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94275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课后练习(1) 1 有人说 :“戈尔巴乔夫的胆子够大的, 他的改革既有经济方面也有政治方面, 不说对错 , 其过快 过急是最大的特点. ”下列对于他的经济改革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 A较为彻底地打破了斯大林体制 B改革内容与新经济政策有相似之处 C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现象 D在农村的改革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2 1957 年 1 月,周恩来应邀访问苏联,帮助解决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之间的问题。面对周 恩来的批评, 赫鲁晓夫说:“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周恩来回答道: “是的,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2、以上材料能 说明的是() A周恩来运用才智维护国家尊严 B赫鲁晓夫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 C周恩来肯定了赫鲁晓夫的改革 D当时中苏矛盾已经严重激化 3 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他曾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 句话: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 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经济困难,物质生活水平低 4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 的门牌就已挂出。 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

3、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实施经济“加速战略” 5 材料一下表是苏联 1961 1985 年经济增长率百分比: 19611965 年19661970 年19711975 年19761980 年19811985 年 6.5 7.8 5.7 4.3 3.6 根据 1985 年的苏联国民经济年鉴 材料二有人评价赫鲁晓夫: “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 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材料三1987 年,戈尔巴乔夫发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就

4、是要“最 充分地展现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并说“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观的优先 地位”。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2) 你如何理解材料二对赫鲁晓夫的评价? (3) 你如何评价材料三中戈尔巴乔夫的理论? 6在庆祝十月革命40 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 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 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 年内基本 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有( ) 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提出的目标不切合 实际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B CD 7 在前苏联, 1928 年 1 担裸麦可分

5、别交换35 米印花布、 75 公斤砂糖,到1952 年只能分别交 换 1 5 米印花布、 09 公斤砂糖; 1953 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 ,牛肉价格 为成本的5% ,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农民的利益 8 被苏联直接扼杀的社会主义改革是() A铁托的改革 B哥穆尔卡的改革 C卡达尔的改革 D杜布切克的改革 9 最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新经济政策 10 以 20 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

6、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 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 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D 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参考答案: 1 答案: D 解析: 2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能力。赫鲁晓夫改革是社会主义性质,中苏矛盾已经严重激化是 在 20 世纪 60 年代,“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说明周恩来并不是肯定赫鲁晓夫的改革, 故 B、C、D 都可以排除。 3 答案: C 解

7、析:据普京的回答,说明他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正确地看待了苏联的解体,指出了苏联时 期那种僵化的体制,故为C。A、B、 D三项理解片面。 4 答案: B 解析:材料是对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评价,有关他“蛮干”的表现是指农业改革中开展种植 玉米运动。 A 项是 1918 年(列宁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 项是指 1927 年(斯大林时 期)联共(布)十五大的方针,实行农业集体化,1932 年苏联实现了全盘集体化;D 项是 1985 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提出的经济上的措施。 5 答案: (1)20世纪 60 年代后期开始至80 年代中期,苏联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发展速度 缓慢。 原因: 高度

8、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未能突破 “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 逐步下降,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社会的动荡。 (2) 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他的改革又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 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时代和个人品质的缺陷使他只能“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 (3) 材料三的理论完全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轨道,最终造成了苏联的解体。 6 答案: C 解析:结合课本采用排除法 7 答案: D 解析:斯大林执政时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 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D 项准确。 ABC三项表述错误。 8 答案: D 9 答案: A 10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