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54629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学家张荫麟说:“在一个王室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史实判断这样的社会实行()A小国寡民的民主政体 B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C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D元老执政的共和体制2周灭商后,并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沣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潍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县)。分封制()A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 B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C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2、D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B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C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4.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西汉时期,窦太后(对汉景帝)说:“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

3、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确定西汉早期()A皇帝不能推翻丞相的决定 B国家大事丞相都要参与决策C丞相位高权重 D“高皇帝约”具有最高权威6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这表明汉初()A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 B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C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 D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 7.两汉时期,在“令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观念的影响下,当时有“厚葬为德,薄终为鄙”之说。由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厚葬

4、高峰。据此可知()A两汉时期社会风气淳朴 B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达C儒家思想深入社会生活 D儒家思想关注身后世界8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表格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9.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

5、示意准确的是( )10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官”是确定待遇的标准;“职”指职位,如“大学士”等;而“差遣”则掌握实际事务权力。这样承担内外事可以不受官品和资历的限制。这一做法有助于()A明确官员的职责 B减少吏治腐败发生C防止官员权力膨胀 D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11.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至明清,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这两个核心问题的解决趋势是()A.重视后者轻视前者 B.重视前者轻视后者C.后者主导前者 D.前者主导后者12.在古代儒生的笔下,夏商周三代是值得顶礼膜拜的黄金时代,但程颐却说:“尝观自三代而后,本朝有超越古今者五事

6、:如百年无内乱;四圣百年;受命之日,市不易肆;百年未尝杀大臣;至诚以待夷狄。”其中与“本朝百年无内乱”有关的是()A.设置刺史,监察地方 B.开创科举,选拔人才C.授田于民,安顿流民 D.分化事权,收权中央13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14.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

7、生所带考具均有规定,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笔管不得镂空,食物必须切开等。这一记载表明明代() A. 人才选拨更加注重形式 B. 科举制程序日益规范C. 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深 D. 用人标准侧重道德品行15. 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A.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B. 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C. 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 D. 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16明清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判、诏诰表乃至律诗等。“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

8、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不许敷衍繁文。”这反映了()A宋明理学地位的巩固 B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C选才标准的根本变化 D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17.鸦片战争后办理中西交涉的中国官员并不了解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损害国家主权之大,反以为有许多便利。这一现象说明()A.利益均沾符合中国利益 B.协定关税有利外贸稳定C.中国官员贪污腐败无能 D.中国官员囿于传统知识18.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 。与之相比,记叙前一次鸦片战争的作品不过称为道光洋艘征抚记。这一变化反映了()A.士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B.传统华夷观受到冲击C.英法联军未能被安抚

9、D.鸦片战争传播进化论19.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说过:“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B列强入侵与农民运动的冲击C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D儒学受外来思想的冲击20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不敢自承,何则? 感情所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这表明()A历史记述不可避免夸大其词 B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C亲历者的记述最为史家看重 D谦虚谨慎是史学家必备品质21.下图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据此可知()国别铁路建筑年代里程(公里)投资估计(百万美元)俄中东铁路1898

10、-190317211893德胶济铁路1899-190444615法滇越铁路1903-190946432日南满铁路1899-1903110549英广九铁路(英段)19073667 合计 3772292A.甲午战后外国加强了对华商品输出 B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巩固在华势力范围C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经济D甲午战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22、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辛丑条

11、约太平天国 甲午战争 B.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C. 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甲午战争D. 甲午战争 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231937年10月,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在会见西方记者时发表声明:“今天的事业,与其说是在教训中国人,更应该说是在提醒他们,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全力去拯救四亿人民。当务之急是,如何将中国从共产主义势力中拯救出来。这不仅是为了中国本国,也是为了整个东亚。”这一声明反映日本()A重视与英美国家友好关系 B认可西方媒体客观公正C假借掩饰战争意图 D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24“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

12、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摘自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据此推断该战事是()A日军既定计划破产的标志 B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开始 D敌后战场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25“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C专制梦醒-天朝惊梦-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D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天朝惊梦-建国梦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2017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1945年5月8日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中国战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