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文化比较论文(2020年7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851765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韩文化比较论文(2020年7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韩文化比较论文(2020年7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韩文化比较论文(2020年7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韩文化比较论文(2020年7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韩文化比较论文(2020年7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韩文化比较论文(2020年7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韩文化比较论文(2020年7月整理).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目 录 一中韩饮食文化 1.1 韩国饮食文化3 1.2 中国饮食文化4 二中韩服饰文化 2.1 韩国服饰文化4 2.2 中国服饰文化5 三中韩礼仪文化 3.1 韩国礼仪文化6 3.2 中国礼仪文化6 摘 要: 大韩民国历史上受我国唐代文化影响很大,受我国佛学、儒学影响很深。韩国文化是东西 方文化的交融体。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的饮食、服饰、礼仪等传统文化进行对比,找出两 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对两国传统文化的保留程度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饮食,服饰,礼仪 大韩民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面积 99 万平方公里,人口 4,000 多万。全国 人口均为单一朝鲜民族,通用朝鲜语。历史上受我唐代文化

2、影响很大。国旗为太极旗,白 地中央为红、蓝两色太极图案,周围有四组八卦符号。白色代表土地,太极图和八卦由我 国传人,象征宇宙永恒运动、均衡和协调,反映我国“易经”代表的东方哲理。受我国佛 学、儒学影响很深,居民多信奉佛教、基督教和儒教,首都汉城文庙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 行祭孔大典。韩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发展水平居亚洲前列,外向型经济较 发达。韩国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体,本篇主要就中韩文化进行了对比, ,既比较了相 同之处,又比较了不同之处。 2 一、中韩饮食文化 中国人和韩国人都说饮食文化,可见饮食与文化的关系密切。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 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

3、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 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1.1 韩国饮食文化 韩国饮食的主要特点是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味觉以凉辣为主。 韩国的食品以辣为一大特色,它的辣和中国四川的麻辣不同,属于只辣不麻的类型, 且常多“冷辣”。即使是冬天,饭店里冷面的生意也还是相当好。韩国人喜欢吃面条、牛 肉、鸡肉和狗肉,不喜欢吃馒头、羊肉和鸭肉。 韩国食品的另一特色是少油。 韩国人自古以来把米饭当做主食。 韩国米饭白而且香软, 很有黏性,吃的时候如果包上一张撒盐的紫菜,饭本身的黏性会把紫菜包紧,吃起来又香 又糯,十分可口。菜肴以炖煮和烤制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烤肉的种类很

4、多,如烤牛肉、 烤牛排、烤五花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烤牛肉。吃烤肉时,生菜、芝麻叶、生蒜及小青椒 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用芝麻叶包烤肉,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你想从烤肉里补补油水是很困 难的,因为韩国烤肉是要把油都沥掉的。 韩国人生活崇尚简朴,吃的方面并不讲究,惟独对泡菜情有独钟。饭桌上如果没有泡 菜,韩国人是吃不下饭的。泡菜的种类很多,做泡菜的材料也是五花八门,最常见的一种 是白菜,红艳、辛香,保持了原有的水分,吃起来辛辣却没有苦涩的感觉。另外也有用萝 卜块茎及各种植物叶,比如芝麻叶、豆叶等制作的泡菜。韩国人家一般都有腌菜器皿,自 己腌制各种泡菜,随时取用。 韩国人普遍爱吃凉拌菜。 凉拌菜是把蔬菜直接

5、切好或用开水焯过后, 加上佐料拌成的。 还有生拌鱼肉、鱼虾酱等菜肴。生拌鱼肉,是把生肉、生鱼等切成片,加上作料和切成丝 的萝卜、梨等,再浇上加醋的酱或辣酱拌成。 汤也是用餐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常用蔬菜、山菜、肉类、大酱、咸盐、味素等各 种原料烹调而成。韩国的汤有两种。一种是汤饭,是将米饭、肉和葱放在一起水煮而成的, 味道鲜美。常见的用来下饭的汤有两种。一种是用豆叶、豆芽菜、豆腐、肉末等混合加水 制成的,色泽淡褐,吃的时候加一种非常辛辣的粉状调料,也可以把饭泡在里面一起吃。 另一种汤称为清酱,和前面一种材料差不多,但是红色的,水很少,介于我们观念中的汤 和酱之间。韩国人非常喜欢吃清酱,在韩国古

6、代文献里甚至记载着某官夫人用自制的美味 清酱帮丈夫与上司拉拢关系的故事,可见清酱魅力之大。 韩国人爱吃辣椒,家常菜里几乎全放辣椒。韩国人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分别安排 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韩国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饭碗和汤碗,其 他所有的菜则摆在饭桌中间供大家享用。韩国人使用饭碗也很有讲究,分男用、女用和儿 童用。韩国人注意节俭,无论是自己食用还是招待穷人,都尽可能把饭菜吃光用净。 3 1.2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 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鲁菜的特点是 清香、鲜

