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5474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第卷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A. 改朝换代建立全新制度B. 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C. 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D. 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答案】D【解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派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都是为了适应各诸侯国发展国力、巩固统治的需要,因而都从不同方面为统治者提出建议,使自己的主张能够被采纳,帮助统治者改善统治,D正确;争夺对诸侯国政权控制不符合史实,B错误;百家争鸣也没有厚今薄古,或颠覆以往的政治、

2、文化等内容,排除A、C。2. 柏拉图说:“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以下观点与之相似的是()A.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B.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C.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D.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答案】C【解析】题目中的材料“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是一种辩证法思想,C是老子思想含有辩证法思想,符合题意;A是庄子思想;B是儒家思想;D项说的是文化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符合题意。3. 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也说:“天之生

3、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相对于荀子,董仲舒()A. 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 B. 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 突出了天的神秘性 D. 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天下的黎民百姓的存在,不是为君主服务的;相反,天下人所立的君主是用来为百姓服务的。荀子和董仲舒一直是强调重民,这两句话都是强调“以民为本”。但是董仲舒更加强调对政策的要求,要求君主施行德政,这就对君主的暴政有所制约。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C选项与材料不符;D选项违背了新儒学的本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

4、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新儒学4. 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A. 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 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C. 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 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意之所在”、“意在于”等信息说明王阳明突出“意”,即人的意识的作用,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5、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5.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A. “天人感应” B. 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C. “存天理,灭人欲” D.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B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李贽的思想主张;C是宋明时期理学家的主张;D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主张。所以应选B。6. 古代有关“丧葬传统”的观点有:一、“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二、“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

6、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据此判断以下符合材料的观点为 ()A. 两种观点分别为儒家和法家思想B. 两种观点都反映的是下层民众的立场C. 两种观点都主张厚葬久葬D. 两种观点都着眼于“礼”的社会功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知,两种观点都比较重视丧葬之礼,材料“三年丧服”“ 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体现了这一点,符合儒家的观点,故A错误,D符合题意;B与材料“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厚葬久丧,重为棺椁”不符,排除;C与材料“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不符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7、儒家思想礼的思想7. 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认识表明:()A. 儒学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 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C. 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D. 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发展模式【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儒家学说对塑造东亚传统起过重要作用,对于东亚现代文明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不能说东亚现代文明取决于儒家学说,A项排除;依据材料可知,东亚现代文明借鉴

8、了东西方文明,B项正确;东亚现代文明的根源在东亚,CD两项排除。故选B。8.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A. 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 B. 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C. 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 D. 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两人均主张要务实,即均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八股取士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的“徒以文字华藻”说明选项C只适合黄宗羲,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批判君主专

9、制,选项D也只适合黄宗羲,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9.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B.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 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 D. 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与儒学对立”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鉴于君主专制的强化、程朱理学压抑人性,适应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提出了挑战传统儒家思想的主张,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从南宋到近代,一直处于正统地位,“完全丧失”表述错误,故C项

10、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未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不具备成熟启蒙思想的属性,故D项错误。考点: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10.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D.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商人地位提高,明朝文学作品第一次将作为被歌颂的对象,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

11、向发生变化。据此,故D项正确。主流价值观仍是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项错误。 明朝时期社会阶层相对固化,故C项错误。11. 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A. 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B. 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C. 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D. 短任期制使居民参与城邦管理待遇平等【答案】A【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将官员的任期缩短更能体现“实行平等的待遇”、“也能有利

12、于邦国”,故A项正确;任期制的长短与官僚势力膨胀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也不能遏制官员的腐败,故C错误;D项表述待遇平等太绝对,排除。12. “人应该与上帝平起平坐,因为两者同为世界主宰”。主张这种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A. 启蒙思想家 B. 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C.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D. 近代的儒学思想家【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个性解放,材料中明显提出对于人性的解放,故C正确;A直接批判教权主义;B主张上帝高于人;D不涉及上帝信仰。13.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A.

13、人情关系 B. 道德规范 C. 法制建设 D. 礼仪秩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的含义是只要实行严格的法令就能治理好国家,因此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法律,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儒家倡导的治国理念,故可直接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14. 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体现

14、的共同思想是()A. 教育思想 B. 农本思想 C. 民本思想 D. 重农抑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都是在强调爱惜百姓、关注民生,即体现民本思想,C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孔子涉及教育思想,孟子和荀子没有涉及,排除A。民本思想是属于上述思想家的共同点,与重视农业的农本思想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而强调民本思想是属于上述思想家的共同点,排除D。点睛:本题以早期儒家思想为切入点,抓住设问要求“共同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5. 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

15、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A. 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B. 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C. 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 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答案】A点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16. 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和宋代太平广记记载,在隋代及以前中国小说中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不过几篇,唐代大量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这表明()A. 唐代农耕文明发达,自然环境优良 B. 唐代社会政治清明,艺术想象丰富C. 唐代民族融合加快,文化冲突融合 D. 唐代科技创新不足,文学臆想突出【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小说素材的变化,即思想的变化,思想的变化是与经济为基础,但是与自然环境无关,故A项错误。以“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