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景点控制性规划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915454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景点控制性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XX景点控制性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XX景点控制性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XX景点控制性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XX景点控制性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景点控制性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景点控制性规划(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景点控制性规划 作者: 日期: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规划目标、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第四章 道路交通规划第五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六章 绿地系统规划第七章 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综合控制第八章 城市设计引导第九章 市政工程规划第十章 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二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十三章 四线控制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建议第十五章 附 则 附表一: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编制目的为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深化和落实XX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XX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内容,为高峰温泉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管理依据,

2、特编制本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以下简称文本)。第2条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将公田岭水库、高土村、东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纳入规划范围,东侧以英州大道X664为界;西侧至公田岭水库,以XX县与三亚市界限为界;南侧沿用上版控规界线结合地形适当调整,北侧以基本农田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界线,总面积1046.09公顷。第3条 规划依据n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n 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10月)n 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2005年编制)n XX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2020)(2005年编制)n XX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

3、001-2020)(2001年编制)n XX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2005年编制)n XX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2010年编制)n 海南省XX县高峰地热田热矿水勘查报告(2012年12月)n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n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 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08)n 海南省相关的规定、规范和政府文件第4条 规划原则保护优先,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以温泉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合理利用丰富的温泉资源,合理确定开发规模和强度,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政府主导,

4、市场运作原则:突出政府在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的主导管理作用,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做作用,提高市场化水平。区域联合,差异发展原则:在温泉产品开发过程中,做到与周边旅游区联合开发,差异化竞争,实现旅游产品组合的多样化和互补化。国际视野,精品打造原则:规划要站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高度,采用国际化的温泉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打造精品温泉旅游项目,提升温泉旅游品质。第5条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以XX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以及上版控规为依据,确定为2012-2020年。第6条 控制指标本文本涉及到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依据现有国家及海南省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并考

5、虑到今后的发展而制定的,未涉及到的指标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文本与图件中的规划控制指标(内容)分为规定性指标(应)和指导性指标(宜)两类,规定性指标(内容)应严格遵守,指导性指标(内容)可根据规划管理实际进行适当调整。第二章 规划目标、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第7条 规划目标以建设“温泉疗养胜地”为总体发展目标,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与交通区位优势,大力拓展温泉旅游及相关产业,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建成以温泉休闲度假为核心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第8条 功能定位通过对上位规划的深入解读,以及对资源、市场和未来旅游发展概念和策略的分析,规划定位为:以温泉康体养生为品牌,以黎族风情为特色,集

6、休闲度假、康体疗养、娱乐运动、旅游服务为一体的特色型山地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区。第9条 发展规模1、用地规模与建筑容量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用地332.84公顷,其中度假居住用地59.15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74.50公顷、公园绿地51.51公顷。根据规划区地块开发强度测算,规划区建设用地建筑容量为104.06万平方米。2、人口规模与接待能力本片区规划总人口包括三部分:旅游度假人口、外来住宿服务人口、本地居民。规划期末,总人口约为12000人,其中,旅游度假人口8600人,外来住宿服务人口600人,本地居民2700人。规划区共可提供酒店客房1867间。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第10条 规划结构结

7、合现状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特点,规划形成“一环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环:通过景区环形主干道路串联多个功能性组团。多组团:即湖滨养生区、时尚运动区、温泉度假区、农业旅游区四个主题度假组团和入口服务区。第11条 功能分区规划区由湖滨养生区、时尚运动区、温泉度假区、农业旅游区四个主题度假组团以及入口中心服务区五个功能区组成。1、湖滨养生区依托公田岭水库周边丰富的地形地貌特点,组团入口位置布置停车场和结合岸线布局滨水休闲街和湖滨公园,设置水岸餐厅,温泉美食街,音乐广场等,为整个组团提供滨水休闲娱乐餐饮等服务。于东南侧结合半岛地形布置休疗养中心和主题度假酒店,建筑临水而建,借助水这一主题塑造富有魅力的酒