7、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川菜的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 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 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粤菜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 偏重浓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 之别。闽菜的特点是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 “糟”最具特色。苏菜的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 中带甜。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

8、有别。浙菜的特点是清、香、脆、 嫩、爽、鲜。烹调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湘菜的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 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烹调方法擅长腊、熏、煨、蒸、 炖、炸、炒。徽菜的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 ,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 二、中韩服饰文化 2.1 韩国服饰文化 韩服兼具直线与曲线之美,优美雅致的线与曲线之美,优美雅致的线条是韩服的最大 特点。尤是女士韩服的短上衣与长裙形成上薄下厚的结构,更显女性的端庄与柔美。韩服 并不采用扣子,而是用与上衣同一质的衣带来固定上衣。穿上韩服,仪态不知不觉就会变 得非常端庄,而且非常注意礼节。虽然穿着韩服会有很

9、多不便之处,但是韩服蕴含着温故 知新的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使步态显得更加仪态万千。 韩服分为礼服和便服, 此外还包括内衣和装饰品。 韩服按性别和年龄可分为男士韩服、 女士韩服、成人韩服与儿童韩服等。而且,在不同季节所穿的韩服也有所不同。 成人男士韩服:在吉礼、嘉礼、丧礼、祭礼等仪式或庆典时所穿服装为礼服。在庆典 或仪式以外的日常生活中,便服主要由上衣、裤子、坎肩及外套组成。在夏季,通常在衬 衫外穿一个单坎肩。有时,还佩戴男士纱帽或冠帽。特别是在外出时,不论任何季节,男 士都会穿上长外套,拜访别人家的时候,也不脱外套。成人女士韩服:在女士韩服中,礼 服分为小礼服、大礼服和丧服。而便服主要由上衣和

10、裙子构成,外出时可以穿着长外套。 不过女士长外套主要用于御寒,因此不同于男士,即使到了别人家做客也不必一直穿着长 外套。 在现在的时代中,只有一些重视传统的地方还继承着穿韩服的传统。而在大多数的家 庭,只有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孩子满周岁或家中长者过花甲寿诞等隆重场合穿着韩 服、或是在丧礼时穿丧服。因为韩服不适合日常生活等原因所致,穿着韩服的传统也越来 越被淡化了。反而因为新诞生的“生活韩服(改良韩服)”有时代替着韩服的地位。 4 2.2 中国服饰文化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 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

11、的民族服装,汉 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 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 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 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 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 ,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 些特点都明显有别於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 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

12、) 、 “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 、 “襦裙”制(襦,即 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 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著。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长裤。配 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 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 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三、中韩礼仪文化 3.1 韩国礼仪文化 韩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韩国人在交往中十分重视所应具备的礼仪修养。社交场 合中,大部分韩国人会讲英语,对讲

13、日语的人没有好感。在社交礼仪上,韩国一般不采用 握手作为见面的礼节。握手时讲究使用双手,或是单独使用右手。在晚辈、下属与长辈、 上级握手时,后者伸出手来之后,前者须先以右手握手,随手再将自己是左手轻置与后者 的右手之上。 在韩国,妇女和小孩一般情况下,妇女不和男子握手,以点头或是鞠躬作 为常见礼仪。 在称呼上多使用敬语和尊称,很少会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要是对方在社 会上有地位头衔的,韩国人一定会屡用不止。见面必互致问候,男子见面微鞠躬,互握右 手或双手,分手也鞠躬。初次见面,交换名片。韩国人多以软饮料待客,客人必须接受主 人提供的茶点。韩国人在一起聊天,都不谈本国政治、经济、妻室等话题,但喜欢

14、询问个 人情况。他们自尊心极强,不容公开被人批评或异议。在社交场合,男女必须分开。在公 开场合,得让男土先行,各种会议发言者致辞都把“先生们”放在“女士们”之前。 按照传统,韩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维护自身利益的关系,而且涉及的 范围很广泛,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应当建立在一种合作和互相支援的传统基础之上,因此 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爱和责任感十分强烈,是无法割断的。家庭里的一家之长被视为权 威所在,全家人都应该听从他的命令或遵照他的愿望行事。严格的命令必须服从,不得有 违。儿辈或孙辈违抗长辈的愿望被韩国人视为不可想象的事情。 5 3.2 中国礼仪文化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

15、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 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 4 种人生礼仪。实际上 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 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 仪、馈赠礼仪等.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 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 很好的社会效果, “若要好,大敬小” 。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 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

16、,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 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 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中国的饮食、服饰、礼仪等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也带给世 界深远的影响。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在韩国、日本保存颇多,并继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 作用,而令人汗颜的是,在本土,它的流失速度却是非常惊人。韩国,作为一个与中国有 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国家,近几十年来,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韩国国土面积虽 然仅有 9 万多平方公里,但迄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就达 7 处之 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可见一斑。这也是值得我们重视并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石源华.中韩文化协会研究(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丛书) 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