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第6章控制测量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895401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6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第6章控制测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测量学第6章控制测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测量学第6章控制测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测量学第6章控制测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测量学第6章控制测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学第6章控制测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第6章控制测量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控制测量,测量工作基本原则,进行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采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步骤。,测量工作步骤,一、目 的 目的:提供控制基础和起算基准 实质:测定具有较高精度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的点位控制点,二、分 类 平面控制测量 国家平面控制测量:一、二、三、四等 测图与测设平面控制:导线,小三角 高程控制测量 国家高程控制测量:一、二、三、四等 测图与测设高程控制:等外水准,三角高程,6-1 概述,一、控制网,在测区范围内选定若干个测量控制点而构成的几何图形。,平面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三角测量: 导线测量: GPS测量:,平面控制测量:,二、国家等级平面控制网,

2、国家平面控制网,是在全国范围内由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或GPS测量建立的控制网,按精度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 一等精度最高,低一级控制网是在高一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的。,1 城市控制网:根据城市规模在国家不同等级的基本控制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一般大城市以国家二、三等网作为首级控制,中小城市以三、四等网作为首级控制。 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或小三边)或一、二、三级导线。,与国家网比较:边长较短,形状类似。,2 工程控制网:为各类工程建设、施工放样、安全监测等布设的控制网。 根据需要布设控制网,精度要求也不一样。,三、城市和工程控制网,测图控制点密度表,为满足地

3、形测绘需要而建立的控制网。 根据测图比例尺不同,测图控制点的密度也有要求,进而需在国家控制网上加密控制点建立图根控制网。一般布设成图根小三角、导线、交会定点、自由设站等。,四、图根控制网,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定进行。 步骤: 控制网的布设 编写工作大纲 踏勘选点、埋石、点之记 外业观测(程序规范、满足限差) 数据处理 技术总结,控制测量过程,6.2 方位角及坐标正反算,直线定向:确定直线的方向称为直线定向。,一、标准方向,1 真子午线方向:地面上某点指向地球北极的方向。,磁偏角,3、坐标纵轴(x轴) :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的坐标纵轴方向,2、磁子午线方向:磁针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自由静止

4、时所指的方向。,X,Y,方位角、正、反方位角,方位角:从直线一端的北方向开始顺时针至该直线的水平角。,根据所取的标准方向不同,方位角可分为:,真方位角 磁方位角 坐标方位角,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180度。,坐标方位角的推算,若已知直线12的方位角12,12和23间的水平角2 左(或2右 ),来推算直线23的方位角 23 。 推算公式 23 = 12 2 左 180 23 = 12 2 左 180,21,1 坐标的正算,已知A点的坐标 、 ,直线AB的平距 和坐标方位角 ,计算B点的坐标 , 。,推算公式:,三、坐标正、反算,已知A点的坐标 、 , B点的坐标 、 ,计 算直线AB的平距 和坐标

5、方位角 。,推算公式:,2 坐标的反算,3 方位角值确定,根据x、y值判断:,6-3 导线测量,单一导线布设方式,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实地选点注意事项,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广阔,便于测碎部点的地方。 相邻点必须通视。 点均匀分布,相邻边长度相差不宜过大。 点应选在不易被行人车马触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的地方。,一、选点,1,二、平面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平面坐标(X,Y),1、外业工作,2、内业计算 角度闭合差计算和调整 导线边方位角计算 坐标增量计算及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 坐标计算,导线边长度测量 测量水平角 测量连接角,1、导线边长测定方法,钢尺量距:往返丈量相对中误差1/2000 或1/10

6、00 光电测距: 视距法: 往返相对误差1/300,2 水平角观测,一般规定观测左角。闭合导线中,导线点按逆时针编号,左角即是内角。,3 测定方位角或连接角,在内业计算之前应仔细检查所有外业记录,计算是否正确,各项误差是否在限差之内,以保证原始数据的正确性。 同时绘制导线略图,注明点号和相应的角度和边长,以及已知点坐标和起始方位角等,以便进行导线的坐标计算。,外业注意:,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一、计算前的准备工作,1、全面检核外业原始观测数据记录、计算是否齐全、正确、限差是否合格。 2、抄录已知数据(已知高级点坐标,方位角等)。 3、绘导线略图(注明点、角度、边长)。 4、准备应用的计算表格。,

