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弊大于利材料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97044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入WTO弊大于利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入WTO弊大于利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入WTO弊大于利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加入WTO弊大于利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加入WTO弊大于利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入WTO弊大于利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入WTO弊大于利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入WTO弊大于利材料 作者: 日期:加入WTO弊大于利材料 一:加入WTO 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前面我们分指标讨论了中国制造业及分行业的产业竞争力现状与变化趋势。可以发现, 用不同的指标来评测中国制造业及其子行业的竞争力时会得出不尽相同的判断, 有些指标显示中国某一行业国际竞争力在提升, 而另一些指标则显示中国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相对下降。这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复杂事物常常会发生的情况, 或者说是同一个复杂事物在不同的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以下, 我们将多个指标合成为一个指数来更综合地反映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变化趋势。1. 评价体系表9 说明了我们用以评价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

2、综合指标体系。表中将产业国际竞争力分为两类因素, 即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使用某一行业占该国出口的比例、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和RCA 等3 个指标来衡量; 竞争优势使用国际市场占有率、美国市场渗透率、日本市场渗透率、欧盟市场渗透率、贸易竞争指数等5 个指标来衡量。各指标及因素的权重如表9 所示。2. 计算方法我们设定2001年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为100, 本次研究要计算的是2004 年中国制造业及其子行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我们首先计算出各指标指数, 然后将各指标指数乘以指标的权重, 再计算出平均值, 作为各因素指数; 由各因素的指数乘以各自的权重所计算出的平均值为产业国际竞争力

3、综合指数。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越大, 表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2001年增长提升得越快; 而如果某一行业该指数小于100, 则表示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指标计算指数有两种方法, 其中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按公式( 1) 计算, 其他指数按公式( 2) 计算。A 指标2004 年指数=(A 指标2004 值- A 指标2001 年值) +100 ( 1)B 指标2004 年指数=(A 指标2004 值/A 指标2001 年值) 100 ( 2)3. 中国制造业及主要子行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按上述方法所计算出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如表10 所示。从表10 中可以得出以下初

4、步结论:( 1) 2004 年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为117.5( 2001 年为基准年, 各行业指数均100) ,较2001 年有较大的提升。这说明, 加入WTO 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很大的增强。( 2) 对比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指数与竞争优势指数, 可以看出, 虽然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均在提升, 但决定中国制造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竞争优势的增强。( 3) 在整个制造业中, 不同行业“入世”后竞争力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其中, 钢铁、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的提升, 这些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速度快于整个制造业提升的速度; 其他半制成品、纺织品国际竞争力也

5、有提升, 但这些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速度慢于整个制造业提升的速度; 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国际竞争力变化不大; 服装、其他制品行业国际竞争力有所降低。( 4) 虽然各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趋势不同, 但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竞争优势均在提升。( 5) 与各行业国际竞争优势均有所提升不同, 有些行业的比较优势在提升, 而有些行业的比较优势在下降。钢铁、机械和运输设备行业比较优势有很大的提升, 机械和运输设备行业中的办公设备和电子产品的比较优势也有较大的提升。其他行业的比较优势均有所下降, 特别是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服装行业的比较优势下降的较多。从比较优势不同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中国目前正在悄然地发生着

6、产业结构的升级, 优势产业正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主要结论分析表明, 2004 年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为117.5, 这反映中国加入WTO 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不断提升。比较来看, 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加入WTO 后提升不明显。在整个制造业中, 各行业在加入WTO 后国际竞争力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其中, 钢铁、机械和运输设备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的提升; 其他半制成品、纺织品国际竞争力也有所提升; 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国际竞争力变化不大; 服装、其他制品行业国际竞争力有所降低。加入WTO 后, 中国服装行业国

7、际竞争力有所降低与我们的直觉判断似乎有很大差距,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 影响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竞争优势确实在提升, 只是由于服装行业的比较优势在中国加入WTO 后降低了很多, 即2004 年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指数仅为83.2, 从而使其竞争力综合指数偏低。需要说明的是, 竞争力综合指数的数值还取决于在进行加总时所选择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权重。我们所确定的权重是5050, 因而得出以上结论。而如果调整权重, 将会得出不同的竞争力综合指数的数值。可能会对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 其基本结论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必须强调的是, 我们所计算出的各类指数主要是为了对各行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

8、纵向对比。例如, 钢铁行业2004 年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为191.3, 只能说明钢铁行业2004 年比2001 年国际竞争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而不能说明中国钢铁行业2004 年的国际竞争力已经强于综合指数为98.4的服装行业。实际上,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 中国目前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仍是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只是这些行业的竞争力强势地位正在表现出相对减弱的趋势。二:粮食问题一、美国对中国大豆的倾销:这两年到中国的大豆主产区,最令人伤心的是当地的农民种了大豆,但是却挣不到钱,有些甚至赔本。原因就是美国大豆到中国后销售价很低,挤兑中国大豆农不得不低价,结果就是等于白种(挣不到钱)。后果:

