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春CB第02章_细胞的化学组成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1872010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5.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春CB第02章_细胞的化学组成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12春CB第02章_细胞的化学组成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12春CB第02章_细胞的化学组成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12春CB第02章_细胞的化学组成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12春CB第02章_细胞的化学组成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春CB第02章_细胞的化学组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春CB第02章_细胞的化学组成(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次实验 04-12(周四)第7周 第二次实验 04-19(周四)第8周 第三次实验 04-26(周四)第9周 晚上: 6:308:00 2011级骨伤1班 8:109:40 2011级骨伤2班 地点:基础楼(4号楼) D201 D202,2,第 2 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3,本章内容,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第二节 组成细胞的化学分子,4,细胞膜,5,2.1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宏量元素:、 、a 、g 、 Na、l 微量元素: Zn、 Cu、n、o、F、I,6,人体中主要化学元素的比例,7,2.2 组成细胞的化学分子,8,9,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 有机小分子 氨基酸

2、、核苷酸、单糖、脂肪酸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酶、核酸、多糖,10,2.2.1 水 细胞含量最多的成分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游离水(95%)和结合水(5%) 水在细胞中的作用:主要是溶剂作用,11,2.2.2 无机盐 在细胞中以离子状态存在,含量多的离子: 阳离子 Na+、K+ 、 Ca2+、Mg2+、Fe3+ 阴离子 Cl-、SO42-、PO43- 、HCO3- 虽然无机盐的含量不到细胞总量的1%, 但它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方面是不可缺少的。,12,无机离子在细胞内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构成生物体某些结构的重要成分。如Ca、P、Mg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构成酶、激素或者维

3、生素的重要成分。 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pH平衡、离子平衡等; 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13,2.2.3 糖类 碳水化合物, 单 糖-葡萄糖(6C)、核糖(5C)、脱氧核糖(5C) 低聚糖-含210个单糖分子的糖。其中含两个单糖 分子的糖又称为二糖或双糖,如蔗糖(G果糖)、乳糖(G半乳糖)、麦芽糖(GG) 多 糖 淀粉 由G组成。植物细胞特有。 糖原人和动物体的多糖(肝糖原,肌糖原) 人体糖原含 5000 个 G 。,14,人类离不开的几种多糖,15,2.2.4 脂类 细胞膜主成分、能量贮存形式,脂肪 甘油三酯(1甘油 + 3脂肪酸) 类脂:磷 脂脂肪中一个脂肪酸被磷酸取代。 糖

4、 脂 由糖基取代磷脂的磷酸胆碱。 类固醇 脂肪衍生物,eg:胆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和维生素D的原料 细胞膜成分。,16,2.2.5 蛋白质 最重要、含量最多的大分子, protein 约占人体干重的50%。 种类繁多(人体约 3 万种)。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 执行细胞一切生命活动、机体一切生理功能。 运输、收缩、调节、免疫、催化,17,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C、H、O、N(所有蛋白) S、P、Fe、Mn、Zn、Cu、I(部分蛋白) 蛋白质组成特点:含氮量接均16%,18,1、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amino acid,aa或AA) 组成蛋白质的AA: 20种,19

5、,氨基酸的特性: 同时含有碱性氨基和酸性的羧基, 具有碱和酸 的双重性质(两性化合物)。 在溶液中正、负离子可同时存在(两性电解质) 蛋白种类虽有几万,但AA仅 20种 20余种AA靠不同排列组合构成形形色色蛋白质。,20, 蛋白质分子结构 分为 4个层次: 一级结构 基本结构 二级结构 高级结构 三级结构 更高级结构 四级结构 最高级结构(并非都有),2、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21,肽键与肽链,肽键 由一个AA的羧基与另一AA的氨基脱水形成的化学键。,22,肽链的形成,肽链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链状结构,23,蛋白质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由AA种类、数目、 排列顺序等因素决定。 不同蛋

6、白,一级结构不同-AA顺序不同。 一个蛋白分子可由多个肽链组成; 维持一级结构的力:肽键(主键)、二硫键 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的基础; AA 种类、排列与功能相关。,24,举例: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A链:21个AA B链:30个AA,25,蛋白质二级结构,指蛋白分子某一段肽链局部的空间结构。 在一级结构基础上,肽链在AA残基之 间氢键作用下弯曲、折叠成的结构。,26,螺旋(alpha helix),肽链以右手螺旋盘绕而成的空心筒状,27,折叠,2条以上肽链 or 1条肽链的若干肽段折叠成锯齿状、平行排列。,28,折叠,29,二级结构的维持 氢键,肽链中一个AA残基的亚氨基 (-NH)上的H与另一A

