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 第3节中国的经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874950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 第3节中国的经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山西省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 第3节中国的经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山西省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 第3节中国的经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山西省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 第3节中国的经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山西省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 第3节中国的经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 第3节中国的经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 第3节中国的经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中国地理,区域地理,第三节,中国的经济发展,慧眼识图: 1.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1)南北铁路干线: 、 、 、 、 、 。 (2)东西铁路干线: 、 、 、 。,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宝成线成昆线,京包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北疆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兰青线青藏线,2.九大商品粮基地,A 、B 、C 、 D 、E 、F 、G 、H 、I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考点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2)我国农业生产概况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3)我国

2、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农业发展条件整体良好;北方适宜发展旱田农业,但常受春旱的影响;南方用水充足,适宜发展水田农业,但也受伏旱天气影响;西北内陆干旱少雨,但可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青藏高原则可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沿海地区及河流、湖泊发展养鱼业。如下图所示:,(4)我国粮棉生产基地的分布及区位条件分析 九大商品粮基地,三大棉区,(2008天津)粮食问题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读图,回答问题。,(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3)据图找出

3、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第(1)题,a地区为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黑土地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因此要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沼泽),保持水土,增施有机肥,倡导秸秆还田。第(2)题,通过读图可知b、c、d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省,主要地形为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人口数量多,人均耕地少。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所以人均耕地减少。,第(3)题,本题主要是审题读图,把图中的信息变成文字总结出来。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

4、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答案:(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规律技巧总结】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比较,下面是我国粮、糖、棉、油料作物商品性生产基地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1)在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甘蔗花生棉花油菜 B.甘蔗甜菜油菜花生 C.油菜甜菜花生棉花

5、D.棉花甜菜油菜花生,B,(2)我国西部地区商品性农产品基地很少,主要原因是( ) A.交通不发达 B.农业人口少 C.农产品质低价高 D.气候干旱、地形崎岖、耕地少,D,第(1)题,甘蔗是热带、亚热带糖料作物,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产区;甜菜是温带糖料作物,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是主要产区;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棉花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地区。故选B项。第(2)题,西部地区商品性农产品基地少,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地形崎岖、耕地少等。,考点2: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新中国工业的主要成就 工业发展速度

6、较快。(原煤、钢铁、水泥、布匹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工业布局日趋合理。一方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在资源或原料丰富的内地新建了一大批工业城市或工业基地。例如,山西能源基地、兰州的石油化学工业、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内蒙古包头钢铁工业基地、西昌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 铁路沿线:京广、京沪、哈大等。 河流流域: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沿海地区:集中了四大工业区、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

7、3)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比较,(4)我国的三大工业地带,(5)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区位特点:主要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聚集的地域,一般依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 产业部门:电子和信息类、生物技术类、新材料、新能源等。 产业开发重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产业; 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术密集区: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8、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2008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株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下图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材料三 湘东和湘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储量情况表。,(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 有 。 (2)湖南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 ,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9、 (4)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湖南省酸雨最严重的城市有 等。分析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种类多;储量大;分布不均,西部和,南部的山区,地形,长沙,第(1)题:读材料一可看出,湖南省有色金属种类多,储量大。读材料二和三可看出湖南省有色金属矿地区分布不均。第(2)题:读材料二图可看出,湖南省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西部、南部多山地,落差大,水能丰富。影响水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3)题:湘东地区是湖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其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优势主要是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交通便利。湘南地区的优势主要是矿产丰富,水能多。,第(4)题:湖南的工业中心大多酸雨

10、严重。人为原因与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有关。防治措施主要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达标排放;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答案:(1)种类多;储量大;分布不均(2)西部和南部的山区 地形(3)湘东: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交通便利。湘南: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4)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益阳)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达标排放;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规律技巧总结】工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分析 工业区位条件分析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原料(矿产资源);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水源;科技力量;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

11、廉价劳动力、高素质劳动力);经济基础(工业基础、农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环境。具体分析时应注意:不同的区域侧重点有所不同;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要全面分析。,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目前, 资源短缺成为影响环渤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2)图中乙河35月流量较少,试分析其原因。 答:35月雨带没有到达,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工、农业用水量大,灌溉用水多。 (3)图中甲斜线区是我国商品棉的重要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水,答: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不利:播种期适逢春旱

12、,灌溉水源不足。 (4)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天津、青岛、大连,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 答:都是开放的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高等院校较多;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环渤海地区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约400500毫米,雨季集中在7、8月,雨季短且降水少,而本区工、农业发达,耗水量大,水资源明显不足。本区有我国京津唐和辽中南两大工业基地,资源丰富,城市众多,交通便利,高等院校较多,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优势突出。,考点3: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格局:东部地区密度大,西部地区密度较

13、小。 (3)我国主要交通干线 主要铁路干线和枢杻: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呈现“五纵三横”的特点。各铁路干线所经主要城市,与其他干线交会状况及意义如下:,a.南北铁路干线,b.东西铁路干线,c.正在建设中的新干线 .包粤线:包头神府延安西安安康重庆遵义贵阳柳州黎塘湛江,可称为“第六纵”。 .沿海铁路线:大连轮渡到烟台蓝村临沂新沂长兴杭州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汕头深圳广州湛江海口三亚。 .沿江铁路线:上海南京芜湖九江武汉重庆。,d.主要铁路枢纽,e.联通港口的主要铁路,主要内河航道,主要海洋航线,公路和高速公路 a.公路运输特点: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是我国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 b.主要干线:青

14、藏、川藏、新藏、滇藏等。 c.高速公路:起步较晚,发展很快。东部沿海地区建设较多。原因:城市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有修建高速公路的需求与物质基础。,(4)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选择依据:选择客运方式需要考虑时间上的要求、距离的远近和价格等因素,而选择货运方式则需要考虑运送的距离、运费、时间的要求、数量的多少以及货物本身的特性。 运量、运速、运价比较 运量:火车、轮船汽车飞机;运速:空运陆运水运;运价:空运陆运水运。 合理选择:,根据材料,结合“我国东部部分地区铁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目前全国铁路日均运输需求30多万车次,但满足率只有35左右,京沪铁路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营运线的2,

15、却承担着全国10.2的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其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但目前运能缺口仍高达50以上,因此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的发展。,(1)列举京沪铁路除起止点外沿线所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名称。 (2)扼要说明京沪线的铁路运输密度4倍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 (3)烟大轮渡已开通,沿海铁路正在修建,分析东部沿海铁路贯通后,对缓解京沪铁路压力所起的作用。 (4)在现有线路布局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能有效缓解京沪铁路的压力?(至少写出三点),本题考查铁路干线的布局及建设的意义。第(1)题,考查读图能力及京沪铁路的布局。第(2)题,从经济(客、货流量)上分析。第(3)题,

16、分流客、货运输是其主要作用。第(4)题,从多种运输手段分析。 答案:(1)天津、济南、南京。(2)连接两大经济圈,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或沿线经过东部经济发达地带,客、货流量大)。(3)分流京沪铁路的客、货运输(或东北地区与上海地区的客、货运输可走沿海铁路)。,(4)火车提速;中、短途采取公路运输;大宗笨重、时效性不强的用海运;挖掘京杭运河的运输潜力。 【规律技巧总结】图解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新华网2007年3月30日电我国于2007年4月18日起,实行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本次提速将在京哈、京沪、京广、京九、陇海、浙赣、兰新、广深、胶济等干线展开,其中京哈、京沪、京广、胶济等提速干线部分区段时速可达250千米。读“中国局部地区交通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