9、可能有些城市人认为,便宜还不好吗。但是想过没,中国的大豆农不挣钱就没有吃饭的生活来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肯定会种其他作物,久而久之中国不种大豆了,依靠进口,到时候也没有人研制大豆种子了,突然有一天美国将大豆价格提高,怎么办?中国自己再考虑种已经晚了,没有自己研制的种子,要进口,那种子的价格他们会提更高的价格,而且只能种一代,第二代产量急剧下降,很有可能是转基因的种子,到时候哭都哭不出来啊。玉米、棉花的冲击:和大豆的形式很像,只是起步晚点,现象还不是很明显。如今中国最大的产棉区新疆2009年的棉花种植面积比2008年减少了1/3,原因是棉农挣不到钱,有的还赔本。玉米更是可怕,美国的玉米产量占

10、世界玉米产量的一半,想想国家不对美国进来的玉米实施措施,势必造成严重后果。一个国家经济上安全与否,决不亚于军事上的是否安全。如果在经济命脉上受制于人,将同样导致领土主权等的沦丧和国家与民族的灭亡。而外来资本无节制的进入、投放和兼并,则构成了被进入、被投资、被兼并国经济安全最主要和最大的威胁与隐患。而如此浅显又常识性的道理,在相当一部分地方领导者思想意识中却毫无感知,“城门洞开”地放任外资外企的进入和收购。由此便导致我国目前经济领域,特别是粮食产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出现。眼下,我们的粮食购销市场中已经是“魔影幢幢”,危险在日益迫近。 这决不是耸人听闻,也非杞人忧天。很多迹象在预示着外企经济侵略

11、的不堪后果。据楚天都市报(年月日)转载了望新闻周刊的报道说:“国际四大粮商瞄准中国市场。一家隶属世界四大粮商之一的企业,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我国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中国粮食加工企业,并在江苏建立粮食收储企业。这意味着四大外国粮商已在实施控制中国粮食的战略和布局。” 有专家担心:在外国企业已掌控我国植物油定价权的情况下,如果它们再进一步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就会使我国失去粮食定价权,给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造成莫大隐患。某家外国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和吞并,在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已居于垄断地位,占到了中国市场份额的-。“他们掌握了中国植物油销售的终端渠道,然后再建立或收购面

12、粉厂、大米加工厂,利用其植物油的销售渠道和网络进入中国的粮食消费市场,这就给我国粮食流通带来极大风险。”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对记者说。 据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廷名介绍,四大跨国粮商、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通常被称为国际粮食的“幕后之手”,它们垄断了全球粮食交易量的,也是包括大豆等大宗农作物的定价者。“在本轮全球粮食涨价潮中,掌握大豆控制权的跨国企业获得巨额利润。”宋廷名说,“跨国粮商的操控也是国内植物油价格暴涨后,我国政府很难调控和平抑的重要原因,应避免在粮食问题上重蹈覆辙。”今年以来,在国际上粮价高涨的情况下,中国所以能够阻断国际市场向国内的涨价传导通道,保持了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

13、,也有力地保障了国内局势的和谐安定,最根本的就是我国基本还能保证对粮食价格的宏观调控,四大跨国粮商在我国羽翼尚不够丰满。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苟安且过于一时,必须立即树立起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严密关注外国粮商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攻城掠地”行动,立即展开卓有成效的“国家粮食”保卫战。时机稍纵即逝,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延宕与差池。待我们的粮食定价权被跨国粮商掌握以后,一切都将悔之晚矣!如果我国政府无法再对粮食进行价格调控而任凭外国粮商任意提价的时候,就又到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秋!我们必须看到这已经开始的危险进程和趋势,进而全力以赴去扭转这一被动局面。日本的选择月刊(年月号)发表题为美国用“粮食战略”维系世界

14、霸权的文章说,操纵世界粮食市场的美国“大粮商”,实施以粮食为武器的世界战略。美国内政外交的大前提是“以粮食为国家根本”,而不是核武器和金融。美国的“大粮商”们建立了遍布世界的信息网络,其信息收集能力超过间谍机关,与军工联合体相比,它们更多地左右着美国的内政和外交。今年月上旬,在面包和大米零售价格骤然暴涨的冲击下,近个国家政局出现动荡。前车之覆,当为殷鉴。在某种意义上,美国的“粮食武器”比它的原子弹和航空母舰更适用、更具威力。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的中国,保证人人有饭吃是这个地球上比天还大的问题。倘若粮食紧缺或价格暴涨引发骚乱动荡,足以毁灭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多年来的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也将付诸东流!西方

15、反华势力一直在敌视中国,它们做梦都念念不忘要把中国搞垮。谁能保证日后控制了中国粮食市场乃至经济命脉的外国商业寡头们,就没有反华势力背景或者不帮助反华势力搞乱中国呢?何况,正在中国大肆扩张和并购中国粮企的,居世界前三位的粮食巨头公司、邦吉公司、嘉吉公司本就都是美国的企业?所以,我们对粮食安全丝毫不可掉以轻心。没有了粮食安全,我们的敌人便可不费一枪一弹就颠覆我们的政权,造成人类历史上迄今最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亿多人口的粮食问题已经是一个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民族生死存亡、共和国政权续绝的大事。如果我们不想被敌对势力所瓦解和消灭,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我们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命脉,坚决遏止外国粮商借助某些条款来扼杀中国粮企、控制中国粮食流通消费定价权的险恶用心。别再犹豫了,赶紧修筑保卫中国粮食安全的钢铁长城!再晚就来不及了,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