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试题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4823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试题考点一辛亥革命3.(2012浙江文综,39,9分)(节选)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而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屈勒味林英国史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

2、景资料中国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日本明治天皇(1867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印度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阿拉伯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伊朗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据辞海等整理(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分)答案(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

3、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革命中没有流很多的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解析第(3)问既要依据材料,又要结合所学知识,既要看到辛亥革命的国内意义,又要看到其国际意义,在国内意义方面要从政治、思想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考点二新民主主义革命6.(2011浙江文综,38,9分)(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

4、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答案(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解析(3)前两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较容易组织答案,而对政治变革趋势的概括,要注意抓住时间限制,即“近代以来”,同时答案要有概括性、全面性,切忌烦琐。应注意从社会性质的转变,民主革命的发展,国家政权性质的变化入手,从而概括出

5、“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的政治演变的历史趋势。考点一辛亥革命7.(2013广东文综,15,4分)“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答案B“辫子”是清王朝的象征。从材料信息看,民众剪掉辫子以示反清,即反对“鞑子”统治中国。这说明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无法体现反对帝国主义,故排除D项。考点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8.(2017课标,30,4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

6、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答案D本题考查抗战胜利后国共力量的变化。材料表明,中共领导的群众组织力量和党员人数都比较庞大,体现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当时革命重心仍然在农村,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阶级成分的变化,不能说明统一战线的范围是否进一步扩大,C项错误。技巧点拨巧用历史阶段特

7、征解答试题: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在学习过程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要探求阶段特征形成的主次原因,从深层认识该阶段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二是熟知该历史阶段的大事,明了大事之间的隐性结构关系;三是追踪阶段特征的不同归宿,充分认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曲折性和复杂性。19.(2017课标,30,4分)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

8、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B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及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从材料信息看,针对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的行为,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维护,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故选B项。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并不能切断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故C项错误;“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确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故D项错误。20.(2015北京文综,18,4分)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二十指导敌后

9、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A.五四大潮的洗礼B.长征C.上井冈山D.重庆谈判答案D表中目录体现的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A、B、C均发生在抗日战争之前,故可排除。正确选项为D。21.(2014课标,29,4分)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

10、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答案C1926年的中国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从材料信息看,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北洋军阀、地方军人,他们都标榜“爱国”“爱民”“民权”等民主进步思想,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民主思想已成为社会潮流,因此选C项。22.(2013山东文综,13,4分)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答案B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

11、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陈独秀此时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的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符合题意。23.(2013广东学考,43,2分) “自由”“平等”“三民主义”,农民日常都说。甚至路上碰见不肯让路的地主,也会愤怒喝道:“土豪劣绅!晓得三民主义么?”这种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A.辛亥革命前夕的湖北 B.国民革命时期的湖南C.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D.解放战争胜利后的东北答案B本题考查知识再现能力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20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自由、平等、民权已经深入农民心中,成为一种“最时髦”、运用“最广泛”的学说,故选B项。24.(2013广东文综,16,4分)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答案A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坚持国民革命路线与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都是民主革命中的正确思想,故排除B、D两项。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属于右倾错误,故排除C项。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属于“左”倾错误,故选A项。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