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指南》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41857331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指南》(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DB14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指南Guidelin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rculation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parks(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 次前 言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25 编制方案36 实施与运行57 支持118 持续改进12附录A(规范性附录)循环化改造系统分析框架13附录B(规范性附录)园区循环化改造指标体系14附录C(规范性附录)园区循环化改造指标计算方法16前 言本标准按照

2、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山西省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折发斌、肖立群、栾速建、段立柱、朱玥、冯卉、董全亲。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I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提出的产业园区不局限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各类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功能区,也可包括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实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山西省循环经

3、济促进条例GB/T 31088-2014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通则GB/T 33567-2017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规范GB/T 27611-2011 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通用要求及标识DB14/T618-2011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评价导则DB14/T673-2012 工业类园区循环经济评价导则DB14/T 745-2013 循环经济评价通则DB14/T 1333-2017 循环经济管理技术导则:物质流分析山西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典型经验及推广指南(2016年)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循环化改造 circulation transformati

4、on 各类产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原则,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突破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合理延伸产业链并循环链接,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活动。3.2循环经济产业链 industraial chain for circular econnmy产业园区不同企业之间依据循环经济原理,以废物(副产品)交换利用为基础形成的链条式关联产业形态。3.3园区循环化改造指标体系 indicator system of circulation transformation由相互

5、联系、相互独立、相互补充的系列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衡量循环化改造绩效的指标集合。3.4产业共生 industrial symbiosis指一种产业组织形式,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相互利用副产品和废物,共同提高企业的生存及获利能力,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3.5绿色园区 green park绿色园区是突出绿色理念和要求的生产企业和基础设施集聚的平台,侧重于园区内工厂之间的统筹管理和协同链接,在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运行管理等方面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从而实现具备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等特色的工业园区。3.6绿色工厂 g

6、reen factory绿色工厂是制造业的生产单元,是绿色制造的实施主体,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绿色工厂是指实现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3.7两化融合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3.8再制造 remanufacture再制造是以旧的机器设备为毛坯,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原有制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

7、造,恢复或优化原先新品的性能、质量。 3.9合规性 compliance企业或者组织为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4 基本要求4.1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应符合山西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行动方案的要求;4.2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经济开发区应实施循环化改造;4.3实施循环化改造的产业园区应符合国土空间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4.4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应具有明确的边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符合国家规定和必须的各项环保设施;4.5 实施循环化改造的产业园区应具有组织管理机构或投资运营主体;4.6产业园区的生产企业和供应链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使用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不

8、生产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产品;4.7 产业园区具有节约资源、节能减排的较大优势和潜力;4.8 循环化改造应符合GB/T 33567-2017及DB14/T 618-2011的要求。5 编制方案5.1 方案要求精准编制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优化改造路径,明确循环发展目标,应满足以下要求:a)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并确保减量化优先;b) 与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相衔接,并与产业园区的空间利用、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等规划相协调,体现绿色园区发展导向;c) 适应产业园区发展的定位,充分体现资源型转型、能源革命的特征,符合要素集聚、循环利用、高效管理、制度创新的要求;d) 应有明确的循环

9、化改造中、长期目标;e)与周边村落、社区以及利益相关方相协调,促进资源、能源互联及循环利用;f)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经专家论证或评审后,应报同级政府循环经济管理部门备案。5.2 方案内容5.2.1 基础分析产业园区应对循环化改造的基础条件、资源和环境承载的状态、共性和关键技术影响以及产品和服务等因素进行分析和判定,识别循环化改造潜力或延伸拓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机会,包括但不限于:a) 识别产业园区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对产业特征和产业适应性、生态系统进行分析;b) 识别产业园区企业副产品、工业废物、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循环利用情况,对现有的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处置等方面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进行

10、分析;c) 识别产业园区内外部能够促进资源、能源合理利用和梯级利用的潜在因素和机会,对循环补链和资源综合利用进行分析; d) 识别产业园区内与区外可共享的资源、能源条件,对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进行分析;e) 识别产业园区的区位、交通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条件,寻找实现循环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智能化循环经济管理工具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途径;f) 确定产业园区急需的、支撑产业链条延伸或改造的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并组织研发或引进;g) 识别产业园区政策环境、管理制度等条件,对循环化改造的诉求进行分析;h) 识别产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的制约因素,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5.2.2 物质流分析按照产

11、业特征和物质能源代谢规律开展物质流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应界定产业园区物质流和能源平衡的系统边界; b) 对输入园区的物质和能源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明确数据来源及计算依据,追踪物质循环流动,分析物质和能源在投入和产出方面应该改进的地方; c) 汇总数据并进行平衡计算,描述物料、能源和水资源在园区系统中的基本平衡关系,反映废物回收状况和资源化利用程度。必要时,辅以统计表和示意图进行说明; d) 确定基于物质流分析和能源平衡框架下的循环化改造指标体系,科学得出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循环经济产值占比等重要指标值要求;e) 对循环化改造活动进行系统性分析或监测,挖掘资源节约和循

12、环利用的潜力,提高产业园区资源和能源投入产出的整体效率。5.2.3 优化目标产业园区应科学制定与循环化改造要求相符合的改造目标和指标,包括但不限于:a) 依据法律法规、准入条件、生产经营规范以及规划环评、区域能评等要求,提出合规性指标;b) 参照同类园区的平均水平以及示范园区的领跑水平,确定适合本产业园区的绩优指标;c) 指标应体现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特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发展能力;d)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定量指标参见附录B);e) 对主要指标进行可达性分析,体现循环化改造方案实施效果。5.2.4 重点任务产业园区应根据循环化改造基础分析结果和循环化改造目标,确定

13、循环化改造的重点任务,包括但不限于:a) 产业布局合理化:根据物质流和产业关联性,开展产业园区布局总体设计和布局优化,改造区内企业、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扩展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b) 产业结构优质化:结合地区产业和资源比较优势,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和提高园区综合竟争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c) 产业链接循环化:合理延伸产业链,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物尽其用,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及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14、;d) 资源利用高效化:促进源头减量,开展清洁能源替代改造,推进余热余压利用、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和水循环利用。优化水资源利用方式,要按照非常规水、黄河水、境内地表水、地下水顺序合理确定项目水源;e) 污染治理集中化:加强污水、垃圾等污染物集中治理,建设污染集中处理设施并升级改造。培育和引入专业化废弃物处理服务公司,促进污染治理专业化、集中化和产业化。开展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构建园区、企业和产品等不同层次的环境治理和管理体系;f) 基础设施绿色化:促进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集成优化,实施产业园区内运输、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环保等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循环化改造,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

15、高运行效率。推动产业园区信息平台系统建设,打造智慧园区;g) 运行管理规范化:强化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有序推进循环化改造各项工作进展。实行规划环评、区域能评等效能管控,制定入区企业、项目的准入条件,建立激励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政策,按照产业链招商补链。以企业为主体,执行最严格环保、水耗、能耗等标准,实现运行管理良好规范。6 实施与运行6.1 制定行动计划产业园区应围绕循环化改造目标和重点任务的要求,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包括但不限于:a) 确定实施循环化改造目标和重点任务的机构和职责;b) 识别循环化改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明确具体措施、时序和时间表;c) 规定检查、考核的程序和办法;d) 必要时,对实施方案做出补充和调整。6.2 主体和改造路径6.2.1 企业以建设绿色企业为目标,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化工艺优化组合,提高企业内部资源利用率,包括但不限于:a) 企业引进更符合环保节能的新工艺代替旧工艺,实现生产工艺改造升级;b) 围绕工艺流程上关键物质、水和能源,实施物质节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