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95662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 日期: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 2009-09-03 17:49:56 来源: 作者:hh315 浏览次数: 278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最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和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特别是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由于农村地域广、人口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原因,使农村食品安全成为监管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是当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

2、重。一、当前农村食品消费市场的现状1、食品经营主体“小而散”。我县是地处湘西南的偏僻山区小县,经济欠发达,全县人口30万,农村人口有26万,约占全县总人口的86%,就我所辖区而言,共有各类企业83户,个体工商户1450户。全所涉及食品生产和销售的经营主体381家,其中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38户,从事食品经营的342户,同时还有100余户由于多种因素,基本处于监管空挡,其中近60户分散在各行政村,且多实行分散经营,存在生产源头“小、乱、散”的现象,生产经营者多以租赁房屋和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加工业为主,且经营规模小,全部商品一般在二千元以下,经营商品均以日常生活所需的调料、小食品为主。2、无照经营较为

3、普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凡是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都必须先行办理卫生许可证,然后凭卫生许可证再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但是,由于有关部门在办理许可证时,其高达几百元的收费,对于农村的食品经营户着实无力承受,同时,在办证、换证、年审中,行政程序烦琐,周期长,导致大量的农村食品经营户的前置审批条件缺失。其次是对一些确实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经营户没有作到及时取缔,从而导致部分乡镇、农村的食品无照经营普遍存在。因此,无证无照摊贩利用及简易的交通工具从就近集贸市场、副食批发点购进部分食品,到各乡镇集贸市场经营,流动经营的现象也就十分普遍。3、农村食品经营户进验货制度形同虚设。农村市场

4、食品整治与规范难度较大。因受经济利益驱动,农村食品市场制售假劣食品问题较为严重,农村食品经营户流动性大,所售食品进货渠道乱,索证索票难,食品质量存在严重隐患。有照经营户的进销货台帐基本上束之高阁,少填或根本不填。流动经营的无照经营户更谈不上进货验收和台帐登记。4、农民消费者维权意识单薄。由于受地理、文化、生活及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消费者缺乏在消费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般消费品知识和基本法律知识,难以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制约工商部门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因素1、监管力量与监管任务的矛盾较为突出。比如我所,实施经济户口管理后,共分为四个监管组,每个监管组有执法人员2至3人,每

5、组平均监管2个以上市场主体,其中食品经营户约400余户。尤其是监管农村经营户,点多、面广、线长、人员少,且涉及到经费、装备、交通、通讯等执法成本的制约,基层所把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放在城区,对于村、社的食品经营户则疏于管理日常监管的工作确难到位。监管方式和机制,疲于“重点整治”、“集中治理”、“专项整治”等方式监管市场,而没有更多地研究和探索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2、农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高,消费观念较落后。不少农民食品安全消费意识淡薄,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匮乏,买东西较多关注价格、颜色和分量,较少考虑是否会危害健康,使农村群众的消费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购买食品首选价格便宜,然后是数量、口感

6、,一般不特别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不少群众还存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落后观念,缺乏卫生意识,霉烂变质的果蔬、沾满灰的糕点、农家宴多而杂的剩菜剩饭等都 “舍不得丢”,卫生质量难以保证。3、农村食品加工生产和销售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一些小生产加工点不具备基本的生产经营条件,食品加工场所简陋,卫生条件差,无防尘、防蝇和消毒等卫生设施,大多证照不全。一些农村小商店、小超市的经营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进货把关不严,不重视索票索证,不查验供货方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相关的检测报告等,只注重价格,不注重质量,2角钱一袋的零食,五毛钱一瓶的饮料等便宜食品随处可见,质量令人难以放心

7、,出现问题更是无从寻根求源。个别不法商贩还利用农村消费水平低、信息闭塞、农民只注重价格而忽视质量的弱点,故意将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的食品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三、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的对策及建议当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而农村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抵御能力普遍较低,一旦出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要通过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生产加工、销售经营环节的监管,来规范市场,确保农村食品安全。(一)深入宣传,加强培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村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过去只重价格不重质量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取向。深入开

8、展消费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其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让制假售假行为失去市场;加强对乡镇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专兼职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依法监管的水平;强化对农村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业主、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从业,守法经营意识。(二)明确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责任。强化责任意识,要逐步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确保企业生产出安全食品,并承担起相应责任;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责任;监管单位要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并承担直接责任,只有

