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与参数解析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1858730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与参数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与参数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与参数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与参数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与参数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与参数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与参数解析(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与参数解析,太航医院检验科 乔军军,简 介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原理 检测参数(报警) 临床应用,简 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早年称血细胞技术仪,已是目前国内外临床检验最常用的筛检仪器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W.H.Coulter申请了粒子计数法的技术专利,在世界上研发了第1台电子血细胞技术仪,并应用于临床,开创了血细胞计数的新纪元。从此,随着基础医学和高科技,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其检测原理逐渐完善,检测技术不断创新,检测的参数显著增多。,传统手工法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或分类方法,不仅速度慢,而且因操作过程的随机误差、实验器材的系统误差和检测

2、方法的固有误差,检测的精密度不高。 “精度高、速度快、易操作、功能强”是血细胞分析仪的强劲优势,还可和血涂片制备和染色仪进行组合,由后者完成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的形态学复检。,现代血细胞分析仪的功能有:1.全血细胞计数功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及其相关的计算参数).2、白细胞分类功能(三分类或五分类白细胞百分率和绝对值).3、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功能的扩展功能,包括:有核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其相关参数检测;未成熟粒细胞、幼稚粒细胞、造血干细胞计数;未成熟血小板比率;淋巴细胞亚型计数;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等。,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一、电阻抗法 二、射频电导法 三、激光散射法,悬浮在电解质溶

3、液中的血细胞相对于电解质溶液为非导电颗粒,其电阻比电解质溶液大,利用两者导电性能的差异,体积大小不同的血细胞(或类似颗粒)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小孔内、外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形成与血细胞数量相当、体积大小相应的脉冲电压,从而间接区分出细胞群,并分别进行计数,这就是电阻抗原理即库尔特原理。 电阻抗法可精确测量出细胞(或类似颗粒)的大小,是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主要应用原理。电阻抗法还与光学检测原理组合应用于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中。,一、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原理,电阻抗法细胞计算原理,二、射频电导法,射频指射频电流,是每秒变化大于10000次的高频交流电磁波。电导性即电的传送性能。高频电流能通过细胞壁。用高

4、频电磁探针渗入细胞膜脂质层可测定细胞的导电性,提供细胞内部化学成分、细胞核和细胞质(如比例)、颗粒成分(如大小和密度)等特征性信息。电导性特别有助于鉴别体积虽相同、但内部结构性质不同的细胞(或相似体积的颗粒)如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两者直径虽均912um,但在高频电流检测时,因两类细胞不同核质比例而出现不同的检测信号。射频电导法结合其他检测原理一起应用于血细胞分析仪中。,射频电流检测原理,三、激光散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原理,将经试剂稀释、染色、球形化的细胞(或其他颗粒)悬液注入鞘液流中央,单个细胞随悬液和鞘流液两股液流整齐排列,以恒定流速定向通过石英毛细管。,鞘流技术 1.检测光;2.细胞流;3

5、.前鞘流; 4.后鞘流;5.流液方向,三、激光散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原理,当细胞(或其他颗粒)通过激光束被照射时,细胞(或其他颗粒)因本身的各种特征(如体积大小、染色程度、细胞成分浓度或细胞核密度等),可阻挡或改变激光束的方向,产生与细胞(其他颗粒)特征相应的各种角度的散色光。置放在石英毛细管周围不同角度的信号检测器(光电倍增管)接受到特征各异的散色光。来自低角度散色光(或称前向散色光)的信息,反映细胞(或其他颗粒)的数量和表面体积大小;来自高角度散色光(或称侧向散色光)的信息,反映细胞(或其他颗粒)的内部颗粒、细胞核等复杂性。,流式细胞术检测通道和光路系统,三、激光散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原理,如

6、细胞(或其他颗粒)用荧光染料染色,则染色后的细胞(或其他颗粒)被激光照射时,可产生不同波长的荧光散射,可用检测器接受散射荧光。将来自各种散射光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可准确区分正常类型的细胞(其他颗粒)。激光散射法在区别体积相同而类型不同的细胞特征时,比电阻抗法血细胞分群更准确。故激光散射法已成为现代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主要检测原理之一。,激光散射法系统基本组成,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原理 一、白细胞系列参数检测原理 二、成熟红细胞系列参数检测原理 三、血小板系列参数检测原理 四、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检测原理,一、白细胞系列参数检测原理,1、流式细胞术、电阻抗、射频和特殊细胞染色法 检测通道:,(1)4

