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4022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电子技术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电工电子技术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电工电子技术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电工电子技术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电工电子技术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电子技术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电子技术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工电子技术,主讲:胡跃辉,2009年2月,第3页,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第3章 三相交流电路,第4章 磁路与变压器,第5章 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第一篇 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篇,理解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问题;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了解电气设备额定值的定义;熟悉电路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特点;深刻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能熟练计算电路中各点的电位。,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要点,第二页,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1.1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1.2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电路的工作状态,1.3 基本电路元件和电源元件,1.4 电路定律及电路基本分析方法,1.5 电路中的电位及其计算方法

2、,1.6 叠加定理,1.7 戴维南定理,第二页,1.1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电子带负电,自然界物质的电结构:,导体的外层电子数很少且距离原子核较远,因此受到原子核的束缚力很小,极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游离到空间成为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半导体的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其导电性界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绝缘体外层电子数常为8个,且距离原子核较近,因此受到原子核很强的束缚力而无法挣脱,我们把外层电子数为8个称为稳定结构,这种结构中不存在自由电子,因此不导电。,第四页,绝缘体是否在任何

3、条件下都不导电?,当外界电场的作用超过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力时,绝缘体的外层电子也同样会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这时我们称为绝缘被 击穿。,半导体有什么特殊性?,半导体的导电性虽然 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但半导体在外界条件变化时,其导电能力会大大增强;若掺入某些杂质后,其导电能力甚至会增加成千上万倍,半导体的这种特殊性,使它在电子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检 验 学 习 结 果,第四页,2.电路的组成和功能,(1) 电路的组成,电路一般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组成。,电源:,如发电机、电池等,电源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是向电路提供能量的装置。,负载:,指电动机、电灯等各类用电器,

4、在电路中是接收 电能的装置,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中间环节:,将电源和负载连成通路的输电导线、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设备和保护电路的设备等。,第四页,电路可以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2)电路的主要功能:,电力系统中:,电子技术中:,电路可以实现电信号的传递、存储和处理。,第四页,3.电路模型和电路元件,电源,负 载,负载,实体电路,S,中间环节,电路模型,与实体电路相对应的电路图称为实体电路的电路模型。,第四页,电路模型中的所有元件均为理想电路元件。,实际电路元件的电特性是多元的、复杂的。,R,L,消耗电能的电特性可用电阻元件表征,产生磁场的电特性可用电感元件表征,由于白炽灯中耗

5、能的因素大大于产生磁场的因素,因此L 可以忽略,白炽灯的电路模型可表示为:,理想电路元件的电特性是精确的、惟一的。,第四页,理想电路元件又分有有源和无源两大类,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无源二端元件,有源二端元件,电感元件,第四页,集总参数元件的特征,2. 对于集总参数元件,任何时刻从元件一端流入的电流,恒等于从元件另一端流出的电流,并且元件两端的电压值是完全确定的。,1.在元件中所发生的电磁过程都集中在元件内部进行,其次要因素可以忽略的理想化电路元件。 如前面提到的无源电路元件R,只具有耗能的电特性;L只具有储存磁场能量的电特性;C只具有储存电场能量的电特性。,第四页,4.

6、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大写 I 表示直流电流,小写 i 表示电流的一般符号,(1) 电流, 电流强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流的单位及换算:1A=103mA=106A=109nA,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表示,简称电流。,或,第四页,(2) 电压, 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定义为单位正电 荷由a点移至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 电压等于电路中两点电位之差。,或,大写 U 表示直流电压,小写 u 表示电压的一般符号,电压的单位及换算:1V=103mV=10-3KV,第四页,(3) 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解题前在电路图

7、上标示的电压、电流方向称为参考方向。,为什么要在电路图中标示参考方向?,参考方向是为了给方程式中各量前面的正、负号以依据,关联参考方向下: U=IR,非关联参考方向下: U=IR,第四页,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当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时,其值为正,反之则为负值。,电流的参考方向用箭头表示;电压的参考方向除用极性“+”、“”外,还可用双下标或箭头表示,原则上: 任意假定。,第四页,例:当ua =3V ub = 2V时,u1 =1V,u2=1V,求得的u1为正值,说明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求得的u2为负值,说明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第四页,5. 电能、电功率和效率,

8、电能的转换是在电流作功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电能的多少可以用功来量度。,式中电压的单位为伏特【V】,电流单位为安培【A】,时间的单位用秒【s】时,电能(或电功)的单位是焦耳【J】。,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电能(或电功)也常用度作为量纲:1度=1KWh=KVAh,(1)电能,第四页,单位时间内电流所作的功称为电功率,用“P”表示,(2)电功率,1W=10-3KW,功的单位为焦耳,时间单位为秒时,电功率的单位是“瓦”,(3)效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效率,用“”表示,第四页,则某部分电路功率 P 0 , 说明U、I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说明电路吸收电功率,为负载。,所以,从 P 的 + 或

9、- 可以区分器件的性质,或是电源,或是负载。,在进行功率计算时,如果假设 U、I 参考方向关联。,当某部分电路功率 P 0 时, 则说明 U、I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此部分电路发出电功率,为电源。,计算功率时应注意的问题,第四页,检 验 学 习 结 果,1. 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述电路的功能。,2. 电路元件与实体电路器件不何不同?何谓电路模型?,3. 为何要引入参考方向?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有何联系与区别?,4. 如何判别元件是电源还是负载?,第四页,1.2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电路的工作状态,1.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电气设备长期、安全工作条件下的最高限值称为额定值。,电气设备的额定值是根

