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整理)牛奶行业新标准.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850776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7月整理)牛奶行业新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年7月整理)牛奶行业新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年7月整理)牛奶行业新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7月整理)牛奶行业新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7月整理)牛奶行业新标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牛奶行业的新标准?前些日子,关于中国乳业新国标,引发了全民讨论。南北两派各持一词,争论不休,反映了南北两派争夺市场的利益诉求。显而易见,是蒙牛和伊利为代表的北方派,在制定中国乳业新国标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牛奶行业的低利润,导致了企业以规模为导向的竞争。而规模竞争带来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解决不了,就采取了降低牛奶标准的方法,以保证规模的发展。这种以降低牛奶质量和安全的竞争的直接结果,就是全民丧失了对于国产奶制品的信心。中国海关总署官方网站统计数字显示,尽管2010年进口奶粉平均价格大幅上涨42.6%,但我国奶粉进口量仍同比增长了67.8%,达41.4万吨。与此同时,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

2、会统计,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产量却下降了约12%。信任危机造就了国人在乳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上“舍近求远”的偏好。光明乳业总裁裁郭本恒称,中国生奶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国家奶业标准太低,不止是伤害消费者,也是在害农民。牛奶是一个基础行业,不光涉及到平时千家万户所需的鲜奶,奶粉。还涉及到需要牛奶和奶粉的很多其它食品制作。蒙牛和伊利等企业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不惜动摇整个国家的乳制品行业信誉。台湾的塑化剂危机动摇了整个台湾的食品工业和台湾食品出口。我们家以前还时常买些台湾食品,这下省事了,都不买了。在发达国家,这种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问题,在哪个企业发生,基本上是倒闭的结果。之所以在中国接连不断

3、地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大环境有生存的条件。真的希望有一天,民众对待食品安全问题,也像对待药家鑫一样,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就会少了很多。其实,解决问题的力量,很多时候就在民众的手里。如果大家都不买出现食品安全的企业的产品和股票,那一家企业倒闭了,将换来更多好企业的崛起。南北乳业阵营火拼“新国标”重创市场“中国乳业新国标”引发的口水战依然争论不休。而“口水战”越持久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也越大,就犹如一块石头扔到水里,水中泛起的涟漪越来越多。在无休止的争论中,消费者对中国乳品的信心不断被摧残。乳业新国标从起草、制定过程中,就有两派阵营在不断争夺,而此次新国标之争正是代表两大阵营的专家为各自阵营利益所进行

4、的火拼。其中一派以南方王丁棉为代表的巴氏奶阵营,坚持以巴氏奶奶源标准制定标准,攻击新国标;另一派则以北方内蒙古奶协金海、那达木德为代表的常温奶阵营,在维护奶农利益、符合国情的旗号下力挺新国标。无论是攻击还是力挺,中国乳业都在围绕“新国标”的这场争斗中变得“千疮百孔”,消费者对国产乳业的信心再次遭受重创,已跌入谷底,整个行业受损的格局已经形成。现状:两大格局是乳业不成熟的表现造成我国出现两大阵营的格局,实际上是我国乳业不成熟的表现。目前两大派对新国标的争论都走了极端,而且这样的争论对行业健康发展并没好处,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争论只会使消费者对国内乳业的信心带来负面作用,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度提升没有

5、好处。乳业新国标争论再次引爆,缘于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在 “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的讲话。王丁棉在会上炮轰生鲜奶新国标的细菌总数、蛋白质两项指标“创历史新低”,为“全球最差乳业标准”。随后,以内蒙古奶业协会金海、那达木德为代表的一派反击,宣称“现行乳业标准符合中国国情”。两派观点一亮出来,国内乳业存在多年的巴氏奶派与常温奶派斗争就“青山隐隐”了。巴氏奶派与常温奶派的争斗从未停止,而两大派对制定乳业国标“话语权”的争夺也暗斗多年。此前,2004年起,两大派就围绕乳业“禁鲜令”明枪暗战。2009年时,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拟重新制定和修改乳业新国标,在此制定和修订过程中,两大派的争夺再度升温。

6、两大阵营、两股力量和利益集团的博弈,让人质疑,消费者也由此裹挟其中,辨不清事实的真相,消费者的利益谁来保护?国内乳制品安全谁来保证?在两个利益集团的博弈中被抛到一边。市场:消费者信心争论中再度被打击新国标争论不断升温,其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倍增。“我该相信谁?”消费者们对于这场争论,更多的感觉是“行业很乱。”而“喝低标准牛奶不如白开水”的言论,让消费者本就脆弱的乳品消费信心,再度受到打击。在网络上,不少有消费者直言,这场争论的结果是让我们看清国内乳品的低标准,逼得我们要喝“洋奶粉”。另有消费者表示,本来刚恢复一些对国产乳品信任,想不到再次“受伤!”真正危机的是中国奶业,大家对中国奶的信心缺失。两大

7、阵营的争论实际上是揭行业内幕,这会引起并误导消费者认为国内乳品是按最差标准乳品生产的,从而引发对该行业整体食品安全的担忧。经历过去种种乳品安全事故,消费者对国内乳品的信心本就缺失,草木皆兵,现在无休止的争论,只会越来越打击消费信心和对行业的信任度,这种负面效应的传播还会产生连锁效应,比如消费者对乳品信心和信任度的流失,可能会波及到其它食品行业。林景新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在此时应强势介入以尽快消除产业和消费危机,以科学、权威的解释解答公众疑虑,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对出现问题的新国标进行改善。乳企:自定企业标准高于国标不少乳企其实对新国标并不在乎,新国标制定的只是行业“最低标准”,是一个进入奶源合格的

8、“入门门槛”,各个乳企都有自己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往往比国家标准高,尤其是大型乳业,为提高竞争力,会采取国际标准、欧盟标准,甚至国际先进标准。在奶源收购上,也会设定等级,按企业需求收购奶源。乳企在收购奶源时大多会分等级采购,不同的蛋白质含量和卫生指标,按不同价格收购;收购回来后,也按所生产产品需求来分配,比如若是按新国标收来的奶源,只能做常温奶、冷饮等产品,而蛋白质高、细菌总数低的优质奶源则用之做高端奶如酸奶、奶酪、巴氏奶或其它高端产品。正视牛奶标准争论背后的信任危机围绕牛奶标准的高低,南北两个地方奶业协会负责人的争论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即使是卫生部网站上的澄清,人们的疑虑也依然没有彻底打消

9、,甚至还有人固执地相信“喝牛奶还不如喝白开水呢!”标准“口水战”如此吸引眼球,毋庸讳言,这与消费者对乳品质量的信任危机有直接关系。从中国人几乎没有乳品消费习惯,到“每天一杯奶”观念的养成,中国乳业随之起飞。可惜,“三聚氰胺事件”等一系列的乳品质量事件,给中国乳业造成了严重创伤。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个行业的声誉可以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却难以一朝一夕修复如初。要想重新树立消费者的信心,关键在生产经营者自己要争这口气,关键在监管者要更严格地把好质量关,以给消费者重塑信心。经历过这些事儿的消费者对奶源质量、产品标准以及生产和质量保障体系很敏感,这很正常;生产者和监管者不应视这种心理为故意找茬,相反,应该正视这些声音,当作促进自己改进的号角,不忽略任何一个环节。政府对乳业当然应该帮扶,但这跟严格要求、加强监管应并行不悖。-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