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同课异构5套

上传人:zha****588 文档编号:141910119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520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同课异构5套_第1页
第1页 / 共52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同课异构5套_第2页
第2页 / 共52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同课异构5套_第3页
第3页 / 共52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同课异构5套_第4页
第4页 / 共52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同课异构5套_第5页
第5页 / 共5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同课异构5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同课异构5套(5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同课异构5套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1单元 课题:数一数 第1教时 总第 1 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1、 讲述 :小朋友们,暑假里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哪玩了?告诉大家一

2、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二、 思索探究1、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2、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3、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引导学生看小图与之下面的圆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4、 第七、八、十这三幅小图中有圆点无

3、物体,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思考与调整:三、交流共享思考与调整:1、数数练习(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5)连一连(6)画一画2、 拓展运用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3、 游戏:火车钻山洞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

4、玩玩。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四、检测完善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2、完成课堂作业。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2单元 课题:比一比 第2教时 总第2 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思考与调整: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

5、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课前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仪。教学程序: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一、情境导入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二、思索探究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

6、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5)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7、 思考与调整: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

8、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三、交流共享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3)结合图对学生进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4)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

9、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思考与调整:四、检测完善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3完成课堂作业。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3单元 课题:分一分 第3教时 总第3 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

10、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课前准备:挂图、一些实物。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吧。今天老师在超市买了一些东西。(出示零食和日用品)但不知道装袋,聪明的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二、思索探究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指名上台演示。 3、反馈分类的结果。在你

11、们的帮助下,老师所买的东西整理好了,谢谢你们。4、小结。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两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思考与调整:5、观察书中例题,问:图中物品有没有整理好,为什么?6、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其余的动物生活哪里?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所买的东西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放的很有条理,可是老师家中的小弟弟很调皮,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1)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2)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

12、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2、 想想做第3题。学校的科学小分队收集了一些树叶,想考考我们小朋友,这些树叶真美呀!你会分吗?(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书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3、想想做第4题。国庆节快到了,许多班级已开始排练节目。瞧,这是四2班的学生正在彩排呢,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先独立分,再指名交流,说出理由。 四、检测完善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要求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完成课堂作业。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4单元 课题:认位置 第4教时 总第4

13、 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教学程序:一 情境导入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二探索交流 1.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左和右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