10、据设计、材料及制造工艺等因素,由制造厂家给出的技术数据。,2.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a)开路, U=US , U=USIR0 , U=0 ,IUS/R0,第四页,检 验 学 习 结 果,1. 电源外特性与横轴相交处的电流=?电源工作状态?,2. 该电阻允许加的最高电压=?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3. 额定电流为100A的发电机,只接了60A的照明负载,还有40A电流去哪了?,4. 电源的开路电压为12V,短路电流为30A,则电源的US=?RS=?,第四页,1.3 基本电路元件和电源元件,2. 电感元件是储能元件,线性电阻元件 伏安特性,线性电感元件 韦安特性,线性电容元件 库伏特性,3. 电

11、容元件是储能元件,1. 电阻元件是耗能元件,电阻元件是即时元件,电感元件是动态元件,电容元件是动态元件,1. 基本电路元件,第四页,2. 电源元件,U= US,一个电源可以用两种模型来表示。用电压的形式 表示称为电压源,用电流的形式表示称为电流源。,电压源电路,当实际电压源的内阻 R0 = 0(相当于短路)时,U = US 为一定值,此时通过电压源的电流I 则由负载电阻 RL 和 U 共同确定,这样的电源称为理想电压源简称电压源。,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第四页,I=IS,电流源电路,当实际电流源的内阻 RS=(相当于开路)时,I= IS 为一定值,而电流源两端电压则由负载电阻 RL 和 I 共同

12、确定,这样的电源称为理想电流源简称电流源。,理想电流源的外特性,电 流 源,第四页,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实际电压源模型,实际电流源模型,a,若实际电源输出的电压变化不大,可用电压源和电阻相串联的电源模型表示,即实际电源的电压源模型;若实际电源输出的电流变化不大,则可用电流源和电阻相并联的电源模型表示,即实际电源的电流源模型。,第四页,两种电源之间的等效变换,当接有同样的负载时,对外的电压、电流相等。,Us = Is R0,内阻改并联,内阻改串联,两种电源模型之间等效变换时,内阻不变。,等效变换的条件:,第四页,检 验 学 习 结 果,1. uL=0时,WL是否也为0?若ic=0时,WC是否

13、为0?,2. 上述直流情况下,电感线圈的等效电路模型?,3. 电感元件在直流时相当于短路, L 是否为零?电容元件在直流时相当于开路,C是否为零?,4. 理想电源和实际电源有何区别?理想电源之间能否等效互换?实际电源模型的互换如何?,第四页,I = ?,哪个答案对?,第四页,第四页,1.4 电路定律及电路基本分析方法,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串联各电阻中通过的电流相同。,并联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如果两个串联电阻有: R1R2,则RR1,如果两个并联电阻有: R1R2,则RR2,第四页,电阻的混联计算举例,【解】 Rab=R1+ R6+(R2/R3)+(R4

14、/R5),分析:由a、b端向里看, R2和R3, R4和R5均连接在相同的两点之间,因 此是并联关系,把这4个电阻两两并 联后,电路中除了a、b两点不再有结 点,所以它们的等效电阻与R1和R6 相串联。,电阻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计算,关键在于正确找出电路的联接点,然后分别把两两结点之间的电阻进行串、并联简化计算,最后将简化的等效电阻相加即可求出。,第四页,2. 电路名词,1. 支路:,一个或几个二端元件首尾相接中间没有 分岔,使各元件上通过的电流相等,这 种连接方式称为支路。,2. 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称之为结 点。,3. 回路:,电路中的任意闭合路径称为回路。,4. 网孔:,单一

15、闭合路径,其中不包含其它支路的 回路称为网孔。,第四页,节点共a、 b 2个,支路共3条,回路共3个,回路几个?,a,b,几条支路?,结点几个?,网孔数?,网孔共2个,第四页,支路:共 ?条,回路:共 ?个,节点:共 ?个,6条,4个,独立回路:?个,7个,有几个网眼就有几个独立回路,第四页,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用来描述电路中各部分电压或各部分电流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基氏电流定律(KCL)和基氏电压定律(KVL)两个定律。,对任意结点,在任一瞬间,流入结点的电流之和等于由结点流出的电流之和。或者说,在任一瞬间,流入一个节点上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KCL内容:,或:,流入为正 流出为

16、负,基氏电流定律的依据:电流的连续性原理,第四页,基氏电流定律的推广,I=?,广义节点,I1+I2=I3,I=0,广义节点,电流定律还可以扩展到电路的任意封闭面。,第四页,对电路中的任一回路,沿任意绕行方向转一周,其电位降等于电位升。或,电压降的代数和恒为零。,对题图回路#1列KVL方程:,电位降,即:,电位降为正 电位升为负,KVL内容:,IR=US 或 U=0,对题图回路#2列KVL方程:,电位降,电位降等于 电位升,对题图回路#3列KVL方程:,电位降,第三个方程式不独立,电位升,省略,第四页,KVL定律可以扩展应用于任意假想的闭合回路,列出下图的KVL方程,第四页,5.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左图所示的闭合全电路中,电流为:,负载上获得的功率为:,将式子整理为:,由此式能看出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吗?,*R0=RL,第四页,检 验 学 习 结 果,当这两个电阻相串或相并时,等效电阻R?,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最大功率为多少?,A4=? A5 =?,结点?支路?Uab=?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