7、单一导线布设方式,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1、计算目的,利用已知数据和外业观测成果,计算导线点的平面直角坐标(X,Y)。,独立导线,非独立导线,闭合导线点的坐标计算,2、计算思路,X2=X1+X12=X1+D12COS12 Y2=Y1+Y12=Y1+D12SIN12,闭合导线点的坐标计算,角度调整:V i = - f/ n 即: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至每个观测角,再计算改正后角值, 角度闭合差计算和调整,3、计算步骤和方法(四步),若f f允,不合格,检查后,重测。 f f允,合格可进行角度调整,检核: (i + V i ) = (n - 2)180,闭合导线点的坐标计算,f =测 -理 = 测 -

8、(n - 2) 180 f允=60, 导线边方位角计算,检核: 12 = 51 + 180 + 左,闭合导线点的坐标计算,3、计算步骤和方法(四步),i i+1 = i-1 i +180 + i左 i i+1 = i-1 i +180 i右,3、计算步骤和方法(四步),坐标增量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闭合导线点的坐标计算,坐标增量计算及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若K K允,检查后,重测边长。 K K允,合格可进行调整 改正数计算,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检核: fx= vxi fy= vYi,K=f / D,xi=Dicos Yi=Disin ,fx= Xi fy= Yi,3、

9、计算步骤和方法(四步),坐标计算:,检核: Y1=Y5+Y51 (与起始原点坐标相等),Xi+1=Xi+Xi i+1 Yi+1=Yi+Yi i+1,闭合导线点的坐标计算,闭合导线计算略图,闭合导线计算表,1、计算目的,利用已知数据和外业观测成果,计算导线点的平面直角坐标(X,Y)。,附合导线点的坐标计算,2、与闭合导线有两点不同,(1)角度闭合差计算不同 f =CD CD = ( AB + n180+ 测) cd 调整时注意测左角反号平均 测右角同号平均,附合导线点的坐标计算,2、与闭合导线有两点不同,(2)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不同 fx=Xi(XCXB) fy=Yi(YCYB),附合导线点的坐

10、标计算,附合导线计算略图,附合导线计算,分为测角网、边角网、测边网三种。 利用闭合差条件、圆周条件和极条件等来检查外业成果。,三角测量的实施和导线测量的实施步骤基本相同。,6-4 三角测量,一、前方交会 已知点A、B上测出和,计算待定点P的坐标。为了提高精度,交会角最好在90左右,一般不小于30或大于120。,6-5 交会定点,三、侧方交会,二、后方交会,四、自由设站法,6.6 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高程(H),一、高程控制网等级,国家高程控制网: 分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基础,三、四等加密其中。 加密高程控制: 五等(等外或图根),水利水电工程地

11、形测图中,高程控制分为三级.,国家高程基准 基本高程控制 (四等及四等以上水准测量) 加密高程控制 (五等水准测量及三角高程) 测站点高程,二、水准点,永久性 : 临时性:,三、 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采用“双面水准尺”观测法。 技术要求:(L、K为路线长度单位为km),双面尺构造的特点,黑面起点0.000和0.000 红面起点4.687和4.787 一站上同时测得 黑面高差h黑=a黑b黑 红面高差h红=a红b红 h黑= h红0.100,(一)、观测方法,每一测站上,安置仪器、粗平、估读前后视距离差不超过2m,如超限则移动前尺或水准仪,之后按如下顺序观测,记入手簿 后尺黑面下丝(1)、上丝(

12、2)、中丝(3)前尺黑面下丝(4)、上丝(5)、中丝(6)前尺红面中丝(7)后尺红面中丝(8),或:后(黑),后(红),前(黑),前(红),(二)、计算与校核,视距部分 前后视距离差3m 前后视距离累积差10m 高差部分 黑红面读数差3mm 黑红面高差之差5mm,外业施测(测、记、算、核),1,BM1 TP1,1.6141.156,0.7740.326,45.8,44.8,+1.0,+1.0,K1=4.787 K2=4.687,后1前2,1.384,0.551,5.239,6.171,+0.833,+0.932,0,-1,+1,+0.8325,(三)、成果整理,四、三角高程测量,已知高程点A上安置经纬仪,B点竖标杆测出竖直角a。设水平距离D已知,则 hAB=Dtga+i-s i经纬仪仪器高 s标杆长度,当两点间距离大于300m时,要考虑地球曲率及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前者为地球曲率差,简称球差(f1),后者为大气垂直折光差,简称气差(f2 )。,f1 = D2/2R f2 =f1 /7= D2/14R f1-f2 0.43*D2/2R,hAB=Dtga+i-s+f1-f2 =Dtga+i-s+0.43D2/R,施测仅从A点向B点观测称为单向观测,如果不仅由A向B,且由B向A称为对向观测。对向观测可自行消减地球曲率和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且观测视线应高出地面障碍物1m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