9、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才能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三)引导连锁超市进农村,延伸安全食品供应网络。地方政府实行政策扶持,引导大型超市以各种形式进驻农村,向农村市场配送安全食品,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评选活动,评选出当地的示范店,树立典范,辐射带动周边经营户,形成争当农村食品安全示范户的良好氛围,确保广大农村群众的饮食安全。(四)加强农村消费者维权网络建设。依托“12315”和“一会两站”的协调联动机制,不断推进维权网络向边远农村延伸。在各级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加强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站建设,落实好农村食品安全的信息收集、商品质量监督、一般消费纠纷调解和日常工作联络等工作。通过完善

10、的消费维权网络,使农村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及时得到法律的保护。(五)全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四项制度”落实工作。各工商所进一步做好农村地区“四项制度”落实“回头看”工作,挨门逐户进行检查验收,落实一户,巩固一户,并充分发挥“四项制度”示范店的带头作用,让广大经营户健全和完善食品经营进货查验、不合格食品召回、退市等各项自律制度,做到货有源头,索证索票,确保经营的食品进货渠道合法,食品质量安全。同时,要定期回访,防止不合格食品变相销售。(六)加强综合监管,形成监管合力,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行为。工商部门应加强与各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信息互享机制,严格控制生产加工、流通、运输和消费各个环节。把

11、食品安全管理力量与力度向农村倾斜,把监管执法重心向农村下移,联合开展农产品源头污染、农村屠宰场(点)、食品生产经营小企业、小作坊、小饭店、熟食摊和企业、肉制品、豆制品的专项整治活动;逐步建立“各级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创新监管理念,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氛围,力争构建一个和谐、规范的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网。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工商机关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全力以赴对食品安全实施全程、高效、有力的监督管理,共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屏山县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 屏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程培光 屏山县属

12、国家级贫困山区县,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老百姓安全意识淡薄,且由于监管力量、信息手段、人员素质和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食品安全存在不少隐患,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如何有效地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为农村群众饮食安全提供保障,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一、我县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农村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1、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普遍淡薄,维权意识差。屏山农村有句俗话:“不干不净,吃了不生毛病”,反映了农村群众对食品卫生的认知水平,加之很多农村群众不识字,导致农村群众食品安全知识匮乏,自身保护能力不强。如果随机抽问农民群众,当问到如果买到“歪食品”怎么办时?几乎都会说:找卖

13、方,卖方不认账只有算了。说明农村群众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即使觉得该用法律来维权,但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申诉,买了假劣食品在不严重危及人的生命时,一般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2、食品经营业主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屏山农村的食品经营者主要是当地的农民或居民,缺乏必要的食品专业知识。部分经营者往往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更不会去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后果。有些经营者为了不让自己亏本,即使食品已经超过保质期,或是明明知道是劣质食品,仍然将其摆放在货柜上想办法销出去。经营者卫生意识普遍较差,无食品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从事食品经营的现象大量存在。经营

14、的商品互相混杂,有的食品商店甚至同时经营化肥、农药、饲料,为农村食品消费安全留下了隐患。3、农村群众消费心态畸形。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大多数农村群众收入低,消费能力弱,只要可吃可喝、填饱肚子就行,管不了危不危害身体。因此,价格便宜是农村群众选择商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有的食品明显超过保质期并已经出现异味变质的,因为价格不到正品的一半,许多人为“省钱”、图“便宜”仍继续买而食之。买东西看价格高低成了农村群众的消费习惯,农村群众贪便宜的消费心态诱使经营者挺而走险经销假冒伪劣食品,从而使食品安全整治在农村形成了一个打而不净的怪圈。4、食品行业管理水平低下。屏山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共计82家,生产规模普遍

15、较小,90以上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分布零散;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不到一半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仅有25家有自检设备设施,大多数企业设备简陋,产品单一,生产环境和卫生状况差,管理粗放,未形成规模化、规范化运作。截至目前,全县定点屠宰场6个,有水产品经营户70户,办理营业执照的食品经营户1398户;有农贸市场7个、大型超市4个、共计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1549个;B级餐饮店2个、C级餐饮店13个集中于城区或集镇。我县农村的供销社、国营商店已经解体,除新市、大乘、中都、龙华等较大规模集镇外,目前小乡镇集镇还没有正规的超市、连锁店等信誉度高、管理规范的企业入住,农村食品流通、消费领域的经营主体主要变为集贸市场、个体副食批发部、个体餐馆和饭店,小卖部、小商店、小餐馆、小食店等零散经营户大量存在,变质过期已成为农村食品的常态,低品味的供需关系为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温床。(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低下1、政出多门、多头执法,食品安全存在立法空白。一是我国食品管理体制上已经形成多部门管理格局,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畜牧、经商、粮食、水利等部门分别在不同环节、品种或领域具有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