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

上传人:文****6 文档编号:141855697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朱自清的背影,选择了一个最佳表现角度背影,并把它转化为艺术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背影教学反思1听着他们的话,我反思自己的课:1、整堂课我始终注意学生的动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拐杖、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这一点我做到了。这要谢谢陈大伟教授给我的片言片语的指点:注意学生的反应,用学生生成的问题教学。2、导入新课自然,环环相扣,像一条顺势而下的溪流,水到渠成的流到课文的深处,流到课堂的结尾。整节课很完整。3、第一次使用多媒体教学,不是很熟练。加之,学校里没有遥控器,每次来到学生当中活动后,又要走回到黑板前,动鼠标

2、才能展示课件。这样来回浪费了一点时间,导致拖堂。以后要多多运用多媒体教学。4、至于要不要歌声,关键就是看学生的感受需不需要。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学习需要的一切多媒体都是好样的。如歌声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升华,有什么不好?多媒体就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它与教学内容是有机的组合,而不是各自分离。直观、提示、促进、升华。5、至于美学教育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要不要砍去?我认为,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先,教育工作者先育人,再教书。德智体美德为首。一个没德的人,知识越多越反动。虽然下课了,那我就用下课几分钟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德育教育,又促进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有什么不可?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堂中去的,情感、

3、态度、价值观三维度的统一是我每一节语文课都认真对待的事。背影教学反思2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背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叙事散文,是作者1925年10月在清华大教任教时写的。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深刻理解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父爱比较难,但是如果从散文中的细节描写展开,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他们的理解就相对比较简单。背影是父爱的凝聚,课文第六段是作者印象最深的两次背影的集中描写,所以第六段是文章的重点。这节课教学步骤一共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步导入;第二步读背影;第三步品父爱,这个环节分为言行中看父爱、感动中谈父爱、细节中悟父爱,其中细节

4、中悟父爱是重点,也是难点;第四步是写真情;第五步是导学案检测,对作者简介和重点字词进行检测;第六步是作业布置。教师教态方面,这节课一共45分钟,其中讲授时间约25分钟,音调平缓,基本上面带微笑。但是,这节课在教态上最大的缺陷就是满堂走。由于我是第一次上公开课,缺乏经验,在课堂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进入状态,教师范读的时候也出现了错误。由于紧张而不由自主地走来走去来缓解紧张的状态。教学时间把握上,没有一个整体的时间概念。在八中试讲的时候,一节课是四十分钟,进行了四个环节,所以在这节公开课上的时间一定要注意调整。但是,我在这次教学时,由于经验不足和精神紧张,所以时间没有把握好,无形中就把各个环节的时间

5、延长了,出现了课堂松散、重点不突出的情况。最后时间不足,教学计划也没有完成。教师情绪在一开始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情感上没有感染到学生。总体来说,这节课上的是比较失败的。授课中,我就已经感觉到课堂中出现了问题,第一、二环节时间拖得过长,所以在第三环节时,就把前两部分的时间加快,作为重点的第三部分细节中悟父爱的时间也比以前缩短了。但是总时间还是不够。教学步骤中的后三个环节都没有进行。教师语言方面,语言不精练。教学步骤中各个环节的过渡语、教师评价语不够精彩,没有真正体现出教师素质。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课前,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对课文进行预习。根据课堂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比较好。在后来进行的字

6、词测试中,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这也是由于课堂上没有对自此进行强调造成的。课堂上,学生发言比较活跃,基本上做到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发现两个没有积极参与的同学,就及时让他们参与进去。一班的学生整体学习状况比较好,自学能力比较强,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细致分析课文。背影教学反思3本文感情真切、质朴自然,所以我将教学的重点自然放在了通过品读背影来感悟文章蕴含情感上。文章的标题即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穿文章的主线。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因而,我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所渗透的父子深情的角度,设置了

7、几个层层深入的环节。先是由一首小诗导入,将生字词蕴含其中,并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进入到一个感悟亲情世界的氛围当中。之后是初读文章,寻找父爱足迹这一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学生对文章能有一个初步的体会,找出文中提及背影的文字,抓住文章主线。再来品读,聚焦父爱画面,让学生通过品读,得到发现,发现这幅感人的背影图是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塑造出来的。然而仅仅是父亲为我费力买橘子这一画面让作者感动吗?并不是。而是作者从那个背影当中感悟到了深深的父爱。于是便是下一环节:研读,感悟至深父爱。通过结合当时的家庭状况和父亲的境遇、父亲的言行,特别是父亲送行时的几句话以及作者看到背影前后对父亲的理解,进行探究性学

8、习,让学生走入深深的父爱。最后进行拓展延伸,以片段写作的形式对父母进行真情告白,从而学会感恩,关爱身边爱着自己的人。本课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和重点,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获得顿悟并能从课堂中体验到真切的人间至情。从学生的状态来看,他们较为深入地探究了文本,通过层层深入的环节,理解了文章情感。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学下课时说道:我希望这堂课永远不会结束。这说明她在这堂课中有着很多的收获。同时,这也便是对我作为这堂课的教师最大的肯定了,学生的话给了我巨大的感动,让我受到了强烈的鼓舞和震撼。我会因此而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地迈向教学探索的更高境界。因更多地注重情感体验,从而未能够从结构上很好地分析这篇散文。这是本次教学设计中的遗憾和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