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0_A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754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0_A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0_A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0_A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0_A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0_A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0_A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0_A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10_A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时间 / 30分钟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绿素的提取需要加入层析液作为提取液B.过滤时应使用单层尼龙布,并用棉塞塞住试管口C.分离色素时应将滤液细线置于层析液中D.选材不同,四条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不同2.Calvin等人研究光合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在某种绿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A.光照时间越长,固定产生的三碳化合物越多B.在一定时间内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C.无论

2、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D.只要给予光照,放射性就会出现在H中3.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生物学实验中没用到该方法的是()A.鲁宾和卡门利用小球藻探索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B.萨克斯利用天竺葵证明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C.卡尔文发现了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D.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4.2017四川广元二模 细胞中许多结构产生H与ATP。下列关于H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内的H来自水,用于还原C3B.线粒体内的H部分来自丙酮酸,用于还原氧气C.叶绿体、线粒体内的ATP均可用于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D.适宜光照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

3、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5.下列有关叶绿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在光照下和黑暗中均可生成ATPB.经黑暗处理后叶肉细胞内淀粉等被输出消耗,此时叶绿体内不含糖类C.叶绿体中含有RNA聚合酶,体现了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叶绿体产生O2和线粒体产生H2O均在生物膜上进行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K10-1A.硝化细菌能进行b和c过程B.酵母菌能进行c和d过程C.小球藻、水绵、颤藻能进行a过程D.水稻能进行a、c、d过程能力提升7.离体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的供应,下列关于一段时间内叶绿体中ATP与O2的相对含量变化的示意图中,正确

4、的是() AB CD图K10-28.2017湖南长郡中学模拟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暗反应不需要光照,所以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下也能持续合成(CH2O)B.光反应产生的ATP、H用于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C.酶的专一性决定了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D.光照总时间相同时,间隔一定时间光照与持续光照产生的(CH2O)一样多9.2017武汉调研 用一定浓度的NaHSO3溶液喷洒到小麦的叶片上,短期内检测到叶绿体中C3的含量下降,C5的含量上升。NaHSO3溶液的作用可能是()A.促进叶绿体中CO2的固定 B.促进叶绿体中ATP的合成C.抑制叶绿体中H的形成 D.抑制叶绿体中有机物的

5、输出10.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11.2017安徽合肥二检 某生物小组利用如图K10-3中甲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 )下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钟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

6、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图K10-3(1)提取该绿色植物叶片中的色素,常用无水乙醇、二氧化硅和。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2)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的CO2在(细胞具体结构)中参与反应,而在黑暗、氧气充足条件下CO2是在(细胞具体结构)中产生的。在光照条件下,根尖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除线粒体外还有。(3)图乙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钟罩内CO2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和;t4时补充CO2,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12.研究者对黑藻的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科研小组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 ),以灯为光源,通过

7、移动灯,改变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观测黑藻放出气泡的情况,结果如图K10-4甲中曲线x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图K10-4(1)实验过程中黑藻放出气泡,其气体产生部位为(具体结构),其反应为(填“反应”或“反应”)。(2)该小组在室温10 和30 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y和曲线z。D点的限制因素是。(3)当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由45 cm改变为90 cm的过程中,导致A点的C3含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4)在实验过程中,用O培养黑藻,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O),分析18O最可能的转移途径是O三碳化合物(CO)。综合拓展13.2017东北三校一模 图K10-5中甲为夏日晴

8、朗天气,光合作用强度的日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关于光合“午休”的问题:图K10-5(1)中午轻度缺水会使气孔关闭,导致胞间CO2浓度。(2)水分亏缺使光合产物输出变慢,对光合作用产生作用。(3)气孔关闭会阻止O2逸出叶片,高氧浓度下产生图乙中光呼吸现象。光呼吸通过消耗光反应产生的过剩,减少能量积累对叶绿体的伤害。光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有,相同点是。A.反应场所都是线粒体B.都消耗O2释放CO2C.光呼吸消耗ATP,有氧呼吸产生ATPD.光呼吸光照下才能发生,有氧呼吸黑暗中和光照下都能发生(4)综上所述,光合“午休”现象是多因素共振产生的,大田生产中可以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此现象。A.喷灌 B.遮

