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练习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93911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9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练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页/共14页 第 1 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练习 一 、单选题 1.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 亲属等差递减制度” ,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 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 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 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A. 世官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中央集权制 2.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对象包括() 3.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平民。 A. B. C. D. 4.夏朝时候,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这种家天下时代的开启,从政权更替的角度 看是指() A.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B. 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 C

2、.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5.“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 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宗法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 6.王国维指出: “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 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 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主要 满足了() A. 贵族等级特权的需要B. 同姓诸侯利益的需要 C. 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D. 维护强化王权的需要 7.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 兄终弟及 ” 为“ 父死子继 ” ,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 子有长、幼之

3、别,于是又规定“ 立子以贵不以长” 、“ 立嫡以长不以贤” 等。该 制度的 核心标准是() A. 年龄长幼B. 贤良优次C. 出生贵贱D. 血缘亲疏 8.公元前 705 年,周桓王带兵攻打郑国被打败,并被射中肩膊。有人劝郑庄公趁胜追 击,庄公夜间却派大员去慰劳桓王,并探问伤状。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法制成为执政的基础B. 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冲突 C. 宗法制受到了严重挑战D. 分封关系已难以维系统治 9.如图为 2019 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 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 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 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 A. 中国先民敬重宗室

4、血脉之情B. 商周时期 “ 家国一体 ” 的特色 C. 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D. 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10.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 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 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 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 如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A. 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 B. 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 C. 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 D. 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 11.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同辈的兄弟 姐妹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而要

5、根据顺序用亲属称谓 来称呼。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先秦宗法制() A. 蕴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B. 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C. 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D. 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 12.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 莱夷 ” 。于是 “ 太公修政,因 其俗,简其礼 ” 。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 变其俗、革其礼 ” 。 这表明分封制 () A. 扩大了地方权力B. 推动了经济发展 C. 强化了中央权力D. 促进了文化整合 13.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 统称为 “ 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

6、语体现出( ) A. 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 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第3页/共14页 C. 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 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14.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 地区; 到春秋时期, 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 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B. 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 C. 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D. 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15.王国维在 殷周制度论 中指出: “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 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其中 “ 立子立嫡之制 ” 是指() A. 禅让制B.

7、宗法制C. 分封制D. 礼乐制 二、材料解析题 1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 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 显著的发展。 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 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 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 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 睦族敬宗 ” 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 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8、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传 昭公记载:“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关于 “ 九刑 ” 的具体规定, 左传 文公曾经提到“ 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 ,触犯这些 规定的要受到惩处;尚书 吕刑记载西周时期的刑罚有墨、劓、刖、宫、大辟 五种,称为 “ 五刑 ” ,其具体条文规定达300 多条。 “ 刑罚世轻世重” 则表明刑罚的执 行时轻时重,因人因时而异,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 也可以赦免。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 他(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 或诸侯之国重

9、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 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 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 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 屏藩王室 而封 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 王玉哲认为:“ 周武王东征灭商后, 曾经进行分封, 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 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大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 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 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和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 第5页/共14页 1.【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 “ 亲

10、属等差递减制度 ” 可以看出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宗法制,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 项符合题意; ACD 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西周宗法制的特点。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 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的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但 不包括平民 综上所述,故 A 正确,排除 BCD 故选 A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想中国知识关键信息是:分封的对象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偏低 3.【答案】 C 【解析】

1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建立,世袭制度开始建立,禅让制消失,国家暴 力机关开始出现, “ 家天下 ” 替代了 “ 天下为公 ” 的局面故 C 正确 A 是选官制度故排除 郡县制涉及是对地方的管辖故排除B D 也是相关制度故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是: 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4.【答案】 A 【解析】 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的联合起 来,故 A 正确; B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即

12、宗教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 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 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 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7页/共14页 5.【答案】 D 【解析】 由“ 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分析可知,周人制度主要 满足了维护强化王权的需要,故D 正确; AB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D。

13、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 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 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 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答案】 D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 “ 立子以贵不以长 ” 可知,A 项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 “ 立嫡以长不以贤 ” 可知,B 项错误 C 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4、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结合所学可知, 其标准是血缘亲疏, 故 D 项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需要掌握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标准解题的关键是 对材料的解读,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嫡长子继承制的知识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标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 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7.【答案】 B 【解析】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执政的两大支柱,但到春秋时期走向崩溃,排除A; 由材料 “ 有人劝郑庄公趁胜追击, 庄公夜间却派大员去慰劳桓王, 并探问伤状 ” , 说明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冲突,故B 正确; 由郑庄公行为来看,宗法制尚未手到严重的挑战,排除C;

15、 材料无关分封制,排除D。 故选: B。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8.【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两件青铜器分别为祭祀父辈先人、祭祀祖父而铸造,体现了中国先 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故A 正确; 材料仅体现 “ 家” ,未体现 “ 家国一体 ” ,故 B 错误; 第9页/共14页 两件青铜器皆用来祭祀,未体现等级,故C 错误; 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材料未体现,故D 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宗法是周人把

16、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 措施。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西周的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 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 世卿世禄 ” 的特 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 国” 和“ 家” 密 切地结合在一起。 9.【答案】 D 【解析】 燕国离周朝都城较远, 分封到此地属于 “ 开辟荒地 ” ,周的贵族属于 “ 故旧移殖 焉” ,故 D 符合题意,故 D 正确。 A 属于第二类分封特点,排除。 B 和 C 属于第一类分封特点,故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 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 故旧移殖焉,三也。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 度,选项也有一定的干扰性,总体难度适中。 10.【答案】 D 【解析】 A材料中涉及到家族关系,并未体现家国一体情怀,排除; B先秦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 C材料中并未体现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问题,排除; D根据等级顺序来称呼体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