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限时特训人民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489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限时特训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限时特训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限时特训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限时特训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限时特训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限时特训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限时特训人民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限时特训人民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固基题组1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的是()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依据所学可知,运载火箭能将人类送到外太空,在此基础上人类可抵达月球,故D项符合题意。22015江西六校联考1

2、95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在学术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们仍然可以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是不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或评判是非的标准,那也要看各人自愿。”这反映了()A当时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理论界的真理性遭到怀疑B当时贯彻执行“百家争鸣”阻力很大C当时要积极深入开展“百家争鸣”运动D当时知识分子一直不愿意“百家争鸣”答案C解析这段话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故选C。32015陕西延安模拟大学生就业可以反映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1950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的是()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B听党指挥,服

3、从分配C上山下乡,扎根农村 D考研出国,自主创业答案B解析本题用排除法。A、D两项是20世纪末以来大学生就业的状况。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反映了“文革”时期的情形,排除C项。42015南京二模邓小平1975年9月26日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制定了义务教育法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题干时间“1975年”和人物“邓小平”来解题,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与

4、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本题选择B项。5在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二十三位专家中,有二十位具有在外留学的经历,留学时间绝大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前。下列对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工作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吸收了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B我国的“两弹一星”凝聚了老一辈科学家高度的爱国热情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研制“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研究工作的真实写照D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两弹一星”答案D解析“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 两弹一星 ”的说法过于绝对,D项错误。62016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正确的是()邓小平提出“尊

5、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袁隆平成功选育出南优2号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袁隆平成功选育出南优2号是在1973年;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1988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在1995年。故选C项。提能题组72016北京顺义高三竞赛下面的资料中该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A“文化大革命”后期民众逐步觉醒B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C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D对外开放正向内地深入答案B解析1976年“文化大革命”

6、结束,19761978年是中国在徘徊中前进的时期,都不符合该作品问世时间,故A、C两项错误;1979年对外开放刚刚从沿海地区起步,故D项错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成为人们普遍的愿望,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即得“天时、地利、人心”,故B项正确。82016广东江门模拟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 ()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D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和知识再现能力。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1965年,根据所学知识,B项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C项提出于1995年,D项实

7、现于20世纪末。92015惠州调研“它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些在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它”指的是()A恢复“双百”方针 B恢复高考制度C改革开放 D科教兴国战略答案B解析由“它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在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是指恢复高考制度。故选B。102015福建福州期末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A古巴导弹危机B中国第

8、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信息“1967年8月”“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而且中国不是当事国,故A项错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B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是在1950年,故C项错误;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分别是在1964、1967年,冲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材料是美国对此事的反应,故D项正确。112015湖北宜昌调研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

9、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答案B解析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明确提出的,与题干中时间“1985年”不符,故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故D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分析,B项正确。122016河南开封模拟

10、温家宝在2009年的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30多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下列各项能为温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A BC D答案C解析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是在1973年,排除,属于改革开放后的科技成就。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13题26分,14题26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1956年10月,

11、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的发展方针。1970年,中国自主研究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85年10月,中国宣布:中国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外卫星的发射业务。1990年4月,中国成功地把亚星公司购买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中国航天技术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1年8月“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败。2011年10月将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送入低地球轨道

12、,迈出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关键一步。这将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选编自中国国家新闻周刊2011年10月(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115世纪末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以宋元时期科技成果为例,概括10011500年这一历史时期科技成就的共同特征。(10分)(2)15011840年中国科技发明地位与以往三个时期相比有何变化?指出同时期西方最具代表性的科学理论成果的一项,并分析其对文化产生的影响。(8分)(3)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答案(1)该时期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宋元时期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印刷术发展;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它们的共

13、同特征:领先性(创新性)、实用性。(2)变化:中国科技由领先到落后。成就:牛顿力学体系(经典力学)。影响: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推动启蒙运动的开展。(3)特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制;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发展过程有失败与曲折;走向国际市场,具有经济意识;由侧重军事到关注民用。影响:巩固国防,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走向国际市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解析第(1)问,“地位”据表格中的数据总结;“成就”注意时间限定,结合所学回答处于世界前列的成就,如四大发明中的成就。第(2)问,中西方对比中国已经落后,结合所学列举西方的成就

14、。第(3)问,“特点”的回答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自力更生”“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失败”“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等;“影响”要从国防、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等方面总结。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有关研究者提供的材料,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材料二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10分)(3)根据不同时期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1)特点:马列原著和政论文章为主;偏重反映本地和工农业建设的文章。背景:计划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