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板块七第4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练习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94272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4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板块七第4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板块七第4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史版)高考历史板块七第4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高考历史板块七第4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练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4 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的三民主 义 编者选题表 考点角度题号 维新思想 严复的维新思想1 梁启超的救亡主张2 维新派与洋务派“体”“用”认识的不同3 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 陈独秀的思想主张4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5 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意义6 综合7 一、选择题 1.(2017 河北衡水联考) 维新思想家严复说 : “尝谓中西事理, 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 莫 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 西之人力今以胜古; 中之人以一治一乱、 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 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 为学术政化之极则。”严复此言旨在 ( )

2、 A.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B.解释中衰西盛的原因 C.揭示中国文化的特征D.为变法寻求理论依据 解析 :D 严复这段言论揭示出中国衰落、西方兴盛的不同原因是对待古今的不同态度和对历 史发展规律的不同认识, 其根本意图是为维新变法寻求理论上的依据, 故 D项正确。比较中西 文化的不同、解释中国衰落西方兴盛的原因、揭示中国文化的特征, 属于从不同的角度解释 材料的内容 , 均非严复此言的根本意图, 故 A、B、C三项错误。 2.(2017 吉林延边模拟) 梁启超在1903 年指出 : “所谓帝国主义者, 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 商业势力之消长, 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 必以争海权为

3、第一义。”在 梁启超看来 ( ) A.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 B.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 C.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 D.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 解析 :D 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是对材料的误读, 故 A 项错误 ; 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 业势力的大小说法绝对, 故 B项错误 ; 材料无法体现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 故 C项 错误 ; 据材料“故欲伸国力于世界, 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可知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 运兴衰 , 故 D项正确。 3. 光绪二十四年(1898) 五月 , 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 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4、(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解析 :D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问题的能力。“中体西用”多用于概括洋务派 思想 , 题干称维新派代表人物也运用“中体西用”说法来推行改革, 目的是要学生区别两者 的不同。说康有为在变法之初就趋于保守没有依据, 也与常理不符。说维新派认同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 , 忽略了两者近乎质的差别。在教育改革方面两者的差别也很明显, 维新派主张 改革科举制度 , 而从整体上看 , 洋务派只是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故正确选项应为D。 4.1918 年陈独

5、秀在 每周评论 发刊词上说 : “凡合乎平等自由的,就是公理 ;依仗自家强力, 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 就是强权。”这体现了作者( ) A.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 B.追求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 C.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 D.强调国家富强的文明意识 解析 :B 题干中并未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 A 项错误 ; 题干中“凡合乎平等自由的侵 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体现出了陈独秀对自由平等价值观的追求, 故 B项正确 ; 题干 中并未提到进化论的相关信息, 故 C项错误 ;题干中并未提到国家富强的文明意识,故 D项错 误。 5. 一位学者评价说 :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

6、 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 统重现光芒。例如, 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 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 作为传统文化的 民间文学 ,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 ) A.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B.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成为近代中国文学主流 C.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化”, 新中有旧 D.袁世凯的“尊孔复古”行为遭人唾弃 解析 :C 维新思想重在改良中国社会, 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与材料论及的民间文学无关, 故 A项错误 ; “重要内容”“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并不等于成为近代中国文学主流, 故 B项 错误 ; 根据材料“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 而且使不

7、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 现光芒”可知新文化运动虽提倡新文化,但“新中有旧” , 故C项正确 ; 材料论述与袁世凯无 关, 故 D项错误。 6.(2017 山东临沂质检)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 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解析 :D 材料中“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洋务运 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戊戌变法;移风易 俗的社会革新运动是辛

8、亥革命; 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指辛亥革命; 动摇了封建 思想的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 故 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 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 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 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 会群众为价值主体, 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 程的主体 , 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 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 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 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 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 把统治者 的统治意愿

9、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二近代以来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 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 争失败后 ,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 ,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 好的教育 ,为了变法 , 必先改革教育。 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 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 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 学, 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 根据材料一 , 概括指出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 发展

10、兴盛的原因。 (2) 结合材料一、二概括, 与传统书院相比, 维新派开办新式教育的变化, 并分析其影响。 解析 : 第(1) 问, 第一小问特点, 由“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 书院的培 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可得出进入发展和成熟期, 日益完善和规范, 由“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可得出重视儒学价值观的培养, 由“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 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 允许不同学 派进行讲学”可得出课程以儒学经典为主, 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 由“重视通过书院对 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可得出体现对民众的教化。第

11、二小问原因, 联系北宋时 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来回答即可。第(2) 问, 第一小问变化, 由“积极创办新式学堂 的开办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 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 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可得出创办新式学堂、增加自然科学、 实现专业化等变化。第二小 问影响 , 结合所学知识, 如传播了西方文化, 启蒙了思想 , 促进了教育近代化, 培养了近代人才 等回答即可。 答案 :(1) 特点 : 进入发展和成熟期, 日益完善与规范; 注重儒学价值观的培养( 明辨义利价值 观); 课程以儒学经典为主; 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 体现学术自由; 体现统治阶级对民众的 教化。 原因 : 政治上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重文轻武 , 崇尚文治 ; 社会相对稳定。 经济上社会 经济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上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2) 变化 : 创办近代新式学堂; 内容上增加自然科学; 学校专业化趋势明显; 以培养变法人才, 救亡图存为目的。 影响 : 传播了西方文化; 启迪了国人的思想; 有利于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培养了近代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