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育》教育家究竟怎样炼成整稿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949714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日教育》教育家究竟怎样炼成整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今日教育》教育家究竟怎样炼成整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今日教育》教育家究竟怎样炼成整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今日教育》教育家究竟怎样炼成整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今日教育》教育家究竟怎样炼成整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今日教育》教育家究竟怎样炼成整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今日教育》教育家究竟怎样炼成整稿(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日教育教育家究竟怎样炼成(整稿) 作者: 日期:今日教育2012年9期策划 教育家究竟怎样炼成 从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说开去策划人语内外兼修方能成就教育家本刊记者 张 磊自2003年温家宝同志提到要让教育家办学以来,“教育家”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热议的话题,全国很多地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家培养工程”。2010年7月,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大幕。2012年4月20日,全市32名首批 “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遴选确定,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正式启动。从方案出台,到正式实施,历时近两年。时至今日,对于“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教育家”“怎样才能成为教育家”这样的

2、问题依然存在争议,一些人把教育家的标准定得很高,提起教育家,就会想到孔子、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大教育家。认为教育家是个性化自由发展的结果,不可能通过“工程”来培养。 对此,中国教育学会前会长顾明远指出,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太神秘,要求得太高,太严格。一名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只要热爱教育事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懂得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理念,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就可以称为教育家。教育家不是凭空起来的,也不是自生自灭的,要给他创造条件。在这个专题里,我们报道了六位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提出并实践“人和教育”思想的人和街小学校长肖方明;构建“亲

3、亲课堂”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的珊瑚实验小学校长谭劲;倡导“星光教育”的铁路中学校长黄兴力;致力于“做研究型教师”的江津教科所副所长刘小红;倡导并追求“诗化教育”的农村语文教师刘家国;专注于农业职业教育的学者型校长刘光德。他们大多从一线教师走来,或仍然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无疑都具备了成为教育家的潜质。而他们成长的足迹,既有自身内在的修炼与坚持,也离不开各级部门、学校提供的条件和平台,正如刘家国对自己成长路径的总结,是“在鼓励中成长”。借助“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他们向教育家理想迈进的步伐也将更加坚定。对于一个志在成为教育家的校长,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认为应勇于批判和创新。华中师范大学杜时忠教授认为应该

4、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教育教学的事务上,脚踏实地,而又不安于现状。天津市教科院陈雨亭博士认为,教师和校长的成长,情怀最为重要,并且需要学会把个性化的经验加以提炼、理论化,用被同行认可的书面话语表达出来,在“自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高、自我超越。 “教育家培养工程”仅仅是高端教育人才建设的一个平台,要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的理想,正如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所言,还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推进教育家办学的制度环境建设,切实改变唯升学率是从的教育评价观,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构建立体的教师队伍成长培养体系。我们欣喜地看到,2012年6月出台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着重提出的制度建设任务中,创新教育家

5、办学制度赫然在列制订校长的任职资格标准。开展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和校内民主选拔校长试点。健全校长考核评价制度,引导校长潜心办学。实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研修计划,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学科研工作者和优秀教师开展教学实验。一条条举措,直指教育家成长的制度环境建设。 其实,任何一个教师、校长的成长都离不开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只有当校长和教师持续内在的个人修炼,为教育理想而不懈努力;行政部门不断完善教育家办学制度,赋予校长、教师更宽松自主的办学、治教空间和发展机会;全社会共同营造起尊师重教的氛围,为教育家成长培育丰厚的土壤,“内外兼修”,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家“生长”出来,实现教育家办学也才将不

6、再遥远。 政策观察培育教育家成长的现实土壤重庆市启动“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纪实本刊记者 钱 灿 张 磊2012年7月31日,对于重庆市奉节县长龙中学副校长刘家国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作为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中唯一一位农村教师,他刚刚完成了高级研修班学习任务。经过为期十天的集中研修学习,刘家国切实感到:“收获很大!”他准备写的一本关于教育方面的书,就是在培训期间完成了基本构架。此次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高级研修班,是继2012年4月20日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正式启动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异地高端培训。而此时,距2010年7月重庆市教委出台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已经过去近两

7、年时间。重庆市教委为什么要实施“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从方案制定到正式启动这两年来做了哪些准备?又将从哪些方面将“未来教育家”培养落到实处呢?呼应时代之声,培养高端教育人才,引领教育内涵式转型自2003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多次倡导“让教育家办学”。随着教育发展方式向内涵式转型,“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家”,让教育家办学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和全社会的一种共识与呼唤。重庆教育经历直辖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在实现“两基”目标、化解“普九”债务等教育基础性问题之后,如何实现教育内涵式转型,发展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关键所在。如果说教师队伍整体建设好比一盘棋,要下好一盘棋,就需要运筹帷幄,整体部署。

