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6年高考生物分析 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873446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06年高考生物分析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广东省2006年高考生物分析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广东省2006年高考生物分析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广东省2006年高考生物分析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广东省2006年高考生物分析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06年高考生物分析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06年高考生物分析 人教版(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广东省生物高考分析,一、试卷内容分布,“生物学基本理论” 部分有120分,占总分的80%。 “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部分有30分,占总分的20%。,生物学基本理论部分内容的分值分布,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部分内容的分值分布,基础实验部分与05年没有相同的内容。,二、试卷评价,1.试卷质量指标,2.试卷的特点 (1)结构和题型保持稳定 2006年生物试题从题型、各种题型的题数和每一个题型的分数都与2004和2005年完全一样。 考生普遍感觉题目不难,好像都是比较熟悉的题目情景和题型。,(2)难度适中,难度比例恰当,非选择题难度系数分布,非选择题总体难度系数0.531,难度适中,平均分

2、42.51。 非选择题中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 = 2:6:2, 难中易比例恰当,有利于区分不同程度的考生。 与2005年相比,难度系数升高,总分下降2.92分(2005年非选择题难度系数0.57,平均分45.43),特别是非选择题的难度比例有很大的改进(2005年非选择题全为中等难度题)。,(3)突出主干知识 “遗传、变异和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与环境”和“细胞”等生物学核心知识的分值高达107分,占总分的71.33%。 “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和“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等其他知识的分值仅为13分,占总分的8.67%,主干知识重点突出。

3、可见,2006年高考生物延续了2005年注重考核生物学核心知识的命题思路。,(4)立足基础,侧重能力 试卷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同时又注重学科内不同领域知识的综合,考查综合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选择题中 5题“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 6题“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14题“生态系统系统能量流动的特征”, 21题“关于发酵工程的应用”, 23题“关于基因工程的应用”,非选择题中 34题“有关核膜及细胞膜的功能”, 38题“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过程”, 39题“有关生态系统方面的基础知识”, 40题“有关兴奋的传导及传递过程”, 这些试题大多来源于教材内容,体现了回归教材,重

4、视基础知识。,非选择题中多数试题有很强的综合性,注重考查考生的能力。 33题是将植物矿质营养和氮代谢及生产应用(施氮肥)进行综合, 35题考查了遗传规律、组织培养和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36题将生态生物防治、害虫抗药性产生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综合, 41题综合了常染色体上遗传病和性染色体上遗传病的传递规律进行家系分析。 42题将光合作用和矿质营养进行综合。,(5)侧重生物学图表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今年生物试卷非常强调对考生生物学图表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其中选择题中第3、7、12、15、17、27、28、29、31题共9题,共22分 ,非选择题中第33、35、38、39、42题共5题,

5、考查了考生对生物学图表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分值高达43分,占总分的29%。,()注重对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核 试卷中考查有关实验方面的内容有7题,共30分,占总分的20% (05年 7题,共33分,占总分的22%) ,符合考试大纲中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内容比例约20%的要求。 考查了考生多层次的实验能力。,考查基础实验中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知识的有4道题,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共9分(05年 5道题,有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共12分)。 2,33题“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3分) 16题“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2分) 33题“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 27题“淀粉

6、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分),考查研究性学习有1题,8分,有填空题和问答题。 39题“设计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查实验设计能力有1题,问答题,4分。 40题“验证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关系的实验设计” 考查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探究实验,并对可能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的综合能力有1题,为问答题,共9分。 37题“探究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致畸作用”。,(7)重视开放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非选择题的部分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是合理答案就可以得分,可以考查考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有4题,共13分。 33题的第3小题(2分) 36题的第1小题(1分) 3

7、7题(9分) 42题的第2小题(1分),三、考生答题情况分析,非选择题部分 33(8分)请根据以下图、表回答有关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等问题:,考查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矿质营养离子吸收的特点与生产应用,以及氮代谢与作物生长间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作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机理,以及不同氮肥对作物生长影响的差异。 本题要求学生对图表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的能力。,(1)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 根毛(分)区。若要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宜选择根的 分生(生长点)(分)区细胞为材料;若要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宜选择根的 根毛 (成熟)(分)区细胞为材料

8、。 (2)图中真菌菌丝能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和水分供植物使用,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又可供真菌利用,两者属于互利共生(共生) (分)关系。,(3)上表是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表中可以得出结论: 铵态氮比硝态氮更有利于水稻幼苗的生长; 在稻田里使用NaNO3会导致土壤碱化; 在稻田里使用(NH4)2SO4会导致土壤酸化 ; 水稻根细胞中运载NH4载体比运载NO3载体多; 水稻根细胞对不同形态的氮素吸收有差异(答对任一项给分,共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4)氮素被植物体吸收后,可参与多种物质的合成,其中包括 (分)(多项选择): A核酸 BNADP+ C纤维素 D酶,

