关专业部门的文化服务网络,加强文化信息部门的横向联系。公益性文化服务是社会性的服务,同样也需要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全县文化信息部门要横向联合、强强联手,形成一个信息资源更丰富、社会服务范围更广泛、服务效果更加显著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可以组建以文化广电局、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产业局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成员单位要及时联络,信息共享,共同搭建一个信息及时准确、知

8、识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建设以上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可以形成一个“国家、省、市、县直机关、乡镇(社区)、村屯”六级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促进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有效服务载体。三、构建公益服务网络应侧重的几项工作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图书馆投入力度,强化和拓宽了图书馆的公益服务职能。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我县图书馆自身建设亟待加强,特别是硬件设施还远远落后于国家要求。例如,国家要求县级图书馆的馆舍面积要达到二千平方米,藏书要达到十五万册,县共享工程支中心的机房、电子阅览室和外借室阅览室等要常年免费开放等。要

9、达到这样的标准,无不需要资金设备和人员技术的支撑。笔者认为,就目前我县图书馆的现状,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1、改建或扩建图书馆馆舍,在硬件上满足图书馆的发展需要。我馆现有八百平方米的馆舍,离国家二千平方米的要求相距甚远,而且馆舍陈旧,格局落后,无法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例如,共享工程支中心内设机房要求达到30平方米,我馆现在机房只有12平米,无法按标准距离安装设备,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应该独立的多媒体功能厅,目前合并在读者阅览室;由于馆舍不足,我馆目前尚无标准的儿童阅览室等。馆舍面积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服务的开展。笔者认为,我县应在近期建成一座面积充足、设计合理、

10、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图书馆。由于我县财力有限,可以利用国家鼓励文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上争取资金、或者采取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等,也可以用相应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进行公益性事业建设,为那些身在外地发展,不忘回报家乡的的企业和成功人士提供方便,让他们投资建馆,造福家乡。2、增加经费,缓解资金不足,确保图书馆公益服务稳步推进。经费严重短缺一直是困扰着我县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问题,购书经费一万五千元已经持续近二十年,而图书、报刊价格已经翻了几倍;取暖费、水电费也一涨再涨;全馆20多人的人员经费只有几千元。目前由于缺乏资金,我馆的机房已经关闭、电子阅览室停止开放,无法接收国家、省、市的数字资源,对各乡镇基层服务点

11、网络的信息传递链也随之停止。近日,国家文化部、共享工程国家中心下发了“关于图书馆全部免费向读者开放”的有关文件,原来可以由读者承担的借书证工本费、查找资料复印费、电子阅览室的电费等,现在都需图书馆自己承担,这为我县图书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缓解资金缺乏的现状,确保图书馆公益服务正常开展,既要有政府的财力支持,又要广开门路,多方筹措。政府投入是前提,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更需要图书馆人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三方面齐心协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新路子,从而确保图书馆的公益性网络化服务稳步开展。3、培养一支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为公益性网络化服务提供人才保证

1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多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建设,更需要一批既熟练掌握图书馆业务,又精通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始终把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送馆员到省市参加业务培训,馆内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学习,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业务考核,从而提升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基本适应了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服务的需要。针对基层、特别是乡镇村屯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人员的整体文化程度不

13、高、业务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从2006年开始,共举办了四期“全县农家书屋管理员和基层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班”,聘请省市图书馆的专家前来授课,培训管理员500多人次,使基层和农村图书管理员熟练掌握了文献信息管理使用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的基本技术技能。但从长远发展看,我们缺少业务拔尖人才,整体素质仍然有待于提高。按照省共享工程中心要求,县支中心要配备两名以上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专门人才,配备既懂图书馆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还要有一定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是发展公益性网络化服务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1.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件汇编 2.国家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文件汇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