8、店空间,营造别具特色的度假体验环境。酒店东侧和水库东北角布置两个度假居住组团。2、时尚运动区保护公田岭水库南侧及基地东南角山体自然植被,根据地形和景观视线条件规划步行道和休憩场所,为游客和度假居民运动休闲提供服务。南侧深田河以西结合田园景观布置体育运动公园,东北侧临路布置两个运动休闲度假组团和山地温泉度假组团,配套布置酒店会所等设施。 3、温泉度假区利用温泉泥炭资源及原有的农田打造温泉泥炭公园,环公园结合地形和泉眼布置三个星级酒店,利用景观走廊将其串联起来,保留大量的农田打造独特的田园风光与现代建筑形成视觉差异化景观。南侧结合田园水系打造温泉有机田园公园,配套生态展览馆,介绍活水净化,温泉合理

9、利用等生态教育常识;布置各种户外设施和自助营地,举办各类小型观演和群众自助活动。现状高土村改造成温泉度假社区,可采用黎族建筑形式,将外部自然环境景观渗透到建设组团内,营造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景区整体印象。4、农业旅游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充分挖掘现代农业文化资源,打造以观光度假、农业博览为主要职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区,配套建设现代农业大棚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园,现代农业物流集散基地,农产品交易中心、农业会展中心、农技服务中心等项目。5、入口服务区位于入口位置,是整个度假区公共服务中心。主要由入口服务区、游客服务与管理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相应的交通设施组成。GFWQ-38、42地块为村庄安置区,建设既服务于村

10、民,又兼具旅游服务功能的村民服务活动中心,设立村民休闲广场、乡村图书馆、乡村剧院和医疗服务站等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社区。规划通过景观营造和项目设施把温泉文化、黎族文化融入到乡村田园环境中,整体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滨河规划温泉体验公园,提供大众化的温泉体验。第12条 土地利用规划本规划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依据,结合规划区的特点适当进行用地分类调整,将土地使用性质分为居住用地、村庄安置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等7个大类,其中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分至小类,其他用地分至

11、中类。规划区总用地面积1046.09公顷,其中建设用地332.84公顷,占总用地的31.82%,水域及其它用地面积713.25公顷,占总用地的68.18%。1、度假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度假居住用地面积为59.1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为17.96%,主要结合公田岭水库、体育公园以及高土村村址布局,形成三个度假基层社区。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74.5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2.43%,主要由零售商业用地、旅馆业用地、康体疗养用地、康体用地构成。(1)零售商业用地规划零售商业用地52.5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5.70%,主要位于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公田岭水库东南岸湖

12、滨商业区与深田河畔商业中心区,为旅游度假人群、本地村民提供商业服务。(2)旅馆业用地规划旅馆业用地55.8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6.77%,主要在公田岭水库东侧,深田河西侧布局,温泉核心区集中布局三处温泉主题酒店用地。(3)康体疗养用地规划疗养用地一处,委员公田岭水库东侧,主要为健康体检疗养中心及度假区配套康疗养用地,用地面积为6.12公顷, 占建设用地的1.84%。(4)康体用地即位于规划区南侧的体育公园,规划用地面积60.0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8.03%。3、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29.0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71%。其中道路用地27.30公顷;社会停车场用地1

13、.70公顷,结合水库及河滨商业区布置。5、绿地广场用地共规划公共绿地51.5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5.48%。主要为公田岭水库和深田河岸的湖滨公园和温泉主题公园,以及沿城市主、次干道以及规划区内水系及两侧规划的带状绿地。各类用地构成具体详见用地规划汇总表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用地规划汇总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性质用地面积面积(公顷)用地比例1城市建设用地332.8431.82%2E非建设用地700.5466.14%其中E11自然水域37.853.62%E12水库59.115.65%生态绿地603.5857.87%3发展备用地10.951.05%总用地面积1046.09100.00%规划建设用地平

14、衡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性质用地面积面积(公顷)用地比例01R居住用地75.90 22.80%其中R1一类居住用地42.06 12.64%R2二类居住用地17.09 5.13%R2二类居住用地(安置用地)16.13 4.85%R22社区服务用地0.62 0.19%02A33中小学用地1.42 0.43%03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76.09 52.43%其中B11零售商业用地52.5415.79%B14旅馆用地56.37 16.77%B15康体疗养用地7.17 1.84%B32康体用地60.01 18.03%04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29.008.71%其中S1城市道路用地27.308.20%S42社会停车场用地1.700.51%05U22环卫用地0.19 0.06%06G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