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教师用书岳麓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482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教师用书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教师用书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教师用书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教师用书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教师用书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教师用书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教师用书岳麓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教师用书岳麓版考点1| 太平天国运动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背景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广西各种矛盾尤为突出。3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力量迅速壮大。轻巧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二、经过1兴起发展(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定都于此并改称“天京”。2进入全盛(1)军事上:进行北伐和西征,至1856年,达到全盛。(2)政治上: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

2、度。3由盛转衰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4后期斗争(1)军事: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士气重新高涨。(2)政治:洪仁玕主持朝政,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5走向失败1864年7月,湘军轰破天京城墙,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易混辨析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区别在追求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上,两者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各自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人间天国;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三、意义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

3、基础。2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3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轻巧识记太平天国运动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史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史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

4、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资政新篇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天朝田亩制度的目标是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史料二:资政新篇的核心内容学习西方技术和制度,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学会用史(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定各体现了什么思想?提示:前者是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的绝对平均主义;后者是鼓励兴办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2)从时代的要求看,这两种经济思想各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提示:前者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后者第一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代表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世界历史发展

5、的潮流。史论归纳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都具有反封建性质;都因具有空想性而根本没有真正实行。(2)不同点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前者把土地平分给农民,希望把整个社会改造成整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违背当时中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具有落后性;后者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潮流,具有进步性。空想性的内涵不同:前者平分产品,违背农民作为小生产者要求发展私有经济、拥有私有财产的主观愿望;后者没有实行资本主义方案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即社会客观条件。财产所有制上:前者主张实行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即财产公有制,反对拥有私有财产;后者主张资本主义私有制,

6、保护私有财产。对农民阶级的影响:前者调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者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像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他认为太平天国()A拜上帝教与传统思想相对立B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C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D信仰危机无法支撑其政权D根据题干材料分析并结合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中国社会民族危机严重,梁启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没有找到与国民心理相适应的指导思想,即信仰出

7、现危机而无法支撑其政权,D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阐述两者的对立,排除A项;B、C两项均与题意无关。2(2017深圳模拟)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了()A“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B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C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D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太平天国的核心问题A“照旧交粮纳税”说明革命运动还未完全成功,现实革命形势依然需要,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因此封建地租关系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材

8、料并未体现农民领袖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反思,故C项错误;当时的核心问题是巩固革命成果,并进一步进行革命,不是财政问题,故D项错误。3(2017洛阳二模)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A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B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故A项错误;材料中“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

9、往来通商”属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符合当时世界潮流,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阶级运动,没有因为资政新篇的颁布使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考点2| 辛亥革命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革命背景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2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二、酝酿准备1组织方面(1)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2)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2思想方面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宣传了革命思想。3军事方面革命党人发动了广州等一系

10、列武装起义。三、武昌起义1概况(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胜利。(2)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政体为“五族共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2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四、革命高潮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1912年3月颁布。(2)内容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等自由。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3)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3帝制终结(1)1912

11、年2月,清帝退位,帝制终结。(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概念阐释民国纪年法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民国1年。国民党撤退至台湾后,至今仍用民国纪年法。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公式是,用历史事件发生的公元时间减去1911年,所得的差即是民国多少年。五、意义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误区警示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

12、封建帝制,即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经济基础仍然是封建小农经济,因此没有推翻封建制度。中国封建制度被推翻是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料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会

13、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要涉及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的思想;权力制约、责任内阁制的政治特点学会用史史料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提示: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史论归纳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社会巨变产生的影响内容影响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家国一体的观念国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否定了传统的臣民观念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

14、现代民主政体否定了“人治”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2全面评价辛亥革命史料一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史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中华民国的民主化进程中华民国效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中华民国的民主进程迅速史料二:辛亥革命的失败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提示: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