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54881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文科历史试题(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宗教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A. 路德教派 B. 卡尔文教派C. 英国国教 D. 英国清教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英国亨利八世改革,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但是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出现清教运动。因此选C。考点:宗教改革点评:英国亨利八世、伊利莎白一世改革的特点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

2、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2. 透过下图能获知北魏: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骑马武士陶俑直接反映出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同时也映射出北魏时较高的陶瓷艺术。因此正确,至于统治者实行什么统治政策是无从得知的。因此排除。考点:孝文帝改革点评:解答题词的关键在于准确的分析图片信息和掌握相应的背景。北魏实行民族压迫的政策也需要掌握。北魏前期实行民族歧视的

3、政策,常常利用一个民族攻打另一个民族,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孝文帝即位后,推行社会习俗的变革,如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改用汉族的礼仪典章制度等,推动了北方的民族融合。3. 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 B. 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 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 D. 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答案】D【解析】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奴隶制民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不是推动奴隶制的进步。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4、。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4. 下列关于僭主政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指用武力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 B. 实行于公元前7前5世纪C. 僭主在位时一般都实行独裁统治 D. 僭主政治还鼓励工商业发展【答案】B【解析】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各城邦较普遍地实行僭主政治;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进行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即这一时期并非都是僭主政治。故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5. 王安石变法中,针对更戍法的弊端所采取的措施是:A.

5、保甲法 B. 保马法 C. 将兵法 D. 设军器监【答案】C【解析】王安石变法中实行将兵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以提高军队素质。这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由于实行更戍法而带来的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点睛:更戍法是指禁军内外轮换,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此举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斗力。王安石变法中实行将兵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更戍法的弊端。6.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A. 逃避农田水利法 B. 逃避保甲法C. 逃

6、避免役法的义务D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答案】B【解析】保甲法规定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时练兵参与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材料中的家庭成年男子分家另过,是为了减少家中男丁数,以逃避保甲法的义务。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中的社会现象无关,排除ACD项。7.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 改革的内容不同 B. 改革的方式不同C. 改革的发动者不同D 改革的结果不同【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为富国强兵,从而在诸侯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战国时期的改革推动了各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改革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不同。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也

7、有不同,但不是主要的不同之处,排除ABC项。点睛: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导致诸侯国的兼并战争不断,各国竞相改革。通过改革,地主阶级掌握政权,封建制的生产关系确立起来,推动各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这是战国时期的改革与春秋时期的改革最主要的不同之处。8. 王安石变法推行后,出现了“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主要得益于:A. 保马法的实施 B. 保甲法的推行C. 军器监的设立 D. 均输法的推行【答案】B点睛:王安石强兵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二是增强军队战斗力。保甲法两个目的兼而有之,但更侧重于前者。保甲法的推行取得了两大成效:加强了

8、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并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9. 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A. 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B. 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C.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 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答案】B【解析】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使很多农民免除劳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故答案为B项。AC项不符合题干中“最大意义”的要求,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0. 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A. 由最高统治者主持

9、B.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C. 改革措施坚强有力 D. 保守派力量弱小【答案】B.11. 静置于美国高等法院东侧大门的三人雕像之一就有梭伦。由此可见其历史影响之深远。公元前594年雅典公民推举其为首席执政官的目的是:A. 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 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C. 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 D. 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答案】C【解析】梭伦被推举为首席执政官是在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的危急关头。通过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城邦统一。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是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目的,排除ABD项。12. 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A. 没收地主

10、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 B. 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C. 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与无地农民 D. 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答案】C【解析】均田制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度,是将政府掌握的土地授予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增加政府收入。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所述为屯田制,排除;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政府必须掌握一定的土地。13. 下图中的人物

11、被称为“14世纪天主教中的异类”,他把圣经翻译成英文,并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其学说的内容不包括:A. 国家要没收教会财产 B. 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中介C. 人们不需要信仰圣经 D. 宗教仪式完全不必要【答案】C【解析】威克里夫认为圣经是信仰的惟一教条,每个人只要相信圣经,按圣经行事即可。C项不是威克里夫的主张,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都是威克里夫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14. 14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受到挑战,主要原因有:资产阶级开始兴起新贵族产生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民族国家的形成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经济上看,

12、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和发展,正确;从政治上看,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故正确。正确选项为A。考点: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点评:思想文化既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当旧的意识形态阻碍社会进步时,只有通过社会变革,冲破它的阻碍,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要求。15. 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约他出来决战。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消除了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这说明北魏统治

13、者实行的政策是:A. 民族团结 B. 民族平等C. 民族歧视 D. 民族自决【答案】C【解析】材料主旨意在强调北魏统治者是在残害其他族人,是在实行民族歧视政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民族团结、 民族平等、民族自决等均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民族政策,所以选项A、B、D均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北魏统治者让其他民族自相残杀。16.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A. 马丁路德 B. 克伦威尔C. 亨利八世 D. 加尔文

1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的含义是信仰即可得救,即“因信称义”,倡导此主张的人是马丁路德,答案选A。BC两项与此主张无关;D项强调“先定论”。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主张17. 商鞅之死是悲惨的,其悲惨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B. 变法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 商鞅本人具有天资刻薄的性格 D. 变法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商鞅之所以出现悲惨的结局,在于变法从根本上触犯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故选A。B项说法不准确,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15、,但是新法并未废除;C项不是主要的原因,只是说的个人原因;D项说法错误,商鞅变法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考点:商鞅变法点评:商鞅虽死,新法不灭,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场改革能否成功,有许多因素必不可少。最根本的是看这场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社会的进步,阻碍历史潮流的改革必然是以失败告终;同时改革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统治者的支持、方法策略等。18. 王安石的强兵之法中,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群众控制的措施是:A. 保甲法 B. 保马法C. 将兵法 D. 设军器监【答案】A【解析】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封建秩序。故答案为A项。保马法的实施使军队的马匹数量和质量得以提高,排除B项;将兵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军队战斗力有所加强,排除C项;设军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