7、A残基羰基(-CO)上的O之间的静电吸引力(较弱)。,30,蛋白质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 盘曲折叠成的空间结构。 氢 键-H和O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离 子 键-带正、负电的侧链基团间的静电吸引力。 疏 水 键-非极性基团( 疏水)在避水时形成的力。 范德华力-侧链基团很近时形成的很弱作用力 。,31,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力,32,三级结构示意,螺旋, 折叠,33,蛋白质四级结构,指几个具有三级结构的肽链(亚基) 以特定方式聚合而成的空间结构。 注意:四级结构中的每个蛋白质分子称为亚基,亚基单独存在时无活性。 维持力:氢键、离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34,一个完整血红蛋白分子,

8、由四个不同的亚基构成,35,氨基酸序列的四级结构,36,2.2.6 酶, 酶是由活细胞合成,对其特异底物 起高效催化作用的大分子物质。 酶是机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最主 要的催化剂。,37, 酶的特性: 催化效率高 专一性强 反应条件温和 稳定性差,38,2.2.7 核酸( nucleic acid),蛋白质 核酸 组成单位 氨基酸 核苷酸 连接方式 肽键 磷酸二酯键 一级结构 氨基酸排列顺序 核苷酸排列顺序 空间结构 二、三、四级结构 双螺旋、超螺旋、核小体 主要功能 所有生命活动 贮存、传递信息,39,1、核酸的化学组成,基本单位核苷酸 DNAdAMP 、 dTMP、 dGMP、dCMP R

9、NA AMP、 UMP、 GMP、 CMP 核酸 核苷酸 磷酸 核苷(戊糖 碱基) 戊糖(核糖、 脱氧核糖)、 碱基(嘌呤、 嘧啶) 核苷酸形成: 戊糖 碱基 核苷 核苷 磷酸 核苷酸,40,碱基分为嘌呤碱和嘧啶碱两大类,嘌呤碱:鸟嘌呤(G)和腺嘌呤(A) 嘧啶碱:胞嘧啶(C)、尿嘧啶(U) 胸腺嘧啶(T) DNA:A、T、G、C RNA:A、U、G、C,41,42,C、U、T、G、A,43,戊糖,H,44,核苷结构式,45,核苷与磷酸形成核苷酸,核糖 5-OH与磷酸发生酯化反应,46,核酸的结构组成,47,2. 核酸的种类,细胞内的核酸包括 脱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10、acid,DNA)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48,(1) DNA,49,商品DNA(试剂),50,DNA的一级结构,由多个核苷酸首尾相连聚合而成(多聚核苷酸)。 核苷酸的连接: 35磷酸二酯键,51,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二级结构 双螺旋,Watson 和 Crick的伟大发现,发表在 1953的一期Nature杂志上。 提出DNA是双螺旋结构的依据 Chargaff规则( A配T; G 配C) 碱基间可形成氢键(Jerry发现) X线衍射照片( Franklin直接依据) 显示 DNA为螺旋形。,53,富兰克林拍摄的 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 发现D

11、NA结构的关键,54,55,56,57,富兰克林,58,DNA 双螺旋结构发现者,59,60,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反向平行的双链结构。 亲水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骨架位于外侧;碱基朝向内侧。 2、双链的碱基间固定配对(A=T; G=C) 两条单链互补配对(互补链)。 3、右手螺旋(每一周10bp) 走上DNA螺旋梯,则脱氧核糖- 磷酸骨架位于你的右侧。,61,DNA双螺旋结构,62,DNA的三级结构, 在双螺旋基础上盘成更高级结构(超螺旋、核小体)。 不同物种间DNA分子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差别极大,生物越高等,DNA越复杂。 超螺旋原核细胞DNA的三级结构。 原核DNA:共价闭合环状,以此为基

12、础 拧成麻花状 ( 超螺旋) 核小体真核细胞DNA的三级结构。 DNA 核小体 染色质 染色体。,63,RNA 动物细胞内RNA的种类与功能 - 胞质和细胞核 线粒体 功能 - 核糖体RNA rRNA mt rRNA 核糖体成分 信使RNA mRNA mt mRNA 蛋白合成模板 转运RNA tRNA mt tRNA 转运氨基酸 不均一核RNA hnRNA 成熟mRNA前体 小核 RNA snRNA 参与hnRNA剪接转运 小核仁RNA snoRNA rRNA的加工修饰 -,64,mRNA、rRNA、tRNA的比较,65,RNA的结构,66,tRNA 的结构与功能,分子小 存在局部双链。 二级结构:三叶草形 三级结构:倒L形。 有AA臂、 反密码环。,67,tRNA分子的空间结构,68,DNA与RNA的比较,69,DNA与RNA的比较,70,本章重点内容,1、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2、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3、mRNA、rRNA、tRNA的比较; 4、DNA与RNA的比较;,71,第二章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