9、光 C.降低温度 D.增施有机肥课时作业(十)A1.B解析 提取叶绿素使用无水乙醇或丙酮,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过滤时使用单层尼龙布,并用棉塞塞住试管口以防止挥发性强的溶剂挥发;分离色素时不能将滤液细线置于层析液中,否则色素会溶入层析液中;不同材料中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相同,来自不同材料的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含量可能不同,经过纸层析后,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相同,色素带粗细可能不同。2.B解析 本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CO2固定产生的三碳化合物会被还原;短时间内,放射性物质应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H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而二氧化碳用于暗反应阶段。3.B解析

10、 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发现只有供给O的小球藻释放18O2,证实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没有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卡尔文追踪检测14CO2中的14C在小球藻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发现了卡尔文循环;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发现用3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4.C解析 叶绿体内的H来自水的光解,用于还原C3,A正确;线粒体内的H一部分来自于葡萄糖的分解,一部分来自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两过程产生的H用于还原氧气生成水,B

11、正确;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C错误;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都含有与合成ATP相关的酶,都能产生ATP,D正确。5.D解析 叶绿体只有在光照下才能发生光反应生成ATP,黑暗中叶绿体内不具有产生ATP的条件,A错误;经黑暗处理过的叶肉细胞会消耗糖类等有机物,但叶绿体的DNA、RNA中含有脱氧核糖、核糖,B错误;RNA聚合酶在细胞中普遍存在,不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产物,C错误;叶绿体产生O2和线粒体产生H2O均在生物膜上进行,D正确。6.C解析 硝化细菌能进行b化能合成作用和c有氧呼吸过程,A正确;酵母菌能进行c有氧呼吸过程和d无氧呼吸过程,B正确;

12、颤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C错误;水稻能进行a光合作用、c有氧呼吸过程、d无氧呼吸过程,D正确。7.B解析 离体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突然中断CO2的供应使C3合成减少,一段时间内暗反应逐渐减弱,暗反应消耗的ATP也逐渐减少,故ATP相对含量逐渐增加;随着暗反应的减弱,光反应也逐渐减弱,所以叶绿体内O2的含量逐渐减少,B正确。8.C解析 暗反应不需要光,但必须在光反应提供ATP和H的情况下,才能进行C3的还原,合成有机物,A错误;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CO2的固定不需要提供H和ATP,B错误;催化暗反应的酶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酶的专

13、一性决定了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C正确;在光照比较强的情况下,光照总时间相同时,间隔一定时间光照,虽然中间一段时间不进行光照,但是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还有,可以不断用于暗反应,使进行暗反应的时间延长,因此产生的(CH2O)比持续光照多,D错误。9.B解析 若NaHSO3溶液促进叶绿体中CO2的固定,则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增加,则消耗的C5增加,故C5的含量将减少,C3的含量将增加,A错误;若NaHSO3溶液促进叶绿体中ATP的合成,则被还原的C3增多,消耗的C3增加,生成的C5增多,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减少,C5的含量将增加,B正确;若NaHSO3

14、溶液抑制叶绿体中H的形成,则被还原的C3减少,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C5的含量将减少,C错误;若NaHSO3溶液抑制叶绿体中有机物的输出,意味着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变慢,生产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C5的含量将减少,D错误。10.B解析 RuBP羧化酶催化的题述反应即二氧化碳的固定,属于暗反应,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暗反应不需要光,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B错误;实验中利用14C标记CO2并检测产物14C3放射性强度,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单位时间内产物14C3生成量可代表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即可反映酶活性,D正确。11.(1)碳酸钙(或CaCO3)叶绿素a(2)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3)t2t4增多 解析 (1)提取绿色植物叶片中的色素,常用无水乙醇、二氧化硅和碳酸钙(或CaCO3)。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较叶绿素b大。(2)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的CO2在叶绿体基质中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黑暗、氧气充足条件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CO2产生于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根尖细胞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