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优秀教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871314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编】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优秀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优秀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单式统计图, 了解了刻画数 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注重让学生经历收集、 整 理、表示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关注 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据分析的价值。 本单元内容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注重使学生经历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2) 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 1 节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 8283 页的内容。 【教学

2、目标】 1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学准备】 师: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生:学具中的方格纸。 【教学设计】 2 【情境导入】 师:淘气学校开展了大量的课外活动。这一天,淘气和同学们来到操场打篮 球,淘气在比赛中获得了一次罚球机会,队友纷纷给他出主意, 有的队友说: “要 单手投,那样

3、才能投得远。 ”还有的队友说:“要双手投,那样投得远,才能投得 进。 ”你认同哪种说法呢? 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生 1:我觉得单手投得远一些。 生 2:我觉得双手投得远一些,因为两只手的力气大一些。 生 3:我同意 ( 生 1)的说法,我曾经试过。 生 4:我想可能与球的大小和质量有关。 设计意图:创设了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先请学生猜一猜哪种投球方式投得 远一些,激发学生参与设计活动的兴趣。 【探究新知】 1师:究竟谁的想法更合理呢?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 课件出示教材统计表 ) 生观察后说自己的想法。 师:这个表中统计了几项内容?叫什么统计表? 生 1:统计了 17 号

4、选手单手投球的距离和双手投球的距离。 生 2:这是复式统计表。 2师:但是表格看起来不那么直观,我们怎么才能比较直观地看出哪种方 式投球远呢? 生:画统计图。 师: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 1:学过条形统计图, 它能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大小, 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生 2:学过折线统计图,它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 增减变化情况。 师:我们该选用哪种统计图呢? 生:条形统计图。 3师: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种投球方式的数量呢?请同学们在方格 3 纸上绘制相应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

5、信息? 生汇报。 ( 说的正确即可 ) 4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 (1) 师:同学们都具有一双慧眼,竟然发现了这么多信息。接下来,老师要 考考大家了。 1 号同学单手投球是多远?双手投球又是多远? 2 号同学单手投球是多远?双手投球又是多远? 3 号呢? 生结合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2) 师:刚才大家利用这两个条形统计图来回答问题,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需要看两个条形统计图。 师:那应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像统计表那样,把两个条形统计图合成一个。 (3) 师:( 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板 书课题 ) 师:什么叫复式? 生:就是能看出两组或两

6、组以上的数据。 师: 像这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两种条形统计图 ) 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 1: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示单手或双手投球的距离,而复式条形统计图 既能表示单手投球的距离,又能表示双手投球的距离。 生 2: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 ( 师根据汇报板书: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图例) 5师:从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 距离远一些? 生简单讨论并小结:单手投球远。 【巩固应用】 4 1教材第 83 页练一练第 1 题。 组织学生先对第 (1) 小题进行讨论; 第(2) 小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进行 交流。 2教材第 83 页练一练第 2

7、 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图里获得了哪些信息,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 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 【教学反思】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 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 新的平衡。 在此过程中, 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 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 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 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 对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回忆,

8、 进一步明确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为新知做 好铺垫。通过两份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展示、比较,逐渐引导过渡到复式条形统计 图的教学。 通过对学生的追问, 让学生发现单式统计图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 逐步完善。 在此过程中, 自然地引出图例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比较两种统 计图的异同。 学生在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单式、 复式条形 统计图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 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数据,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第 2 节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导航】 教材第 8486 页的内容。 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南北两地最高

9、气温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 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 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进行简单的制作, 学会看图回 答有关问题。 难点:对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准确地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准备】 师: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 生:学具盒中的方格纸,彩笔。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1师: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中国最南的位置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 ( 课件出示主题图 ) 这幅图表示了 20

10、11 年 4 月 710 日我 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 2师: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统计图? 生: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 ) 【探究新知】 1课件分别出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谁能说一说这两幅折线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 生:确定纵轴、横轴分别表示什么;描点;连线;在点旁边注上数 据。 师:这两幅折线统计图中分别有几条折线? 6 生:一条。 师:像这样的统计图就叫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2课件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1) 师: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整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这样的复式折线统计 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请将

11、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交流。 小组活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 小组展示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有两条折线,表示数量多少、增减变化的趋势。 (3) 师小结:为了区别这两条折线统计图,我们通常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注 或者可以用实线和虚线来区分,也就是用不同的图例来表示。(板书:图例 )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观察、 思考、反馈,制造观察上的矛盾, 突出“图例”, 逐步构建完整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3师:谁能说说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生:单式折线统计图不需要图例,只能看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 折线统计图需要图例,可以较容易地看出两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4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

12、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1) 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2) 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 的是哪天? (3) 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漠河呢? (4) 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顺势提问: 复式折线统计图相较于单式折线统计图,还具 有什么特点? 生:便于数据的比较。 ( 师板书 ) 5课件出示: 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最高和最低气温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让学

13、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 7 6试一试。 根据甲、乙两城市2012 年上半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1) 回顾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2) 学生独立绘制统计图。 (3) 小组 4 人交流,互相补充订正。 (4) 指名展示台展示,集体交流。 (5) 请同学们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教材第85 页中的问题。 生独立完成,小组对照,全班交流。 【巩固应用】 1教材第 85 页练一练第 1 题。 鼓励学生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并从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2教材第 86 页练一练第 2 题。 在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完成相应问题。其中,第(2) 、

14、(3) 小题学 生表达的方式可能不同,只要描述、分析得有道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 【课堂小结】 什么是复式折线图?它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有两条折线 (图例) 表示数量多少、增减变化的趋势 便于数据的比较 【教学反思】 在学习本课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会根据 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也曾学习过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 图。因为统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让他们能自发地去学习。 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

15、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8 另一方面, 让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 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 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第 3 节平均数的再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 8788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 活中的应用。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均数的代表性,体会一个数变化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难点:体会平均数的灵敏

16、性以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1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同学们,你还记得你是从什么时候开 始坐车需要买票的吗? 生回答不一,但基本围绕年龄回答。 师:大家的答案并不统一,现在老师来告诉你们答案。 课件出示资料: 根据有关规定, 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 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 米的儿童免费乘车。 ( 指名读 ) 2师: 1.2 米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呢? 9 生 1:可能调查了一些6 岁儿童的身高。 生 2:也可能调查了一些6 岁儿童的身高,然后求的平均数。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均数的再认识。( 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 从学生熟知的乘车买票情境入手,使学生初步 感知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后面学习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一、平均数的再认识 课件出示:据资料统计,目前北京市6 岁男童身高的平均数为119.3 cm, 女童身高平均值为118.7 cm。请根据上面信息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