7、DIFF通道:利用激光流式细胞术、核酸荧光染色技术,采用专一溶血剂解红细胞和血小板,而白细胞膜仅部分溶解出现小开口,核酸荧光染料聚次甲基进入受损的白细胞内,与DNA、RNA和细胞器结合,使之着色。染色后白细胞色深(未成熟粒细胞、异常细胞染色更深,成熟白细胞荧光染色浅),红细胞不染色,血小板稍染色。因荧光强度与细胞所含核酸量成比例,从而得到4DIFF白细胞散点图,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和细胞计数绝对值)和未成熟粒细胞(百分率和细胞计数绝对值)。,白细胞分类4DIFF散点图,1、流式细胞术、电阻抗、射频和特殊细胞染色法 检测通道:,(2)WBC/BA

8、SO通道:在碱性溶血剂作用下,除嗜碱性粒细胞外的其他所有细胞均被溶解或萎缩,随后用流式细胞术计数嗜碱性粒细胞,从而得到WBC/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和细胞计数绝对值及WBC/BASO散点图。,白细胞分类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散点图,1、流式细胞术、电阻抗、射频和特殊细胞染色法 检测通道:,(3)未成熟粒细胞信息(IMI)通道:用射频、电阻抗和细胞化学染色法。在细胞悬液中加硫化氨基酸,幼稚细胞与硫化氨基酸结合的量多于较成熟的细胞、且对溶血剂有抵抗作用。因此,当加入溶血剂时,成熟细胞被溶解,只留下幼稚细胞(含未成熟细胞、原始细胞、造血祖细胞)得以计数。 IMI通道可定量分析不同类型幼稚细胞,包括造血祖

9、细胞(HPC)、成熟粒细胞、原始细胞、异型/异常淋巴细胞、核左移和有核红细胞,得到HPC百分率和绝对值计数。,未成熟粒细胞 信息通道散点图,2、双流体(双鞘流)动力连续系统(DHSS),用钨光源流式细胞光吸收、化学染色和电阻抗法:白细胞计数通道:用电阻抗法检测。嗜碱性粒细胞通道:用专用染液染色,嗜碱性粒细胞具有抗酸性,而其他细胞胞质溢出,成为裸核,用电阻抗法检测,用电阻抗法检测,所得结果与白细胞/血红蛋白通道(采用鞘流阻抗法测定白细胞)的白细胞结果进行比较。,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直方图,2、双流体(双鞘流)动力连续系统(DHSS),白细胞分类通道:双鞘流系统中,用流式细胞光吸收、电阻法和细胞化学染

10、色液对细胞胞质和蛋白组分染色,检测除嗜碱性粒细胞以外的白细胞;在幼稚红细胞通道,荧光染色,进行白细胞分类。,白细胞分类计数散点图,2、双流体(双鞘流)动力连续系统(DHSS),DHSS技术:在流式通道中有2个鞘流装置,细胞经第1束鞘流后通过阻抗微孔测定细胞的真实体积,然后经第2束鞘流后到达光窗,测定细胞的光吸收,分析细胞的内部结构。,双鞘流图,2、双流体(双鞘流)动力连续系统(DHSS),DHSS技术:染色剂中含有溶血素及氯唑黑E活体染色,溶解红细胞,对单核细胞初级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特异颗粒进行染色,同时对细胞膜、核膜、颗粒膜染色,得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11、异型淋巴细胞和巨大未成熟细胞(LIC)散点图结果。双矩阵LIC散点图可将幼稚细胞分为3个亚群:未成熟粒细胞(IMG):包括异常中性粒细胞、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原始粒细胞。未成熟单核细胞(IMM):包括幼稚单核细胞、原始单核细胞。未成熟淋巴细胞(IML):包括幼稚淋巴细胞、原始淋巴细胞等。,双矩阵巨大未成熟细胞(LIC) 散点图 (IMG未成熟粒细胞、IMM未成熟单核细胞、IML未成熟淋巴细胞),二、成熟红细胞系列参数检测原理,光学法检测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和血小板散点图,1、电阻抗法 依据红细胞大小和数量进行红细胞计数 2、流式细胞术、鞘流电阻抗法 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通道:当

