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这段话认为A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B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直待台湾既割”、“酣睡之声乃渐惊起”,而结合相关史实可知,导致“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的事件即甲午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故B项正确;ACD项与题意不符。所以答
2、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B. 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 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D. 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答案】D点睛:多种史观的理解: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
3、为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现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
4、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革命史观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3、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在西方古代,有为知识而知识者,有为真理而献身者,有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者,中国没有。在中国,知识分子之出路与归宿似乎只有一条,就是投身政治,就是逐于仕途。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不同B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C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D人文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立【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A项是产生以上差异的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B项是产生以上差异的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民主政
5、治能够激发认得民主自由精神,而君主专制下知识分子被统治者严格思想控制,因此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是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D项是产生以上差异的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A郡举贤良,擢为百官 B“分王子弟,以为屏藩”C不再重用三省长官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5、唐史书记载:“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一些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于乡村,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材料表明A. 中国古代商业形成了三级市场体系B. 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C. 草市发展推动了商品经
6、济的繁荣D. 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需要【答案】C【解析】材料“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一禁止性规定,说明唐朝时,朝廷不允许在州县之外设置“市”,这意味着在其它地方形成的“市”是不符合朝廷之法的,草市“本身含有不合法”之意。但是宋代时,“草市”成为政府征税的对象则表明“草市”取得了合法地位,草市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级市场”,排除A;草市最初形成于南北朝时期,B不符合史实,排除;宋代时,“草市”成为政府征税的对象表明,草市的税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并不能说明这种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的需要,且与材料“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一禁止性规定不符,故D错误。6、宋元时期,政府
7、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A. 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B. 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C.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 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答案】A7、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论。黄生认为上下有别,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辕固生的反驳极为有力:照你所说,“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结果显然是儒生辕固生赢了。据此可知A. 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B. 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C. 汉初“百家争鸣”仍然持续D. 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题干中黄生认为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而儒生辕固生的反
8、驳是指出了如果依照黄生的观点,则汉高祖代秦天子之位是非法的,所以这说明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故选D;儒学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故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题干没有说到道家思想是否适应现实需要,故排除B;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情,故C不符合史实,排除C。8、(2017天津五区县高三期末)法的概念和理解因为学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人主张“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有人指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还有人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志。”这些关于“法”的论述分别出自()A. 韩非黄
9、宗羲西塞罗B. 商鞅顾炎武孟德斯鸠C. 韩非王夫之西塞罗D. 荀子黄宗羲伏尔泰【答案】A【解析】材料“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出自于韩非子,材料“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出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志”,出自于古罗马西塞罗的一句关于自然法的名言,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组合错误。9、(河南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时发展较快的行业能快速发展
10、主要是因为A.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 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C. 清廷允许民间设厂D. 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答案】D10、(河北省市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部分年份农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传统农业大幅衰退B. 近代产业转移加速C. 战争导致人口减少D. 工业化的缓慢推进【答案】D【解析】柱状图显示从事农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逐渐呈下降趋势,说明工业化进程在缓慢推进,故D正确;传统农业减退,表格难以说明,故A错误;近代中国仍然以农业为主,故B错误;表格体现不出战争和人口信息,故D错误。11、(广东省市20172
11、018学年高中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文综)试卷)为了解决土地兼并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如恢复“井田制”、抑制兼并等主张。下层民众在斗争中也提出现了“均”、“平”之类的思想,如唐末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宋朝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明末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粮”等。到了近代,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也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这种现象反映了A. 土地公有、平均分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B. 土地公有、平均分配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C. 土地公有、平均分配是巩固政权的必然要求D. 土地公有、平均分配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答案】B【解析】平均分配并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
12、然要求,而是平均主义的体现,故A错误;中国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有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这说明在中国土地公有、平均分配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故B正确;土地公有、平均分配与巩固政权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土地公有平均分配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B。12(2017-2018学年高三二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在某中学的“徽风皖韵乡土史”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按下列人物图片确定一研究主题。下列选项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安徽工业化一瞥 B. 安徽是红色的摇篮 C. 思想解放源自安徽 D. 安徽和中国近代化【来源】【答案】D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13、)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
14、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答案】(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
15、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1)政策的差异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等信息归纳出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的措施;根据材料中的“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归纳出19世纪70年代的政府允许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开采矿产的措施。【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五”计划【名师点睛】本大题第一小题的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和第二小题的“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