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行动工作方案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1885476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康行动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康行动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康行动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康行动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康行动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康行动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康行动工作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康行动工作方案 “小康行动”工作方案“小康行动”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四次、县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四届、县十四届人代会和中共遵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精神,促进我镇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全镇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到xx年力争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000元目标,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现结合我镇实际拟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镇党委、镇政府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和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根本要求,认真分析农

2、民增收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探索适合我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坚持以工业理念为引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基地生产,提高农业商品化率;以科技支撑为动力,抓好“四种”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着力打造农业“板块”,主攻“四型”经济,提升农业效益;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科技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升“黔北粮仓”建设和加快“黔北钱仓”建设,从而率先实现“中部”崛起,力争到xx年实现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300元,在“十二五”末率先进入全面小

3、康社会。 二、目标任务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15元,增长17%。 在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收入2747元,工资性收入3045元,财产性收入216元,转移性收入607元。 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07元,增长15%。 在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收入2879元,工资性收入3868元,财产性收入242元,转移性收入618元。 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48元,增长15%以上。 在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收入3311元,工资性收入4448元,财产性收入278元,转移性收入711元。 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60元,增长15%。 在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收入3807元,工资性收入5115元,财产性收

4、入320元,转移性收入817元。 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569元,增长15%。 在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收入4379元,工资性收入5883元,财产性收入368元,转移性收入940元。 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05元,增长15%。 在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收入5035元,工资性收入6765元,财产性收入423元,转移性收入1081元。 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300元,增长15%。 在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收入5790元,工资性收入7780元,财产性收入487元,转移性收入1243元。 三、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300元的规划打算“十二五”期间,全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三个

5、“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按照县委“深入实施强县战略,全力推进小康行动,加快建设幸福工程”的要求,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在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带动战略带动中同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增比进位突破目标。 (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挖掘增收潜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 一是坚持把粮食安全生产

6、放在首位。 通过“种子、种苗”的外引内育、试验示范、推广普及,认真组织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超级稻推广项目,开展粮食高产示范等活动,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复种指数。 到xx年,力争水稻平均亩产达600公斤,增加40公斤;玉米亩产达到500公斤,增加50公斤,马铃薯亩产达到400公斤(折粮),增加80公斤,其中超级稻、优质稻的种植比例不断提高,达到90%以上,全镇粮食种植面积56700亩,粮食生产总量稳定在15000吨以上,产值1.8亿元以上,农民从种植粮食作物获得收入达到1600元以上。 二是积极推进辣椒产业化发展。 以辣椒品种改良为突破口,加大地方品种的提纯复壮,繁育优良辣椒种子进行推广普及,

7、加快种子选育进程,适度推广抗性好、产量高的韩国辣椒及泰国辣椒,到xx年,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并实行全镇统一供种;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实施辣椒优质高产示范工程,通过技术培训和典型引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水平,大力推广普及辣椒的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普及辣椒漂浮育苗及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科学育苗、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到xx年,辣椒漂浮育苗达到90%以上,地膜覆盖栽培普及率达到80%以上,膜下滴灌技术应用达30%以上,实现辣椒亩平均单产增加75公斤;到xx年,全镇辣椒种植面积达3万亩以上,产量2万吨以上,总产值6500万元,农民从种植辣椒产业获得的收入达到125

8、0元。 三是紧盯市场,大力发展高效特色蔬菜产业。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原则,搞好生产布局区域化,持品种结构多元化发展,力求产品加工精细化,推行产业化发展模式,以政策扶持为动力、农业招商为载体、企业推动为纽带、科技支撑为关键、产品销售为重点、增加收入为目标。 依托区位、交通、气候、环境和农民原始积累、种植水平及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等优势,以326国道沿线村为重点,瞄准本地(遵义、贵阳)、成渝(主要是重庆)、珠三角(主要是广州、深圳、港澳)三个市场,建设高标准绿色蔬菜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发展方向,种植品种不搞“跟风”发展,坚持品种多元化,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品种;引进推广优良品种,通过建立蔬菜生产示范园

9、和品试园,抓好试验示范,带动调节种类及品种结构,优化产品组合,以适应市场需求;重视打造产品形成品牌、包装产品宣传品牌,依靠品牌提升档次,这是我镇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 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连基地带农户,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积极打造提升蔬菜品牌,着力抓好蔬菜的精细加工,创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促进蔬菜经济向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到xx年,全镇发展蔬菜3.2万亩(其中商品蔬菜2.2万亩),年产量35220吨,实现产值10566万元,农民从种植蔬菜产业获得收入达到1660元。 四是抓牢支柱产业,稳定烤烟生产。 烤烟产业已经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主要算途径。

