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第章在线测试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41930917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法学》第章在线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法学》第章在线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法学》第章在线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法学》第章在线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法学》第章在线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法学》第章在线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法学》第章在线测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法学第章在线测试 作者: 日期:教育法学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6:27窗体顶端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落实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维护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A、法律关系B、教育关系C、社会关系D、集体关系2、教育法把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

2、革和发展的成熟经验,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巩固下来,如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学校法人地位及自主权;以为主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等。A、财政拨款B、财政收入C、教育投入D、教育消费3、马克思指出,现代大工业生产客观上要求教育为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才能实现;同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实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培养社会新人的唯一途径。A、全面发展B、全面进步C、个性发展D、社会进步4、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德”不仅指道德品质,还包括政治素质和.A、思想素质B、道德素质C、业务素质D、经济素质5、我国必须始

3、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努力吸收人类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学习各国优秀、灿烂文化。当然,吸收外来文化,必须采取比较、批评和借鉴的原则,不能照搬照抄。A、基本政策B、根本政策C、基本国策D、根本国策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与等基本法律并列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是教育单行法律、法规的立法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其中的“智”不仅仅是指掌握等心理能力,还

4、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A、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B、发展智力C、培养想象力D、思维力E、记忆力3、教育法第一章第6条规定: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和民族团结的教育。”A、思想B、道德C、纪律D、法制E、国防4、在21世纪的今天,德育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A、理想B、道德C、纪律D、法制E、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5、教育法第11条第1款规定: “国家适应社会主义。”A、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B、推进教育改革C、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D、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E、家里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5、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等的国家关于教育的基本法,其法律效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等。正确错误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不能与之相抵触。正确错误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条规定: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这一规定确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正确错误4、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正确错误5、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

6、国家对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世界上通常称之为“教育的公共性原则”。正确错误 窗体底端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教育法学第03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 18分(满分20分),本次成绩已入库。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测试结果如下: 1.1 单选 错 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落实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维护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2 单选 错 教育法把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熟经验,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巩固下来,如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分级管理,分工

7、负责;学校法人地位及自主权;以为主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等。 1.3 单选 对 马克思指出,现代大工业生产客观上要求教育为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才能实现;同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实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培养社会新人的唯一途径。 1.4 单选 对 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德”不仅指道德品质,还包括政治素质和. 1.5 单选 对 我国必须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努力吸收人类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学习各国优秀、灿烂文化。当然,吸收外来文化,必须采取比较、批评和借鉴的原则,不能照搬照

8、抄。 2.1 多选 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与等基本法律并列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是教育单行法律、法规的立法依据。 2.2 多选 对 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其中的“智”不仅仅是指掌握等心理能力,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3 多选 对 教育法第一章第6条规定: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4 多选 对 在21世纪的今天,德育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 2.5 多选 对 教育法第11条第1款规定: “国家适应社会主义。” 3.1 判断 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9、法相等的国家关于教育的基本法,其法律效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等。 3.2 判断 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不能与之相抵触。 3.3 判断 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条规定: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这一规定确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4 判断 对 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3.5 判断 对 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国家对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世界上通常称之为“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