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的基本规律跟踪强化训练9孟德尔定律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5855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的基本规律跟踪强化训练9孟德尔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的基本规律跟踪强化训练9孟德尔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的基本规律跟踪强化训练9孟德尔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的基本规律跟踪强化训练9孟德尔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的基本规律跟踪强化训练9孟德尔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的基本规律跟踪强化训练9孟德尔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的基本规律跟踪强化训练9孟德尔定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跟踪强化训练(九)一、选择题1(2017北京丰台期末)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1体细胞中各种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BF1自交时,套袋以减少外源花粉的干扰C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D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亲本为纯合子解析F1体细胞中各种基因表达的机会不相等,显性基因能表达,隐性基因不能表达;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因此F1自交时不需要套袋;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保证配子的随机结合;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子代的性状不受母本的影响,排除子代性状由细胞质中的基因控制的假设。答案C2(2017山东高考预测)下列有关真核生物中基因的叙

2、述,正确的是()A基因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需要解开双链结构,使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B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的假说C某基因由100个碱基对组成,则该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有4100种D在基因突变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发生进化解析真核生物中,基因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需要解开双链结构,使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A项正确。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的假说,当时还没有“基因”这一概念,B项错误。某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构成了该基因的特异性,C项错误。基因突变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项错误

3、。答案A3(2017山东烟台摸底)已知豌豆的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某次杂交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如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子代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所占比例1/81/41/81/81/41/8A.AaBbAaBB BAaBbAaBbCAABBAaBB DAABbAaBB解析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拆分成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计算,由表可知,AAAaaa(1/81/8)(1/41/4)(1/81/8)121,所以亲本组合为AaAa;同样由表可知,BBBb11,所以亲本组合为BbBB,再将两对相对性状组合起来,A项正确。答案A4(201

4、7北京海淀二模)乙烯能与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结合,与乙烯结合后的R蛋白使酶T失活。有活性的酶T可使E蛋白磷酸化,从而使E蛋白无法调控相应基因转录,无乙烯生理反应出现。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子与野生型杂交,在有乙烯条件下,F1个体的表现型及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分别是()A有乙烯生理反应、显性 B有乙烯生理反应、隐性C无乙烯生理反应、显性 D无乙烯生理反应、隐性解析由题意可知野生型个体,乙烯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酶T失活不能使E蛋白磷酸化E蛋白调控相关基因转录有乙烯生理反应;突变体个体,乙烯不能结合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酶T有活性使E蛋白磷酸化E蛋白不能调控相关基因转录无乙烯生理反应;突变纯合个

5、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那么一定会存在酶T有活性的状态,表现出无乙烯生理反应;又因为纯合个体杂交,子1代显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所以无乙烯生理反应为显性性状,杂合子后代表现也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因此C符合题意。答案C5(2017天津期末质量调查)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

6、花色分离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解析融合遗传方式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两个亲本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会分离,且测交再次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孟德尔遗传方式是颗粒遗传理论,他认为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它们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所以杂交后代自交或测交,会出现性状分离且有一定的分离比。所以,是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还是融合遗传方式,需要查看杂交后代(F2)是否会出现性状分离且有一定的分离比。答案C6(2017北京顺义期末)下列有关测交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不能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B能用来判断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C能用于显性优良性状品种的纯化过程D能用来验

7、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析测交是指未知基因型显性个体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可以用来测定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及产生的配子种类,故B、D项正确,测交实验的前提条件是显隐性性状已知,故测交不能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A项正确。答案C7(2017合肥质量检测)某二倍体植物掌形叶(M)对圆形叶(m)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现有一掌形叶抗病突变体,其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通过与图丁所示植株杂交所得F1性状分离比分析判断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假定甲、乙、丙、丁的其他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当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掌形叶

8、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11,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B掌形叶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21,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C掌形叶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31,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D掌形叶抗病与圆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21,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解析若为图甲所示基因组成,则图甲与图丁杂交,子代基因型为1MmRr、1MR、1Mmrr、1Mr,据题意都能成活,表现型及比例为掌形叶抗病掌形叶感病11;若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则与图丁杂交,子代基因型为1MmRr、1Mmr、1MR、1M(死亡),表现型及比例为掌形叶抗病掌形叶感病21;若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则与图丁杂交,子代基因型为1mr、1MmR

9、r、1MR,表现型及比例为掌形叶抗病圆形叶感病21。答案C8(2016上海卷)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A614厘米 B616厘米C1014厘米 D816厘米解析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F1中至少含有两个显性基因A,长度最短为10厘米,含有显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是AaBBCc,长度为14厘米。答案C9(2017北京东城期末)某种家鼠中,当用

10、短尾鼠与正常鼠交配时,得到的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对上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家鼠的这对性状中正常尾对短尾为显性B该种家鼠中正常尾个体均为纯合子C该种家鼠中的显性杂合子有致死现象D家鼠尾长短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解析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了短尾与正常尾,说明正常尾为隐性,短尾为显性,A项错误;正常尾为隐性纯合子,B项正确;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可知该种家鼠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C项错误;家鼠尾长短的性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D项错误。答案B10(2017太原期末)一种鸣禽的羽毛有褐色和灰色、斑点和条纹的差异

11、,褐色斑点个体与灰色条纹个体杂交,F1个体表现型是褐色条纹,F1自交,F2是褐色条纹灰色条纹褐色斑点灰色斑点6231,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BF1产生配子时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CF2褐色条纹中有1/3个体因纹饰显性基因纯合致死DF2中显性基因纯合的都是致死个体解析由题可知,F1自交,F2中褐色灰色31,条纹斑点21,因此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一致的;条纹斑点21,条纹为显性性状,且显性纯合致死,条纹中1/3致死;控制褐色和条纹的基因为显性基因,条纹基因纯合时有致死现象

12、,但褐色基因纯合时不会致死,F2中褐色斑点含有显性基因纯合不致死个体。答案D11(2017湖南名校联考)某动物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当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A60% B45% C50% D40%解析依题意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各种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_B_(存活)A_bb(死亡)aaB_(死亡)aabb(存活)9331,存活的个体中,AABB占1/10、AaBB占2/10、AaBb占4/10、AABb占2/10、aabb占1/10。若求A的基因频率

13、,只研究A和a这对等位基因,设存活的个体数为10,则共有A和a的基因数为20,共有A的基因数为2112142212,所以F2群体中A%1220100%60%。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答案A12(2017山东潍坊期末联考)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母亲的基因型是Aa且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庭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A1/12 B1/6 C1/3 D1/2解析该新婚妻子的父亲家族中无该病患者,因此其父亲基因型为aa,该妻子表现型正常,故该妻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

14、12,其丈夫家族中也没有该病患者,其丈夫基因型为aa,他们子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31/21/6,而Aa基因型中患病的占50%,故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该病的概率为1/61/21/12。答案A二、非选择题13(2016四川卷)油菜物种(2n20)与(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的染色体和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填“会”或“不会”)出现性状分离。(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条染色体。(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甲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实验二乙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性。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