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_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一课时)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1871104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2_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5.2_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5.2_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5.2_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5.2_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2_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_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一课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曲线运动,5.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情景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合运动、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且互不影响,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分析和判断;,2、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意义及方法;,3、会用图示方法和数学方法求解位移、速度的合成和分解的问题。,新课导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呢? 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呢?,力的合成和分解的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什么是力的合成与分解呢?它遵循什么法则?,复习:,答:,已知分力求合力,已知合力求分力的过程;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一、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目的:,曲线运动较复杂,直线运动的规律更

2、为熟悉.,由于上述原因,我们想找到一种方法把复杂的运动简化为简单的我们熟悉并且已经掌握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 这就是研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目的所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二、分运动与合运动,1.管不动,红蜡小圆柱体在注满水的长直玻璃 管中匀速上浮时间t. 2.红蜡小圆柱体随管子匀速右移时间t. 3.上述两步同时进行时间t.,进入实验,上述三个运动哪一个的效果和另外两个依次 进行的效果相同?,结论演示三的运动与一、二的运动依次进行的效果相同. 这也说明演示三的运动可看做是相同时间内演示一、二运动的合运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合运动与

3、分运动的关系,1.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2.两分运动具有独立性,3.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效性,三、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复习描述运动的物理量,都是矢量,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注意要先选定一个正 方向,合运动的各量为各分运动各量的矢量和。,a.运动的合成, 两个分运动在一条直线上,例如: 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成是竖 直方向的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的 合运动.即先取向上为正,则有:,a=0+(g)=g,vt=v0+(gt)=v0gt, 两个分运动必须是同一质点在同一时间内相 对于同一参考系的运动.,不在同一直线

4、上,类比力的合成学习,b.运动的分解,类比力的分解,运动的分解必须将实际运动 (供分解的“合运动”)按平行四边形定则将其各个 物理量分解。,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例题解析:,例,如果在前面所做的实验中玻璃管长90cm,红蜡块 由玻璃管的一端沿着管匀速地竖直向上运动,同时匀 速地水平移动玻璃管,当玻璃管水平移动了80cm时, 红蜡块到达玻璃管的另一端,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 间为20cm,求红蜡块运动的合速度.,思考: 说明红蜡块参与了哪两个分运动? 蜡块的分运动和合运动所用时间有 什么关系? 红蜡块的分速度应如何求解? 求解合速度的方法有哪些?,解 题 过 程,教学目

5、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例,(四)例题解析,例2,飞机以300km/h的速度斜向上飞行,方向与水平 成300角.求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X和竖直方向的分速 度VY?,Vx=v cos300=260km/h,Vy=v sin300=150km/h,解:,题后总结 运动的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说明两个分速 度的实际作用:水平分速度使飞机前进,竖直分速 度使飞机上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四、两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两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先由各分运动的性质确定合速度与合加速度,再由合速度与合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关系决定合运动的性质和轨

6、迹。,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 若两者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若两者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如果物体在一个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在与它垂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合运动的运动性质和轨迹是什么样的?,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 若合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若合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五、当堂练习:,1.对于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下一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

7、1.对于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你答对了!了不起!,C,下一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1.对于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你答错了!努力哦!,下一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2.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几种说法 不正确的是( ),物体的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 动一定是直线运动,若两个互成角度的分运动分别是匀速直线运动 和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合成都遵循平行四边形 定则,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A,B,C,D,下一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

8、后作业,巩固训练,(五)当堂练习,2.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几种说法 不正确的是( ),A,B,C,D,物体的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 动一定是直线运动,若两个互成角度的分运动分别是匀速直线运动 和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合成都遵循平行四边形 定则,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你答对了! 获得一枚奖章,A,下一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2.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几种说法 不正确的是( ),物体的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 动一定是直线运动,若两个互成角度的分运动分别是匀速直线运动 和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

9、一定是曲线运动,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合成都遵循平行四边形 定则,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你答错了!加油哦!,A,B,C,D,下一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3.一轮船以一定的速度垂直河岸向对岸航行,当河 水流速均匀时,轮船所通过的路程、过河所用的 时间与水流速度的正确关系是( ),水速越大,路程越长,时间越长,水速越大,路程越长,时间越短,水速越大,路程和时间都不变,水速越大,路程越长,时间不变,A,B,C,D,下一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五)当堂练习,3.一轮船以一定的速度垂直河岸向对岸航行,当河 水流速均匀时,轮船所通过的路程、过

10、河所用的 时间与水流速度的正确关系是( ),A,B,C,D,水速越大,路程越长,时间越长,水速越大,路程越长,时间越短,水速越大,路程和时间都不变,水速越大,路程越长,时间不变,你答对了! 真棒!,D,下一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3.一轮船以一定的速度垂直河岸向对岸航行,当河 水流速均匀时,轮船所通过的路程、过河所用的 时间与水流速度的正确关系是( ),水速越大,路程越长,时间越长,水速越大,路程越长,时间越短,水速越大,路程和时间都不变,水速越大,路程越长,时间不变,你答错了!加油哦! 胜利在望!,A,B,C,D,下一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

11、巩固训练,4. 如图525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 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的受力 情况是( ),拉力先大于重力,后变为小于重力,绳的拉力大于A的重力,绳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绳的拉力小于A的重力,A,B,C,D,总结,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4. 如图525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 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的受力 情况是( ),A,B,C,D,拉力先大于重力,后变为小于重力,绳的拉力大于A的重力,绳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绳的拉力小于A的重力,你答对了! 你真是天才!,A,总结,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五

12、)当堂练习,4. 如图525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 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的受力 情况是( ),拉力先大于重力,后变为小于重力,绳的拉力大于A的重力,绳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绳的拉力小于A的重力,你答错了! 继续努力!,A,B,C,D,总结,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新课总结,5.直线运动垂直合成一定是直线运动吗?,本 节 小 结 问 题,1.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目的是什么?,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分解的是什么运动?能否随意分解?,4.合运动和分运动有哪些联系和区别?,作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作业布置,北风速度4 m/s,大河中的水流正以3 m/s的速度 向东流动,船上的乘客看见轮船烟囱冒出的烟柱是 竖直的,求轮船相对于水的船行速度多大?什么方 向?,1、课本练习二,2、预习下一节,3、思考题:,退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巩固训练,探索无止境,探索无止境,探索无止境,探索无止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