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历史教师的素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886304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历史教师的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课程下历史教师的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课程下历史教师的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课程下历史教师的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课程下历史教师的素质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历史教师的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历史教师的素质(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历史教学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从课程结构和教材角度,2.学时少而内容多。,1.“模块+专题”的课程结构增加了难度。,3.必修教材内容深,出现了新的繁、难、杂。,(二)从教师和教学角度,1. 部分教师的观念尚未转变。 2.专业知识支撑的不足。 3.原有教学方式的惯性。 4.教“教材”的现象。,5.对课程资源整合无序、无目的。 6.教学中不能用鲜活的情景和生动的细节让学生体验、感受、感悟历史。 7.在设计教学流程中,考虑教法多,关注学法少。 8.学业评价方式滞后,不利于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三)从学生角度 1. 学生新知识的学习缺

2、少应有的铺垫。 2.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时间有限。,二、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建议,(一)从课程设置和教材角度 1模块专题设置 在知识处理上更加灵活 知识的专题性突出(例),交通工具的更新 传统工具:木船、马车、轿子,人力、畜力,机械动力,近代以来,陆 海 空,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火车 电车、汽车,轮船1865年,飞机20世纪20年代,对某一历史现象或事件人物理解更深 知识的选择性和个性化明显 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兴趣,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形成,经济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教材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

3、(二)从教师和教学角度,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由过去的“导游”变为“路标” 。,教学的依据 立足课标、用活教材,2.备课 (1)备课标 立足课标设计三维目标。,例如必修三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确立的知识点应包括:,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意义,孔子及思想,孟子及其思想,荀子及其思想,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贡献。,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以默写的方式写出百家争鸣中各家的名称及代表人物。 以问题的方式刺激学生关注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是指有一百家吗?“争鸣”在当时

4、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这种方式对我们有何启示? 同学之间就某一问题展开理性的争鸣,感受一下这种争鸣是好是坏。,整理一下语文教材涉及诸子百家的文章有哪些?留意一下我们当代生活中还有哪些仍在受先秦思想的影响?(为人处事、励志名言、文化传统、传统节日等)。由此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以列表的方式,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归纳孔子、 孟子、荀子的主要内容。 课后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编辑一期小报,谈一谈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儒家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用理性、重道德修养的醇厚之风。此外还有墨的谨严、道的超逸、法的冷峻。 从儒家的仁爱思想中吸取建

5、立和谐社会的有效文化因子;从“民本”思想中体会 “民为邦本,民固邦宁”的道理。 体会争鸣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自由的认识与争鸣才能创造出光辉、深邃的精神产品。,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实际上只是提出了高中学生要完成学业的一个最低标准,但并不意味着要求全国学生不分城乡,不分东西部都向最低标准看齐。 教学目标,就是教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目标。教学目标应在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确定。它应高于课程目标,应在课程标准规定内容的基础上拓展一些内容。,(2)备教材用活教材 单元备课为好。 重新构建历史课程的新教学体系。(例) 教材的体系不能等同于教学的体系。 进度的把握。,发达的古代农业

6、,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耕作技术进步,灌溉水提高,地位,发展有利不利条件,含义和特点,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 堂 小 结,(3)备方法,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学生参与为形式。 以教师引导为助动。,(4)备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的希望是什么? 学生的收获是什么? 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5)备课形式,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6)它山之石,为我所用,学习的三境界:拿来

7、模仿创新,3.讲课,原则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时间的有效性 (2)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深入浅出、梳理主线。 教学内容要有意义,(3)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4)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地图册的充分利用 口述历史资料,(5)补缺拓展的有效性 适量填充高中历史课程的血肉(例) 概念阐释的历史性 等等,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写到: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 事实雄辩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思考: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怎样的历史

8、条件下实行的? 新时期我国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试比较近现代史上我国的两次对外开放。,4.作业,5.测试 (1)口头测试 (2)纸笔测试 (3)研究性课题,如: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一中历史组 梁卫红 6.反思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一中历史组 梁卫红 人教版历史必修2疑难问题汇编 小农经济到底是“十分脆弱”还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7页) “海禁”和“闭关锁国”有何区别?两者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18页) 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4、中国自然经济何时开始解体?(40页)当代中国存在自然经济吗? 5、第9课第40页的引言部分和“历史纵横”提供的材料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吗? 6、

9、“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和宋朝“积贫积弱”说法矛盾吗?孰对孰错?(13页) 7、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地主土地私有制是一回事吗?(16页) 8、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是什么性质?(41页) 9、“封建经济”和“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封建土地私有制”关系如何?(42页) 10、登上“历史舞台”和登上“政治舞台”到底有区别吗?有何区别?(44页) 11、洋务派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到底该如何定性?(41页) 附:人教版历史必修二(2007年1月第三版)14单元指瑕,第一课 第五页在提到曲辕犁的时候,应该配上一幅曲辕犁的插图。 第六页提到“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修改为

10、“唐朝时创制了利用水力的筒车;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比较符合逻辑和认知习惯,因为唐朝的筒车也是利用水力的。 第三课 第十五页本课要旨提到“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其表述欠准确并且和正文不一致,可考虑修改为“朝贡贸易在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第七课 第32页提到“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应当改为“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因为轮船出现于1807年,而蒸汽机车出现于1814年,按时间顺序表述符合惯例。 第九课 第40页的引言和“历史纵横”提供的材料并不是自然经济解体的例证,

11、而只是表明中国传统的手工劳动不敌机器大生产。事实上,两处提供的材料反映的都是中国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受到了外来商品倾销的严重冲击。,第十课 第44页提到“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本课要旨”则表述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前后表述不一致,后者应当修改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或“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第47页的“学习延伸”提供的“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情况”表格排版有误,很明显应当删除第三列。 第十二课 第55页提到“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第

12、57页“本课要旨”则表述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的经济体制改革”,前后表述不一致,容易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前后应一致表述。 第13课 第60页“历史纵横”提到“沿海经济开放地带”这一正文部分并没有提及的概念,显得有点突兀,建议在前面的正文部分以适当的方式呈现一下。 此外,笔者认为,新教材这种专题编排的模式内容跳跃性大,系统性差,不如过去那种通史模式,建议专家认真研究,确定更合理的教材编写模式。,(三)从学生角度,1让多样的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正确习惯的培养 3 同课异构案例,(五)要避免的几个误区,1.忽视历史基本知识的教学空谈改革与创新 2.借口把握历史基础知识又使历史教学回到旧课程教学的老路上。 3.“小组合作学习”等同于探究式学习。 4.无效信息干扰的“包装”当作有意义的情境创设。 5.“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一切迁就学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