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41943385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1下面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3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有所成就,需要哲学思维。这说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发展联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

2、观 C哲学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学习与计划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5“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主观主义 D唯心主义6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我国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上述观点A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否认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7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错

3、误的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D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8李白名句“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可以被改造的9人们在生活巾,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10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4、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11论语子路里有一句著名的成语:欲速则不达。当时孔子弟子子夏做了莒父这地方的县长,向老师问政治。孔子给他指点迷津,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率不成同。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12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这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13

5、“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5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主要反映了A真理的具体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真理的客观性16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A普遍存在的、无条件的 B普遍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有条件的、个别的 D主观的、有条件的

6、17正在建设中的某市地铁轨道交通系统,带动了该市及周边地区的钢铁、建材、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并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这体现了A实事求是的观点 B变化发展的观点 C普遍联系观点 D规律客观性的观点18恩格斯说“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只是整个具有极其复杂结构的有机体的一个肢体”。这表明了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9掌握系统优化的观点要求我们A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 C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状态的简单重复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 C事物数量的增减 D事物位置的变更21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22“天下大事,常发于至微,既终为患。”这句话给人们的警示是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要反对唯心主义 C要注重量的积累 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23“物极必反”与“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24美国前总统林肯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一个

8、不犯错误的人通常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我的经验使我相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任何矛盾都有主次方面 B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C分清主次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D人生就是成功与失败的总和25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东西。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C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26据专家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这是因为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不同的特点 B

9、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C不同事物的矛盾没有共同之处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27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哲学依据是A矛盾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共性包含着个性28下列俗语中,与“牵牛要牵牛鼻子”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好钢用在刀刃上” D“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29“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肩示是

10、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0“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在于A前者承认矛盾,后者回避矛盾 B前者主张批判创新,后者主张折衷主义 C前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D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后者是辩证的否定观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92年是摸索阶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1、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2003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实践证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材料二:2011年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稳中求进”成为未来一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稳,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之下显得格外珍贵,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35个“稳”字体现的正是中央对于未来经济工作的导向性判断。而作为宏观调控中最灵活的工具之一,货币政策引发各方密切关注。在当前的基调之下,货币政策工具将会开启指向“稳增长”的服务模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2012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2、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然而在面临经济下行风险下的货币政策,“稳”与“健”的火候必然会与今年有所不同。(1)运用认识论有关知识对材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完善进行分析说明。(10分)(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哲学依据。(4分)32.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来。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1

13、0分)33.阅读以下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和发展的观点回答以下问题:交通拥堵问题是人们时下关心的社会热点,2010年12月31日北京治堵新政正式颁布。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单双号限行、三环以内等重点区域提升停车收费标准以及限购等。对于已出台的政策,北京市民议论纷纷。声音一:这些政策大多数还是短期政策,限行岂能常态化,要真正解决拥堵问题,任重而道远。声音二:不能停留在“限”上,还应在出行方式优化和扩容上下功夫。比如,继续大力优先发展公交系统,让公交地铁的班次更加密集,乘坐的环境更加舒适,运营时间要延长。声音三:国家鼓励购买却限制使用,板子主要打在购车或准备购车的普通工薪阶层屁股上,而对庞大的公车拥有群体几乎毫无触动。(1)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北京市民对拥堵问题、治堵措施的看法。(12分)(2)如果你是北京市民,你会如何选择交通方式在市区出行,并用哲学知识说明其理由。(4分)高一政治月考试题答题卷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场号 密封线内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