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础知识讲座提纲 大学生专业制作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6805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基础知识讲座提纲 大学生专业制作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金融基础知识讲座提纲 大学生专业制作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金融基础知识讲座提纲 大学生专业制作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金融基础知识讲座提纲 大学生专业制作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金融基础知识讲座提纲 大学生专业制作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基础知识讲座提纲 大学生专业制作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基础知识讲座提纲 大学生专业制作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基础知识提纲,金 融 知 识 讲 座 提 纲,主 讲 :,模块一:货币与货币制度,项目1、货币概述,项目2、货币制度,项目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过本模块学习,认识货币的本质和起源,掌握货币的基 本职能,理解货币流通规律并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定义、 成因和治理对策。,1,2,3,一、货币的性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1、货币的起源:货币的产生是和商品联系在一起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看得见摸得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如何表现的?只有和其它商品相互交换,通过交换商品的价值获得实实在在的表现形式,这个形式就叫商品的价值形式

2、。,项目1、货币概述,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相应的就有了四种不同的价值形式: 第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只羊=两把斧子 第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两把斧子 一只羊 = 一件上衣 五斤茶叶 3克黄金,货币概述,第三:一般价值形式 两把斧子 一件上衣 = 一只羊 3克黄金 第四:货币价值形式 两把斧子 一只羊 = 3克黄金 一件上衣 从货币的产生中可见所谓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之所以能与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是因为它也是商品。,货币概述,2、货币形态的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1,2,3,4,5,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中

3、自发地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商品。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的关系,即社会关系。 首先: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其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概述,三、货币的职能 货币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货币执行五种职能。 第一,价值尺度 现实中价值尺度职能就是为商品标价。只需观念上的货币,不必在商品旁放相应的货币。 第二,流通手段 (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2)可以不足值。 第三,储藏手段 作为社会财富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 第四,支付手段 价值做单方面转移时,既是货币的支付手段。 第五,世界货币 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

4、作用即在国际范围内充当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货币概述,一、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什么叫货币制度? 简称币制,指国家为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流通有关因素所作的系统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2、货币制度的内容 (1)规定币材 (2)确定货币单位 (3)通货铸造、发行程序和流通办法 (4)准备制度,项目2 货币制度,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自从产生以来,从其存在的形态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金属货币制度,一种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两大类,金属货币制度下又有三种具体的货币制度,因此,货币制度的类型主要是四种。 银本位制 金属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

5、- 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项目2 货币制度,1、银本位制:即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金和银同时作为法定的本位货币。 3、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又有三种类型: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4、纸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三、 我国的货币制度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比较复杂,香港、澳门回归后,形成了“一国三币”的货币制度,三种货币是人民币、港币、澳门元。人民币是大陆法定的货币,港币是香港地区的法定货币,澳门元是澳门地区的法定货币,三种货币各限在本地区流通,人民币与港币、澳门元之间

6、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价进行兑换,澳门元与港币直接挂钩。,项目2 货币制度,人民币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组成: 一 、是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二 、是法定的货币单位是“元”它是本位币或主币。主币分七种券别, 辅币分 六种券别,都具有无限法偿力。 三、 是没有含金量,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不能兑换黄金,所以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项目2 货币制度,一、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简单说就是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量的规律,这个规律反映的是货币流通必须与商品流通相适应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经济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货币需要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

7、是,流通中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假定某地区在计划年度内进入商品流通的商品总额为500亿元,货币的流通次数大约4次,那么需要的货币量=500亿/4=125亿。,项目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纸币流通规律 所谓纸币流通规律,就是纸币发行量应当取决于流通中所必需的金属货币量,若用公式表示就是: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所必需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三、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量过多地超过货币必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1)、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情况下特有的经济范畴。 (2)、通货膨胀表现

8、为纸币贬值、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3)、通货膨胀可以是开放性的,也可以是隐蔽性的。 (4)、在通货膨胀不同阶段,物件上涨的速度与货币增加的速度是不一致的。 (5)、通货膨胀具有非均衡性。,项目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 一般采用三种物价指数: (1)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即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主要反映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服、食品、住房、水电、交通、医疗、和教育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2)批发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又叫生产者价格指数,就是我们常听到的PPI指数,它是根据制成品原料的批发