10、围绕“一基四化”总体要求,搞好区域化布局,坚持规范化种植,同时大胆探索,建立相对集中的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和市场化运作。 以土地流转为载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转包、互换、租赁、入股等办法,引导农民进行土地集中流转,推动烟叶规模化种植,并加大对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上农户的扶持力度,鼓励规模化种植。 到xx年,在适宜烤烟生产的村种植优质烤烟8000亩,烟叶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单产达150公斤以上,均价达9元/斤以上,实现产值1800万元以上,农民从种植烤烟获得的收入达到410元。 五是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提子种植,在XX村、XX村

11、、XX居、XX村四个村居发展提子种植3000亩,产值9000万元,在全镇种植优质核桃3000亩,产值900万元;种植刺梨1000亩,产值300万。 到xx年,各类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实现产值过亿元,农民从发展新兴产业获得的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 到xx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1558万元以上,按投入占产值的35%计算,农民从农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占家庭性人均纯收入的38.6%。 2、依托基础优势,做大做强畜牧水产产业。 按“整合项目加快发展种草养畜,对接市场需求做优生猪产业,扩大试点示范推广稻田养鱼,做强繁育基地突破家禽养殖”为总体思路,把畜牧水产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来抓,落

12、实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良种补贴等补贴政策,抓好良种的繁育,优化品种结构,提升科技含量,以规模化养殖示范建设为抓手,以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项目为带动,继续完善良种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种草养畜,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牧草种植、饲料青贮等技术推广,全面推行标准化养殖,重点发展优质生猪、肉牛、獭兔、种草养殖、林下养殖。 一是以产业带和产业板块为基础,强化现代畜牧业核心能力建设。 以七大增收项目优化升级为内容,以聚集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手段,以畜牧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规模养殖户为载体,在畜禽肥育功能区,优先选择其中基本具备现代畜牧业发展条件的村社,

13、建立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在牛羊繁殖功能区,优先选择其中具有一定改良基础的村社,建立牛羊繁育改良基地;在畜产品加工功能区,优先选择其中基本具备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础的重点城产业带,打造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二是围绕规模养殖生猪和种草养畜为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农民增收。 在强化全县现代畜牧业核心能力建设中,把稳定生猪生产和种草养畜作为一个经济板块,从区域整体利益着眼,打破行政壁垒,整合农业项目优势资源,加强区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组团式(强平肉联厂+规模养殖场或基地+农户)发展,实现生产要素的聚合效应,推动区域板块畜牧业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种草养殖、林下养殖等生态畜牧业,培育壮大

14、畜牧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市场占有份额。 四是加快产业化经营建设步伐,培育壮大畜产品加工企业。 通过培育、引进、整合,形成1-2家龙头企业、比如我们的獭兔肉食品加工和白蜡坎豆腐乳加工产品品牌。 通过努力,到xx年,出栏生猪12万头,牛3万头,獭兔5千多组,禽100万羽,基本达到户均养殖生猪36头、养殖家禽30羽以上,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贵州省知名品牌1个,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畜牧业产值比重达到36%。 到xx年,实现渔牧业总产值达3800万元,按投入占产值的48%计算,农民从畜牧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到3700元,占家庭经营性人均纯收入的64%。 3、建立资源基地,

15、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生态旅游业。 按照国家关于“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建立资源基地,夯实发展基础,强力推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以核桃、花椒、金银花、脆李为主,发展经济林。 以耐寒桉树、杨树、杉木、楸树为主,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 以楠木、红豆杉、银杏、香樟为主,发展珍稀绿化树木。 到xx年,发展经济林木15万亩,其中发展核桃3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2万亩、花卉绿化树木1万亩、金银花1万亩、林业产业实现总产值250元以上,农民人均从林业获得收入达45元。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我县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结合我镇的“黔北民居”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与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镇观光休闲。 实现旅游收入56万元,农民人均从旅游业获得10元。 到xx年,林木旅游业总产值2755万元,按投入占产值的30%计算,农民从林木旅游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492元,占家庭经营性人均纯收入的8.5%。 4、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在农产品流通、加工、非农业产业方面的增值性收入。 把发展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