8、2011年,重庆市陆续出台了重庆市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重庆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一系列教师培养计划也在酝酿与成熟:高素质师范生培养“春森计划”、幼教师资全员培训“春苗计划”、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春蕾计划”、中职教师素质提升“春笋计划”、巴渝名家名师培养“春耕计划”重庆市的意图很明确,那就是着力构建教师队伍职前职后相互贯通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在教师队伍整体提升中,重庆市教委清醒地意识到,重庆“一圈两翼”的不均衡格局,要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存在很大困难。师资建设要上一个台阶与高度,还需要从内部去激活发展的能量,通过培育高端教育人才引领全市教师发展。作为国家统筹

9、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要实现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奋斗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第一流的教育家”。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表示,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目的就是“立足重庆、面向全国、走向未来”,计划用35年时间整合全市乃至全国的资源,发掘培养一批能够引领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并能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校长和教师,推动全市高端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带动和促进全市中小学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建设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摆正“教育家”位置,立足本土实际,确立“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提到教育家,人们往往会想到孔子、蔡元培、陶行

10、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然而,以这样的标准来定位现在的教育家未免要求太高,实现这个意义上的“教育家办学”也并不现实。如何确定重庆“未来教育家”的标准,成为摆在工程启动前的最大难题。重庆市教委师范处处长李源田认为:“每个时代每个领域都有很多杰出人才,科学界有科学家,艺术界有艺术家,为什么我们教育界就不能有教育家?就是因为人们把教育家看得太过神秘,要求太高。社会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教育家,摆正教育家的位置。”要成为“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呢?市教委通过对有经验的其他省市调研,结合本土教师情况,于2011年4月11日发出关于做好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推荐遴选

11、工作的通知,给出了答案。首先,申请者必须是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只有来自于教育一线,扎根于实践工作中,才能更加准确深刻地把握住“教育家”的脉搏。“能成为教育家,一定是终身热爱、从事教育事业,并大多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专家组组长宋乃庆介绍。其次申请者还须师德高尚,热爱教书育人事业,有突出的综合素质、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方面还规定了硬性指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或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5篇以上,研究成果获得市教委成果奖二等奖以上;曾在教育部有关司局单位或全国一级学会或在市教委组织的赛课中获一等奖。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应初步具有独到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独有的教学

12、模式或流派;校长应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独特的管理实践,所在学校特色鲜明。只有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并指导实践,才能带动更多教师的成长。依据这样的“本土标准”,市教委构建了一套严格、公平的学员遴选机制,经过个人自荐与组织推荐、资格审查、综合考核三个环节,对申请人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理论水平、未来发展潜力等素质进行全面考察,从140名申请者中确定了54名候选人。 2011年11月3日,重庆市教委在重庆教育学院举行了最后的考核。54名候选人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实际,进行了15分钟的综合素质现场答辩。专家组召开综合评议会,在答辩与学员的资料评审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全市32名首批“未来

13、教育家”培养对象和6名培养对象提名人选。建构个性化立体式培养模式,探索促进教育家成长的长效机制教育家成长到底需要哪些外在条件的促进和支撑?在有限的经验中,重庆怎样探索出富有本土特色的培养模式?怎样深入推进培养工程的实施?这些都是“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所亟待解决的。“对于未来教育家的培养方案,我们借鉴了天津、江苏、北京等地的一些做法,结合重庆本土的实际情况,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视野,进行了充分论证。”市教委师范处处长李源田表示。针对教育家成长的个性化特征,培养工程构建了个性化立体式的培养系统。一是目标定位评估导向系统。确定培养对象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规划。为每个培养对象度身定制专业发展评估体系

14、,建立专业发展数据库,追踪考量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的专业成长进步情况。二是导师引领团队合作系统。聘请市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作为学员的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例如有来自西南大学的宋乃庆教授、陈时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陆有铨教授,南京市的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等人。每位导师指导36名学员,签订培养协议。高校访学由理论导师安排每年至少1次脱产学习;名校挂职由实践导师安排每年一次,时间1个月。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建立研修小组团队,围绕共同的研究话题展开交流、研讨、合作。三是学行结合持续发展系统。集中培训:以国内知名高校作为培训基地,集中进行理论学习、案例研讨。开拓国际视野,组织开展赴美国、英国等地交流学习。项目驱动:

15、在导师指导下,围绕学科专业和特色特长,确定研究发展方向及亮点,参与导师项目研究或者积极开展自主研究,总结成果,推广经验。基地实习:组织培养对象到市内外名校挂职锻炼,为培养对象创造实践机会。四是平台搭建宣传推广系统。通过论坛、巡讲交流,组织培养对象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学术论坛活动,加强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定期举行“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学术论坛”及培养对象全国巡讲活动;建立重庆市未来教育家成长丛书出版基金,资助每位培养对象13万元出版学术专著帮助学员系统总结、推广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带动更多教师成长。整个培养过程都遵循着导师、专家引领与自主研修为主的原则,力图为每一位培养对象提供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将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淘汰制,这样培养计划才会形成有效良性的循环。”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沈军表示。同时,培养单位将与培养对象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年对培养对象进行一次考核。培养期满后,对培养对象进行终期考核,并由相关单位作好长期跟踪调查,研究其成长的长效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