12、红细胞计数你和血小板计数结果异常时,可提示转换至Ret/PLT-O光学检测通道,用光学法测定血小板(PLT-O),得到与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相关的众多参数。,正常红细胞直方图,3、流式细胞术激光散射法,红细胞/血小板检测通道:用稀释液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使红细胞/血小板成为球形并经戊二醛固定,红细胞被激光照射后,所得信号相同,且不影响MCV的测定。用低角度光散射测量红细胞体积与总数,高角度光散射检测单个血红蛋白浓度,可准确测定MCV、MCH、MCHC值,得到红细胞散点图;同时可测定单个红细胞体积及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得到相应直方图及RDW、HDW等参数。,三、血小板系列参数检测原理,1

13、、电阻抗法 依据血小板大小和数量进行血小板计数。在电阻抗法血小板计数时,有的还采用3次计数、扫流和拟合曲线等计数准确性。 2、流式细胞激光核酸荧光染色和电阻抗法 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通道:用鞘流电阻抗法测定血小板计数(PLT-I)结果异常时,仪器转换至光学法核酸荧光染色网织红细胞/血小板检测通道,用光学法测定血小板(PLT-O)。核酸(DNA/RNA)荧光染色时,未成熟网织血小板染色多,成熟血小板染色少,并显示PLT-O散点图结果,可得到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光学法血小板计数(PLT-O)、电阻抗血小板计数(PLT-I)、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

14、V)、大血小板比率(P-LCR)。成熟红细胞无DNA/RNA,不被染色,从而得以在体积大小和核酸染色上与血小板鉴别。,四、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检测原理,用光学比色原理测定血红蛋白浓度,有2类稀释液。 1、改良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测定波长540nm,稀释液含氰化物成分。 2、非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即稀释液不含氰化物配制的成分。如SLS-Hb测定法,测定波长555nm。与手工法HiCN测定的相关性高(r=0.999)。手工法HiCN反应时间长,仅用于仪器的校准。有些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可兼用非氰化物试剂(如用二甲基月桂胺氧化物)和氰化物试剂(如用咪唑,含氰化物试剂作用,但无毒性)。,检 测 参 数

15、(报警),1、报警的概念 是指所检测的标本不能满足仪器软件系统的定义或不能满足实验室(用户)建立的检测标准。 (1)报警来源:主要有检测结果超出实验室设定的检测项目参考值、复检标准,临床疾病标本异常和患者人群变异。 (2)报警形式:主要有图片、符号或文字三种。仪器依据预先设定的检测数据、大小分布、图形等,作出全面分析和判断,对可以的阳性检测结果用文字或图示的形式作出解释性、易于理解的报警信息。如,用红色显示阳性(反之,绿色显示阴性)。出现“阳性”或“错误”提示,可能确实是标本出现异常,因此必须根据实验室的规则,进一步仔细检查。特别须注意出现WBC、DC、RBC、PLT及其相关参数的数量和形态异

16、常的报警。,(3)报警有效性:仪器以参考方法检测结果作为标准,判断仪器检测性能指标,包括:灵敏度(S)、特异性(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总数率(一致率或符合率)。 (4)报警内容:仪器报警的项目和内容是厂商和用户作出的定义,内容涉及检测对象年龄、性别、参考值、危急值、红细胞计数值、血小板计数值、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值、细胞形态或可疑的各种异常信息。血细胞分析仪解释性程序(IP)是仪器依据检测数据、大小分布、图形的全面分析作出判断,提供易于理解的报警信息,用于对结果显示和信息的补充,提示浏览屏幕上报警信息。 对同样的内容,各仪器报警形式并不统一。因此,要根据各仪器的操作手册,仔细理解定义。各类血细胞分析仪常见报警内容见表:,血细胞分析仪常见报警内容,2、标本因素 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性能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在血细胞形态学方面,无论是白细胞五分类还是更多细胞分类,仍然不能替代人工显微镜检查对复杂的异常血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其原因除了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技术上的局限性外,还受到疾病时标本中已存在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