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1874738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史载孔子是位“温良”的教书先生,“温良恭俭让”是弟子对夫子的深切印象。所谓“温良”,“敦柔润泽谓之温,行不犯物谓之良”,它既是外在的德行,彬彬有礼,又是内在的德性,圆融和熙,而低调谦抑,或是其精神底蕴。从论语一书来看,孔子对于人的操行举止,进退取舍,有着鲜明的恶骄而喜谦的态度。孔子甚为反感骄横狂妄。“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众所周知,周公为一代名相,不仅辅佐周成王度过“兄弟阋墙”的危机,而且建章立制,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周代礼乐文明,因此孔子很崇敬他,甚至有

2、段时间做梦没有梦到周公都深感失落。但是,在孔子看来,如果为人“骄且吝”,即使有像周公那样的“才美”,也是不值一提的。由此可见,孔子是多么排斥自大狂妄。孔子“恶利口”,也甚为鲜明地显示了他的态度。“子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文中“利口”,实即工言辞、善表暴,孔子直言“恶”之,鄙薄之意甚明。论语中多处记述孔子对张扬自夸、伶牙俐齿的厌恶。卫大夫祝鮀“有口才”,孔子却视之为“佞人”,“子曰:辞达而已矣”。本着“辞达而已”的立场,孔子讨厌信口开河的大言不惭,“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对于花言巧语,夫子更是十分鄙弃,他直斥之为“不仁”:“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按朱熹

3、的注解,即“好言”,不过此非好坏之好,而是“致饰于外,务以悦人”的讨好之意,亦即巧舌如簧的夸夸其谈。值得注意的是,论语中屡次记载了“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至于类似的表达,就更多了:如“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这种反复的讥刺,足见孔子对“巧言”虚骄、“利口”自夸的憎厌。孔子推崇“无伐善,无施劳”。孔子“孟之反不伐”之断语,直接生动显示了他嘉赏谦逊的立场。“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伐”,“夸功曰伐”;殿,“军后曰殿”,常为智勇双全者所任。孟之反之所以殿后,正说明他有勇气和能力,但他却以马

4、行迟缓为由,不仅不自夸勇敢有谋,还有意自抑,所以孔子大为赞许。另有一次孔门师徒欢会,孔子让弟子各言其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文中“无伐善”,即不自夸己之所长、所能,“无施劳”,即不自炫自己之功、之绩。书中虽未明记孔子的点评,但从夫子对颜渊的喜爱称赞来看,颜子“愿无伐善,无施劳”,也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浸润,换句话说,也流露了孔子对弟子“有若无”谦逊德性的嘉许。孔子的“温良”实是其“不伐善”谦逊品格的外溢和流露,正所谓诚中形外,显现出一位动荡时代智者“求达不求闻”的隐忍、坚毅精神。(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9月2日胡发贵孔子不伐善,有删改)1.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外在彬彬有礼,内在圆融和熙、低调谦抑,这正是孔子及其弟子“温良”品性的体现。B. 周公在辅佐成王时建章立制,居功至伟,但因其自大狂妄,孔子觉得他不值一提。C. 朱熹同孔子一样“恶利口”,认为讲话应“辞达而已”,“巧言”虚骄是“不仁”。D. 孔子因孟之反勇敢有谋且不自夸而称赞他,这表明孔子对低调谦抑的品质的推崇。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从“恶骄”“喜谦”两个角度展开论证,一“恶”一“喜”,态度分明。B. 作者在文中大量引用了论语语句并列举了一些典型事例,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C. 文章在论证“孔子甚为反感

6、骄横狂妄”这一分论点时主要运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进行论证。D. 全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逐层深入论述了孔子所主张的“求达不求闻”的坚毅精神。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认为“利口”之人,往往是“巧言”虚骄,则“乱德乱谋”,应以之为耻。B. 孔子弟子颜渊有“无伐善,无施劳”的志向,应该是深受孔子谦逊品格的影响。C. 如果做到“不伐善”、戒骄横,那么就能形成完美的德行,做事也就容易成功。D. 要形成“温良”品性,举止应该做到彬彬有礼,做人应该圆融和熙、低调谦抑。【答案】1. D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

7、答此类为题目要对照原文,内查语意。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对象、数量、范围、先后顺序等。本题选择正确的一项。A项,“孔子及其弟子”扩大范围,原文“温良恭俭让是弟子对夫子的深切印象。所谓温良,敦柔润泽谓之温,行不犯物谓之良,它既是外在的德行,彬彬有礼,又是内在的德性,圆融和熙,而低调谦抑,或是其精神底蕴”可见,只是在说孔子。B项,“但因其自大狂妄,孔子觉得他不值一提”曲解文义,原文“周公为一代名相因此孔子很崇敬他,甚至有段时间做梦没有梦到周公都深感失落。但是,在孔子看来,如果为人骄且吝,即使有像周公那样的才美,也是不值一提的”,可见并非说

8、周公自大狂妄不值一提。C项,“朱熹同孔子一样恶利口,认为”无中生有,原文“巧言,按朱熹的注解,即好言,不过此非好坏之好,而是致饰于外,务以悦人的讨好之意,亦即巧舌如簧的夸夸其谈”,可见朱熹只是在解释孔子的话。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段落论述层次即作者的论述思路,一般思路为“首先引出什么话题,接着具体论证什么,最后得出什么结论”,还要注意论证方法、论据的使用等。本题D项,“逐层深入”理解错误,全文结构是:第一段说孔子是一位“温良”之人,并解释了“温良”的内涵;第二段总领全文,孔子对于人的操行举止,进退取舍,有着鲜明的恶骄而喜

9、谦的态度;第三段说孔子甚为反感骄横狂妄;第四段说孔子推崇“无伐善,无施劳”;第五段说孔子的“温良”实是其“不伐善”谦逊品格的外溢和流露,显现出一位动荡时代智者“求达不求闻”的隐忍、坚毅精神。中间三四段应是并列关系。另外“求达不求闻”也不只是坚毅精神,还有隐忍。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一般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类型,解答时首先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然后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寻找细微的差别找出答案。本题C项,“如果就能”说法过于绝对,不合

10、逻辑。故选C。【点睛】筛选信息题应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信息主要有:文中的基本概念和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文中的概括句;文中的过渡句。选择题: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转换方式有:义项增加或减少;表述对象变化;角度转换;语境转换;正面和反面转换;限定、修饰语变化;不成因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

11、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

12、,“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附图:材料二新东方海威时代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发布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如更核心岗位、较高起薪等)。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

13、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材料三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

14、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

15、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4. 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_( )A.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B.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C.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D.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是_( )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B.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C.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D.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6. 请综合三则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