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6934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表现手法,写景远近高低、绘声绘色、 衬托(动静、虚实、正侧),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代表作家,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思想内容,语言特点,【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厌恶官场,向往隐逸】,【淡泊宁静,志趣高远】,【生活闲适,悠然自得】,【感情复杂,不一而足】,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 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 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 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 薄暮归来车马疲。,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

2、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04重庆卷,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注:氛垢:尘埃。,(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7全国卷),注,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3、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题目形式,咏(题)+物象,表达技巧,修辞拟人、对比,描写正侧,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思想内容,所借之物, 是作者理想节操的化身, 是作品主旨形象的载体。,鉴赏要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 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0

4、4北京卷,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 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 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 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 的红晕。,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C,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 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 而

5、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 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 自己的节操。,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A,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红梅

6、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第一问2个要点。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

7、惜衰红把火看。,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07重庆卷,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

8、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2)苏诗爱花之盛开, 白诗惜花之将谢。,送别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常见意象,空间长亭、南浦、渡口,时间傍晚、月夜、清晨,景物明月、日暮、斜阳 杨柳、阳关、古道 春草、流水、孤舟,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乐景衬哀情,情感类型,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9、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

10、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07江苏卷),(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古代诗歌鉴赏,(一)鉴赏方法: 1、弄清触发的媒介: 古迹、典故、人物 2、弄清史实: 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 3、体会意图: 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4、领悟感情: 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

11、的感情。,(二)、所抒之情 咏史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社会 历史的感悟,抒发作者的情感。 A、称颂、仰慕英雄 B、以古讽今,讽谕现实;昔盛今衰的黍离之悲 C、自比自况,感慨个人遭遇;抒怀才不遇、报 国无门的情感等 D 、不要重蹈前人覆辙 E、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 (三)、常用表现手法 以景衬情 正反对比 今昔对比 侧面烘托,(四) 作者在咏史时所站的角度 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

12、蓬过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内容: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将士(生活艰苦、报国豪情) 对家乡:思乡念亲; 对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2、风格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4、思想内容: 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 状写将士的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 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

13、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5、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 剑、戟、斧、钺、刀、铩、箫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 夜郎;胡、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 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 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 杀敌豪情、昂扬精神,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

14、步骤一)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 “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步骤二) 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步骤三),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 思念亲友 征人思乡 闺中怀人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

15、、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思乡怀人诗鉴赏方法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小结: 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字面读出感觉 3.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作者了解背景 5.从原作找到根据 6.从题干得到启示 7.从首联找到特点 8.从尾句参透主旨 9.从景物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古代诗歌鉴赏,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

16、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闺中怀人之愁 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思友之愁、失意之愁,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5、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安石) 6、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昔盛今衰之愁 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