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5115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专题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备考指导必考加试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自由放任”的美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b1.已考角度(1)(201610月新高考T23)罗斯福宣传新政的方式(2)(201510月新高考T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模式(1)经济大危机的表现、特点及危害(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点及影响(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影响;福利制度的特点、实质及影响;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2.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目的(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

2、内容(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bbcc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2)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3)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4)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5)英国、法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bbbbb考点一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自由放任”的美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b)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极大;来势迅猛。二、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时间和目的(b)(1)时间:193319351939年。(2)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结

3、束经济混乱状况,摆脱危机。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b)(1)整顿银行业: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通过紧急银行法,加强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2)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和全国工业复兴署干预调节工农业生产。(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4)保护劳工权利:制定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以缓和劳资矛盾。(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保险法,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c)(1)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全面干预。(2)采取

4、了一些改善中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3)行政和立法手段相结合(700多个法令和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4)控制生产和扩大市场相结合。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c)(1)从实质看,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是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2)从现实影响看,使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重新正常运转;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3)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欧美各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

5、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4)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1.经济大危机由美国波及全世界的原因(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爆发危机,其他国家亦受影响。(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普遍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世界。2.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

6、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2)扩大需求的政策要高度重视保民生、保就业,优先支持有利于改善民生、创造就业的项目。(3)以工代赈,开拓国内市场。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带动国民收入和社会需求的增长。(4)加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基本保障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5)加强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1.(201610月浙江选考)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实行新政,他采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向国民解释新政,争取支持。这种形式是()A.炉边谈话 B.国会演说C.拟订法案 D.自由放任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罗斯

7、福主要采用炉边谈话的亲民形式,通过广播向国民宣扬新政理念,故选A。2.(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20世纪30年代,十万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苏联迅速走向工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A. B. C. D.答案C解析20世纪30年代是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故正确;当时美国生存艰难不是源于人口众多,而是经济危机,故错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完成工业化,与当时处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故吸引美国人向苏联移民,故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波及美国本土,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3.19291933年

8、期间,美国有5 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家企业破产,对外贸易下降了70%,失业人数达到1 700万。材料反映了这场经济危机()A.爆发十分突然 B.影响极其深远C.破坏性非常强 D.波及地域广阔答案C解析“爆发十分突然”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影响极其深远,故B项错误;由材料“美国有5 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家企业破产,对外贸易下降了70%,失业人数达到1 700万”可知,经济危机的破坏性非常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危机波及地域广阔,故D项错误。4.(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

9、本主义”。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实现经济的复兴和社会的安定,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最准确的表述为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C项正确;计划不属于社会主义的专利,故D项错误。5.(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罗斯福执政期间,反对者称其措施为“淡红色的社会主义”。这主要是因为()A.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B.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C.经济危机迟迟

10、得不到解决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答案A解析本题解答关键是理解“淡红色的社会主义”的涵义。罗斯福上台执政的背景是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而红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上的表现是计划经济,其“淡”说明相比之前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B、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不符合“主要”之要求,排除D项。考点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b)1.原因(1)克林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宗旨: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2)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目标,采取缩减政府

11、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赤字问题。(3)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4)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2.特点(1)“新”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新”在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了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3)“新”在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某些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二、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b)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2.特征(1)充

12、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3.内容(1)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2)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4.成就: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三、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b)日本主要的经济模式: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1.主要内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调整“统制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2.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于市场调节。3.成就:经济快速发展,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13、第二经济大国。四、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加试(b)1.表现(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2.实质: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五、英国、法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加试(b)1.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1)凯恩斯主义特征(二战后):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货币主义(80年代):撒切尔夫人推出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放弃凯恩斯主义。(3)经济自由主义(90年代):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2.法国的计

14、划指导型经济(1)战后初期:确定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2)经济模式: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受新经济自由主义影响,开始了私有化浪潮。1.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家经济模式特点调整成就英国混合市场经济三个结合撒切尔政府改行货币主义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后“多市场、少政府”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私有化浪潮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战后初期:“统制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特点与评价(1)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大力干预。企业经营改革:经营者革命和“人民资本主义”。社会改革:建立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形成“新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比重不断提高。(2)评价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完善,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缓和。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