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培优学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597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培优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培优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培优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培优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培优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培优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培优学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培优学案考纲明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板块一知识自主梳理一、拉马克进化学说1内容(1)生物不是神造的,是由更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意义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生物界。3局限性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

2、全部个体。(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3)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2)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3)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

3、现象叫做隔离,包括两种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3)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4)物种形成四、共同进化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2共同进化的实例五、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深入思考1如何判断两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提示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就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

4、两个物种。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病毒,还是细胞生物?其生活环境是陆地,还是海洋?提示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病毒是专性寄生的,没有寄主细胞,就没有病毒)。自查诊断1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答案2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答案3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4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答案5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答案板块二考点题型突破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

5、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解析物种的基因是种群内所有个体所含基因的种类之和,并非每个个体都含有这些基因,A错误;两洲人属于同一物种,虽存在地理隔离,但未形成生殖隔离,B正确;选择作用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的进化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在没有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在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较简单,在新近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较复杂,D正确。答案A题型一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考查

6、12017浙江嘉兴高三测试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因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变异都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B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C自然选择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选择D长期自然选择使种群中的微小有利变异积成显著变异答案A解析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A错误;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手段,B正确;自然选择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选择,适者生存,C正确;长期自然选择使种群中的微小有利变异积成显著变异,D正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

7、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BC D答案C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从根本上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及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正确。知识拓展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1)“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变异先于选择,例如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在农药使用之前,农药仅起到选择作用。(3)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但也不

8、是说只有一个方向。如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就向无翅和翅异常发达两个方向进化。(4)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性状(表现型)。题型二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32017南昌模拟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两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答案B解析图中a过程是地理隔离,多数新物种形成先经历a过程,但有例外,如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加倍形成的个

9、体是四倍体,此四倍体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b过程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有关,C错误;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4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分别生活着15个陆生龟种群,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研究发现,它们是由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进化而来的,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但它们部分种群间杂交无法得到后代或杂交后代不育。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陆生龟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进化的结果是不一定形成新物种B陆

10、生龟新物种的形成经历了基因突变、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陆生龟发生的变异决定了其进化的方向D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的龟种群由于生殖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答案A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为生殖隔离的产生,A正确;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上的龟种群由于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错误。技法提升1.判断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方法(1)从形成标志方面分析如果生物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则说明形成了

11、新物种。如果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则只能说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2)从二者联系方面分析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后才能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2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1)渐变式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2)骤变式无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多见于植物)骤变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3)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蔗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题型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

12、性的形成52017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答案C解析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错误;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产生了适应性,B错误;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6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13、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捕食关系对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答案C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两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促进两者之间的共同进化,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有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正确。微专题八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基因频率定

14、义与计算公式(1)定义: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2)计算公式:某基因频率某基因的数目/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总数100%。一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定义法)某基因频率100%,即:A100%a100%(A、a为基因,AA、Aa、aa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2已知基因型频率(最常用)某基因频率某种基因的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1已知人的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群体中,蓝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120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a的基因频率各是()A64%和36% B36%和64%C50%和50% D82%和18%答案A解析因等位基因成对存在,30000人中共有基因30000260000(个),蓝眼3600人中含a基因7200个,褐眼26400人,纯合子12000人含A基因24000个,杂合子14400人含28800个基因,其中A基因14400个,a基因14400个。则A的基因频率(2400014400)/60000100%64%,a的基因频率(720014400)/60000100%36%。22016云南曲靖质检将某生物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相差悬殊的两个区域A和B中,若干年后进行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