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部编】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PPT(2套)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41969608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0.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部编】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PPT(2套)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八上部编】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PPT(2套)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八上部编】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PPT(2套)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八上部编】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PPT(2套)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八上部编】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PPT(2套)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部编】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PPT(2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部编】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PPT(2套)(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计2套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套,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第1课时,第1课时,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这样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这句话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十九首中的其中一首庭中有奇树。,激趣导入,庭中有奇树,读通,感知诗歌内容,听老师范读庭中有奇树,同桌互读,读顺字音节奏,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语气:诵读时应有一种凄美、哀婉的意味。古诗十九首采用

2、五言句式,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谐整齐;全诗压“i”韵,韵脚有“滋”“思”“之”“时”,朗读时要重读韵脚。另外,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小组交流并释疑。,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前四句描写环境,描绘出庭中繁花似锦的景象。后四句抒发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诵读要读出情味,边读边体味,边体味边想象,尝试还原诗句呈现的画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情态。,品读,揣摩诗歌之意,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诗歌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

3、,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第三、四句写主人公,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馨香盈怀袖”一句中的“盈”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的“此物”指什么?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歌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描写庭院中的奇树,抓住其叶、花等景物。“绿叶发华滋”中的“滋”为繁盛的意思,写出叶绿花盛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春日花盛图。,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第三、四句写主人公,寄托了怎样的情怀?,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一个“思”字,可谓诗眼,深闺中的女子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想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

4、远行人的思念。,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一句中的“盈”字有什么表达效果?,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但此时思念之人却在远方,使这愉悦之情变淡了,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的“此物”指什么?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此物”指所折的最美的花。这样美的花为什么“何足贵”?显然这是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试想,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虽美,却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思念之苦罢了。表达了主人公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总结:全诗因人感

5、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板书设计,庭中有奇树,发华滋 折其荣 盈怀袖 莫致之,思念、孤寂,龟虽寿,曹操,读通,感知诗歌内容,听老师范读龟虽寿,同桌互读,读顺字音节奏,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节奏:四言诗,有规律的短暂停顿(二二节拍)。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要读出诗中较大的停顿(层与层之间)。 重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如“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要重读。

6、语气:语气高亢激越,应读出积极、乐观、豁达的感觉。,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说说传达了诗人怎样的观念。,诗人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神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诵读要读出情味,边读边体味,边体味边想象,尝试还原诗句呈现的画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情态。,品读,读出诗歌之美,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前四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如何理解诗歌第九至十二句的内涵?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什么意思? 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品析。,前四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

7、什么用意?,选取了神龟、腾蛇两种意象。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得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四句是千古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曹操以“老骥”自比,用比兴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如何理解诗歌第九至十二句的内涵?,“盈缩之期,不

8、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是说寿命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说明人通过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健体强身,可以取得相对“永年”即长寿的。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的豪迈气概。,这里,曹操所说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什么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真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这八个字常见于乐府四言诗形式性的结尾,是按乐章尾声的格式,应配乐的需要所加上去的(乐府诗是用来唱

9、的),与诗意并无必然关联。,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品析。,比兴。诗歌前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起兴,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比喻,照应。诗歌中间四句一反通常文人嗟衰的习气,以老马为喻,抒发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豪情。“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又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则互相映照。,总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时光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然而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定会流芳百世。什么时代都需要昂扬向上的情怀,什么时间也都需要积极乐观的信念,让我们满怀信心,怀着昂扬的斗志,努力学习,

10、为将来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吧。,板书设计,龟虽寿,神龟、腾蛇寿命有限 老骥、暮年壮心不已 性命在天延年益寿,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第2课时,赠从弟(其二) 刘桢,刘桢(?217),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东汉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后以不敬之罪被判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背景,读通,感知诗作内容,听老师范读赠从弟,同桌互读,读顺字音节奏,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赠从弟(其二)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1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断句:五言古诗一般采用“二三”拍,有“二二一”和“二一二”两种节拍。 押韵:本诗阅读时要注意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松”“风”;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盛”“劲”“正”等。 语气:诗歌赞扬松柏凌寒的气魄,因而朗读时应读出坚定的语气。,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品读,揣摩诗人之意,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从内容来看,写了什么? 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却描写了松柏这种景物,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属于哪种写法?,品析诗歌第一、二句叠词“亭亭”“瑟瑟”的妙处。 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2、诗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还运用何种写作手法?试简要说明。,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从内容来看,写了什么?,从弟即堂弟。题目的意思是写诗慰勉堂弟,写的内容是松柏树。,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两字,突出的是风“大”和松“劲”,展现了松柏耸拔而起、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却描写了松柏这种景物,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属于哪种写法?,目的是借青松刚劲挺拔的外形和不畏严寒、凌风傲雪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以此来勉励堂弟要像青松一样保持坚贞本色,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峻挺拔,傲骨铮

13、铮。这属于托物言志的写法。,品析诗歌第一、二句叠词“亭亭”“瑟瑟”的妙处。,用“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寒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通过对比,以风的肃杀衬托松的高洁。,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以此勉励他的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诗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还运用何种写作手法?试简要说明。,第三、四句用了衬托(或对比)手法。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总结: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本诗中,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

14、而改变本性,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托于其中,委婉含蓄,更有诗意和韵味。,板书设计,赠从弟 (其二),风盛,托物言志,松柏 劲,衬托(或对比),梁甫行,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他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其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锺嵘称其“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诗品)。特别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白马篇七步诗等。,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背景,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文体。“梁甫行”原为挽歌,在这里曹

15、植用旧题描写海边人民贫苦的生活,为贫苦民众写挽歌。,诵读,感知诗歌韵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庭中有奇树和赠从弟(其二),从体裁上来说,这三首诗都是五言古诗,因而其节奏的划分应该是一致的,那么这首诗应该是怎样的节拍呢?,二三拍。,可以根据注音,来把握诗歌的顿挫,也就是要学会区分平仄。,一二声为阳平,三四声为仄声,平声和缓,仄声短促。,这首诗描绘的是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沉缓、低沉。,梁甫行 曹 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反映了海边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

16、,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品读诗歌,含英咀华,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曹植在海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试简要分析作品写法上的艺术特色。,曹植在海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民不聊生,破败荒凉。其中,“寄身”三句,从生活环境、生活艰难和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海民寄身于“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一个“依”字把难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狐兔翔我宇”一句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侧面描绘出海边贫民家庭条件的恶劣以及家园的破败。全诗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海边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诗人用“剧哉边海民”一句,总括海边贫民的艰苦生活,点出了全诗的中心。“剧哉”是这首诗的“诗眼”,下面具体艰苦的生活由此而展开,起到了提挈全诗的作用。诗人面对海边贫民的痛苦生活,感慨万端,用“剧哉”二字,便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