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1855788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中学2019-2020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对于文学经典,一般读者光凭直觉也能欣赏玩味,但是直觉并不一定可靠。修养不足会造成误读,不仅一般读者,就是专家也在所难免。近日,对于杜牧的山行,就有专家解曰:中国诗人对时令的转换很是敏感,秋气萧森,遂引发诗人“悲秋”之感。其实,“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明是说秋天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要鲜艳,哪里有什么悲凉之感?这不是悲秋,而是颂秋。为什么专家对明摆在眼前的颂秋视而不见?因为人的心理不是一张白纸,并不像美国行为主义者所设想的那样,对外界一切信

2、息刺激皆有反应。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指出,只有与主体心理图式相应者才能同化而有所反应。我国悲秋诗歌母题源远流长,学养不足者,容易以为这就是一切。其实,古典诗歌中颂秋亦有经典之作,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惜,这种误读还比较普遍,如有老师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开头,便在“秋”下加一“心”,是为“愁”,说是“逢秋即愁”,实际上这只是汉字构成初期的历史痕迹。并不全面甚或粗浅的积累,会形成某种强制同化模式,导致自我蒙蔽。还可举一例,即对木兰诗的解读。有专家出于英雄的现成观念,乃论断木兰英勇善战。有专家还考证,北方兄弟民族,耕战合一,英勇强悍,

3、置生死于度外。然而细读文本,几无诗句正面描写木兰征战,与战事有关者,只有“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然而严格说来,这是行军宿营。正面写到战事的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乃是写他人战死,木兰凯旋。所以“英勇善战”并不出于文本,而是出于读者(包括专家)内心固有的男性英雄文化观念。其实,木兰形象之价值,在其以女儿之身取代男性履行保家卫国之天职。故写沉吟代父从军时叹息八句,买马四句,宿营思念双亲八句,归来受到父母姐弟欢迎六句,恢复女儿妆六句。其策勋十二,功绩辉煌,只取侧写,仅一句。与男性建功立业、衣锦还乡不同,木兰只为回家享受亲情之和平生活。其最突出价值,在于以女性之“英雌”对于男性“英雄”成见之挑

4、战。阅读的第一障碍是经验的狭隘预期。阅读并非一望而知,而有可能自以为是,其实没有读懂。这是因为心理同化机制虽狭隘,但有预期性,预期之外容易视而不见,感而不觉。西方“读者中心论”之偏颇,乃是预设读者于文本,一目了然。殊不知,阅读本欲读出经典之新意,而心理预期却常常涉及读者内心之旧意,结果往往以主体现成观念强加于文本。这种倾向具有规律性,自古多有例证。我国诗话中,早就诟病“附会”之论。如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有论者这样解读:“草生涧边,喻君子不遇时。鹂鸣深树,讥小人谗佞而在位。春水本急,遇雨而涨,又当晚潮之时,其急更甚,喻时之将乱也。野

5、渡有舟而无人运济,喻君子隐居山林,无人举而用之也。”明代唐汝询就批评其“穿凿太甚”。故阅读的第一障碍,乃是经验的狭隘预期。预期的狭隘性与经典文本的无限性是永恒矛盾的。(摘编自孙绍振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世界)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杜牧的山行含蓄隽永,所以不同的人对它的主旨的认识截然不同。B. 美国行为主义者将人的心理比作-张白纸,外界信息一刺激就会留下痕迹。C. 有人根据木兰诗中一两处简单描写,就认为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形象。D. 滁州西涧是首写景的诗,有人却把它附会为一首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的诗。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

6、析欣赏文学经典时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B. 文章第一段引述了一些外国学者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力度和深刻性。C. 文章举例论证皆先叙事例,然后对事例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事理统一。D. 文章第二段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引述错误的论断,然后予以驳斥,逻辑严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A. 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要准确欣赏文学经典,都要有深厚的学识修养,仅靠直觉是难以做到准确欣赏的。B. 人们认为刘禹锡的秋词是悲秋,认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颂秋,这都是对古典诗歌中写秋的作品的误读。C. 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如果只根据现成的观念,而不对文学作品

7、做具体的分析,是难以对形象做出正确的判断的。D. 读者阅读文学经典时,如果受自己心中已有认识的影响,读出来的新意往往也是穿凿出来的,这种现象古已有之。【答案】1. D 2. A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项,因果关系错误,“不同的人对它的主旨的认识截然不同”并非是因为山行含蓄隽永,而是有人没有对它进行具体分析。另外,文中没有说山行含蓄隽永。B项,“美国行为主义者将人的心理比作一张白纸”,张冠李戴,将人

8、的心理比作一张白纸的是本文作者。C项,有人认为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形象:是脱离文本的判断,而不是根据木兰诗中一两处简单描写。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项,“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分析不正确。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不是对全文的总结仅是对第三段的总结,也仅是本段的结论,呼应本段第一句。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

9、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原文信息“这种误读还比较普遍,如有老师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开头,便在秋下加一心,是为愁,说是逢秋即愁,实际这只是汉字构成初期的历史痕迹”,意思是,人们认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悲秋,是对古典诗歌中写

10、秋的作品的误读。B选项,“人们认为刘禹锡的秋词是悲秋”错误。原文“其实,古典诗歌中颂秋亦有经典之作,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故选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苦恼(俄)契诃夫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

11、半在想心思。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很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他们还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 姚纳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

12、,努动他的嘴唇“什么?”军人问。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

13、。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姚纳抖动缓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亮喷气。“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

14、:“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那你就稍微鼓励他一下给他一个脖儿拐!”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我?嘻嘻我的老婆现在成了烂泥地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

15、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回大车店去!”他想。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新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要是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庳兹玛烑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