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反思

上传人:文****6 文档编号:141855754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反思孔雀东南飞这部文学作品,是保存下来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1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共有22个自然段,而且是文言文,所以很发愁,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但同时也阅读了许多资料,也在设计着教学思路。这次的教学设计完全是自己无意中设计出来的,最初只备了课文的小序和一、二段,然后认真分析了这两段与后面的联系。忽然发现本文最突出的手法就是赋,而且在描写时不惜笔墨,那么为何不把这些集中在一起讲解呢?这

2、就构成了本次教学设计的框架。因为本单元要求要反复吟咏,所以又设计了不同的朗读环节。这次的教学设计是以往没有采用过的,效果如何呢?忐忐忑忑地按着自己的设计上完了课,觉得还是有很多收获的,当然也存在不足。虽然此次的教学设计是全新的,但能够这样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自己对文章的熟悉和对课文的重组。所以今后一定要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真正把教学目标的落实放在首位。而且本次授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对开头段作用的分析,兰芝抗婚一段的作用等,都是由学生分析,最后归纳汇总在一起的。因为学生已学习过一些现代文的分析,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思路,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的分角色朗读效果不错。因为两个班的座位都是三

3、三式,所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采用的是一生读旁白,一生读兰芝,一生读阿母和阿兄的形式。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多的熟悉课文,为分析兰芝形象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不足之处在于知识点落实有些匆忙,没有训练学生的翻译,都是直接点给学生的,而且知识点有遗漏的。下节课打算利用课件进行检查和弥补。另外阅读还是不够充分,这样就无法真正通过阅读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通过反思,更加明确了今后备课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让学生在课上有收获,而且也体会到了目标叙写的重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更加用心的备课,争取设计出更多的具有自己独特教学思路的设计。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2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文阅读

4、教学这一模块的要求是: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学会解决阅读中的障碍、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等等。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该诗叙述的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以白描手法刻画的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这些要求,我的初步设想是让学生通过对本课诗句的理解,从中学习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通过对主题的理解,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于是,本课教学围绕这个思想展开。全篇教学安排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将学生不懂的字音、字义梳理通顺。这一课除了个别字音比较难懂之外,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本的注释阅读去了解与掌握。在疏通的同时初步了解故事的梗概。第二课时让学生通篇朗读,理出

5、层次之后,再分角色朗读。虽然篇幅较长,但学生通过朗读加上老师对个别语段的点拨,学生基本可以弄懂文义。第三课时是人物形象分析,达到揭示主题的目的。这节课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我的教学环节主要是:首先让学生从全文中找出能表现刘兰芝人物形象的诗句,通过学生朗读初步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其次由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进而归纳出人物的形象,再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的悲剧结局。学生通过对文中诗句的分析,从不同侧面了解到文中人物的性格,勾画出人物的形象:从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做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些诗句中,学生看到

6、了刘兰芝的美丽;从鸡鸣入鸡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这一诗句中,学生体会到了刘兰芝的勤劳能干;从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一诗句中,学生悟出了刘兰芝的聪明、知书达理;从勤心事公姥,好自相扶将、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念母劳家里,好自相扶将等诗句中,学生读出了刘兰芝的善良、懂礼;从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意,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等诗句中,学生品味出刘兰芝对待爱情的忠贞。学生对诗句进行以上的分析、思考,都能得出文章是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得出

7、人物性格这样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造成刘兰芝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即使学生能够说出封建家长制是悲剧根源的话语,但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毕竟他们缺乏对当时生活与社会的体验。后来在学生的发言、教师的启发下,班里大多数同学逐渐都能够明白这一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教师教的方法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学生通过练习,基本掌握了这个方法。我在最后设计了一道开放式思考题:假如在今天,这个悲剧是否会发生?刚开始学生们无从答起。后来我启发到,假如你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办。有的男同学说,会做好母亲和妻子的工作。有的女同学说,我会努力让婆婆喜欢我。虽然学生的回答还很肤浅

8、,离我预设的答案相差很远,但他们毕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他们还是有所收获的。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3孔雀东南飞这部文学作品,是保存下来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个爱情悲剧的骨架被亦柔亦刚之美填充着血与肉,极富浪漫主义的将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的结局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起兴开篇首尾呼应,紧紧地将读者的心弦扣住,不仅让人欣赏有价值的东西的美,还让人忍受爱情这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的痛苦,是美与悲结合完美的文学作品。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且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

9、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在教学时,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课时主要探讨刘兰芝的人物形象塑造,让学生自己找到相关语段,自己先行朗读、讨论、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归纳。以下的教案为有顺序的,但实际操作由学生的回答而定。分析中探讨人物性格及其命运,并联系当时社会环境。设置探究课题:兰芝究竟为何离开焦家?刘兰芝聪慧美丽,勤劳能干,知书达礼,焦仲卿与她又情深似海,可是焦母为何非休她不可?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认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既然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为什么诗中出现了那样的情节?他们可以不死吗?焦刘二人的死有其必然性吗? 寻求刘兰芝殉情的真正原因。正堂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人物分析也追求一个水到渠成的效果,应该说,教与学是愉悦而有收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