9、33题:样本量93428 平均分5.78 难度0.723 标准差1.66,答卷情况:,漏选比例19,33题抽样分析(难度分布):样本量270,(1)大多数学生都能答对。 (2)大多数学生都能答对。 (3)丢分最多,表现了对结果的分析不全面,或表达不够准确,或不能从题目结果中正确总结出结论,只能停留在数据的表面。 (4)部分考生只选择AD、AB 和BD。,答题典型错误有: 幼苗在吸收不同的氮源时生长的速率不同; 不同氮素对水稻幼苗生长干重的增加量不同; 水稻幼苗对不同形态的离子吸收量不同; 水稻吸收矿质元素有选择性; 不同形态的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不同; 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土壤的影响不同; 不同

10、氮素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土壤溶液原始pH没有影响,只对土壤溶液最终pH产生影响; 不同形态的氮素供应对土壤的pH值影响不同; ,34(8分)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 (1)细胞核的 核膜 (1分)使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在时空上分开,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通过 核孔 (1分)实现生物大分子的转运。 (2)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质(脂类物质,磷脂)(1分) 。通常分泌到细胞膜外的蛋白质需经过 高尔基体(1分)加工和修饰后,以分泌小泡的形式排出。,(3)红细胞膜内K+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这种K+、Na+分布不均匀是由

11、膜上的 载体 (1分)所控制;红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糖支链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若去掉这些糖支链,就不会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说明细胞膜表面这些糖蛋白是 抗原 (1分) 。 (4)人工生物膜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分) (多项选择) A污水处理 B食品保存 C海水淡化处理 D人造器官材料,考查内容: 本题是有关细胞膜系统的内容,要求考生了解核膜、核孔、细胞膜、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功能,以及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功能,另外人工生物膜的内容考查了考生的环保方面的知识。,34题:样本量91684 平均分4.89 难度0.611 标准差1.93,答卷情况,漏选比例21,识别:29,34题抽样分析(难度分布):样本量2

12、70,内质网:19,典型错误: (1)错别字:核膜“核模”,核孔“核恐”,“核空”,“核吼” 错误答案:“生物膜系统”,“生物膜”,“双层膜” (2)错别字:磷脂“鳞脂”,“P脂” 错误答案:“脂溶性物质”,“脂肪”。 高尔基体-“高尔基”,“高尔基膜”,“内质网” (3)载体数量,载体多少,选择性透性,运载体,相对载体,主动运输,运转蛋白。 糖被,凝集素,糖蛋白,凝集因子。 与识别有关的答案如:识别蛋白,识别作用,起识别作用的物质,细胞识别,用于细胞识别,细胞决定簇,决定簇,受体 (4)部分考生只选择AC、AD 和CD。,35(9分)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

13、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考查内容: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组织培养和光合产物等方面的知识,并与观赏植物的选育与繁殖等生产实际相联系。,(1)用两个番茄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如上表。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b (1分)和 aaBb (1分)。 (2)用表现型为绿茎、马铃薯叶的番茄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若得到两种表现型的单倍体,原因可能是 发生了基因突变 (1分)。 (3)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的分开时期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分),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4 (2分),F1中基因型为AABb的几率是 1/8

14、(1分)。,(4)在番茄地里发现一株异常番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采用 植物组织培养(茎尖培养)(1分)方法可获得大量稳定遗传的幼苗。 (5)番茄叶片内的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若用14CO2饲喂番茄叶片,光照一段时间后,放射性14C最先出现在 三碳 (1分)化合物。,35题:样本量87861 平均分6.44 难度0.716 标准差2.35,答卷情况,35题抽样分析(难度分布):样本量270,考生答题的典型错误: (1)aaAa; BbBb; AA Bb; aa Bb (2)基因特变;性状分离;染色体变异;环境影响;外来花粉的影响;杂合体 (3)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

15、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 (4)单倍体育种;花粉培养;营养生殖;细胞培养;自交;花粉培养;愈伤组织培养 (5)C4;C5;糖(类);碳水;PEP;有机,36(6分)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根据此材料回答: 考查内容:本题考查生物防治与农药防治概念及防治效果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1)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 生物防治 (生物治理)(1分),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1分

16、,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灰喜鹊是 次级 (1分)消费者;松毛虫属于第 二 (1分)营养级。 (3)据调查,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容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原因是人造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2分)。,36题:样本量93484 平均分3.91 难度0.652 标准差1.42,答卷情况,(群落/生态)结构 16%,36题抽样分析(难度分布):样本量270,捕食 13,突变:9 表达:19,次:7,考生答题的典型错误: (1)第1空,捕食;生态治理;生态方法;生物控制法。第2空,会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抗体;产生抗药基因;农药会使松毛虫种群基因发生抗药性进化;农药污染了环境;农药杀死了天敌 (2)错误较少 (3)群落结构简单;人造马尾松林的抵抗能力比较弱;人造马尾松林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37. (9分)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