9、价格编制而成的,用来衡量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水平。 (3)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均指数 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项目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动 在社会商品总供给一定的情况下,需求如果过旺、过多,而商品的量供给不足,必然导致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只能使物件普遍上涨,由此导致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在我国的现实表现为: 1)银行发行货币弥补财政赤字。 2)银行信用膨胀 3)基本建设投资过度 (2)、成本推动 成本推动则是指成本上升导致的物价上升。 (3)、结构型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

10、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4)、输入性通货膨胀 输入性通货膨胀是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项目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4、通货膨胀的危害 (1)对生产领域的危害 1)通胀使资源配置不合理。 2)通胀表现为价格信号紊乱,生产成本难以核算,投资收益难以预期。 3)通胀影响技术进步,降低劳动生产率,最终影响经济发展。 (2)对流通领域的危害 扰乱了商品正常的流通秩序。 (3)对消费领域的危害 加剧市场供需矛盾。 (4)对分配领域的危害 固定收入者是通胀的受害者。同时,通胀还影响财富的分配,使债权人受损,债务人获利。,项目3 通货膨胀与通货

11、紧缩,5、治理通胀的对策 (1)控制需求 控制需求的措施就是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应对成本推进性通胀时,有效的方法就是采取紧缩性的收入政策,采取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手段,限制提高工资和物价水平。 (2)改善供给 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是稳定币值,消除通胀的根本出路,其一般措施有: 1、实行有松有紧、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 2、发展对外贸易,改善供给状况。,项目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四、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的含义 第一种观点认为通缩是指物价普遍持续下降的现象。 第二种观点认为通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与此相伴随的是经济衰退的现象。 第三种观点认为通缩是经

12、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二是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三是经济全面衰退。 2、通缩产生的原因 (1)财政与货币政策原因 (2)科技创新的原因 (3)汇率制度的原因,项目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通缩的危害 (1)通缩对经济的影响 通缩会降低就业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甚至可能形成经济衰退。 (2)通缩对银行业的影响 1)通缩加重了贷款者的实际负担,使贷款者归还银行贷款的能力有所减弱,银行贷款面临的风险随之增大。 2)资产价格持续下降也会产生负面的财富效应,降低资产的抵押或担保价值,银行被迫要求客户尽快偿还贷款余额。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加速破产过

13、程,最终导致银行遭受损失。 3)如果人们预期通缩还将继续,进一步造成信贷供给和需求的萎缩。 4、 通缩的治理对策 (1)实行扩张性政策。包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 (2)调整产业结构,对于因生产能力过剩等结构性因素造成的通缩,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加强金融监管。发生通缩会破坏社会信用关系,加重银行的不良资产,因此,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维护整个社会的信用关系正常运转,也成为治理通缩的一个重要措施。,项目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项目1信用概述,项目2

14、利息与利率,项目3信用工具,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掌握信用及信用的主要形式。了解信用 活动的载体和凭证信用工具的种类,掌握利息的本质和 决定影响利率的基本因素。,TEXT,TEXT,TEXT,模块二 信用与利率,一、信用的概念 信用指的是以偿还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它具有两个特点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正是这两个特点,使得信用既不同于一般的价值运动形式,也不同于财政分配。 二、信用的产生和存在基础。 私有制是信用产生的基础之一。 商品和货币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之二。 三、信用的发展 信用是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必然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而发展,信用曾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中,主要有

15、 : 1、高利贷信用 2、现代信用,项目1信用概述,四、信用的地位和作用 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1、资金积聚作用。 通过把社会和个人闲置和暂时不用的货币收入集中起来,将消费性的资金转化成建设性资金,加速资本积累的速度。 2、资金配置作用 有了信用可以使资金的转移轻而易举完成,一般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银行贷款,二是创造信用工具。 3、加速商品流转,节省商品流通费用 各种信用流通工具可以代替现金流通,又可以使债权、债务相互抵消,并且银行信用还可以使闲置的货币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些都可以使闲置的货币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节省费用,缩短流通时间,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4、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作用 根据经济发展,在经济过热或低迷时,通过紧缩信用或扩张信用来调控经济。,信用概述,五、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 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业交易相联系的信用活动,其主要表现形式赊销商品、延期付款。 (1)、商品信用的特点 1)信用的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反映的是不同的商品生产企业或商品流 通企业之间因商品交易而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 2)商业信用主要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其资金来源是 企业资金循 环过程中的商品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一部分,而不是从生产过程游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 3)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使用规模上的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