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经》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846816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92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经》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社经》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社经》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社经》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社经》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经》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经》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教材思考题答案 导论 1.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P2-3)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30 年来发生了重大进展,根本原因在于时代的变迁。 第一,市场化,由长期以来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资源配置的等级规则逐步让位于产权规则。 第二,工业化,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演进。 第三,国际化,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闭关锁国、自我发展的道路到逐步对外开放, 加入 WTO 之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明显加快。 伴随着市场化、 工业化和国际化的不同阶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流发展倾向也呈现 出不同的特点: 第一阶段:20

2、世纪 80 年代初期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第二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以计划与市场关系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 况。 第三阶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 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 要特征: 第一,从只关注生产关系到同时十分关注资源配置。 第二,从封闭式的一花独放到开放性的百家争鸣。 第三,从纯理论推导到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从单调的分析方法到多元化的分析方法。 2.请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P4-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

3、义出发, 认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 2 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 而不是物的关系。 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 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了整体分析方法。 西方主流经济学则是在资源稀缺假设前提下, 研究一个社会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 它 主要涉及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和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等问题,因此,它遵循的是 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法。 3.怎样通过方法论的创新重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P7-9) 方法论的创新依赖于观念的转变,既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整体主义分析方法的教 条主义的理解,又防止照搬照抄西方经济学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而是应从实际

4、出发, 遵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现方法论的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在构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时仍应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指导下,吸收西方经济学 方法论中有助于剖析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成分.具体来说,就是要承认和考虑整体主义 和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合理面,拒绝两者的极端形式,走一条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相结合的“中 间道路” 。 4.简述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P9-12) 直面现实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指当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时, 让理论服从现实, 而不是让现 实适应理论。 直面现实式的研究并非是不要理论, 而是从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 特殊现象入手, 通过对现象的深

5、入剖析来检验现有的理论。 如果现有的理论不足以回答所隐 含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我们反思理论本身,直至根据现实修正理论。 理论联系实践应该是时代要求的经济学创新的基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者西方经济学教 条化,都会导致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走入死胡同。 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 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实际上包含 着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双重含义, 即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注意中国的国情, 在解答我国 3 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的理论与先进 的分析方法。 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

6、放性,首先是学术思想来源的开放性, 其次是学术队伍的开放性,再次是学术观点的开放性。 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摆脱传统政治经济学重规范轻实证、 重定性轻定量、 重 演绎轻归纳、重结论轻证明的旧轨迹,实现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创新。首先,重视实证分析方 法,其次重视计量分析方法,最后更加重视经济观点的证明。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1.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P16-2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的同时, 预测了未来社会 的基本经济特征。这些基本经济特征如下: (1) 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7、,是马克 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目标,这一目标贯穿于他们全部的理论之中。 只有在摆脱了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中, 人们才能真正成为自然和历史的主人, 从而成为真 正自由的人。 而个人自由的真正实现又不能离开集体, 只有在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基础上对 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人类社会才能真正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2)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阶级对立和社会发展的无 政府状态是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造成的。 因而, 消灭私有制是建立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根本 途径。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生产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3) 尽快发展生产力

8、,实现共同富裕。 强调生产力的首要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 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张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他们认为,只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和创造相应的物质条件,才能不断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 加剩余劳动时间, 为建立一个更高级的、 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的新社会创造现实 4 的基础。 (4) 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 商品是私人劳动的产物, 商品交换是私人劳动的产物, 商品交换是私人生产者之间的一种劳 动交换关系。因此,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整个社会生产由计划进 行调节。 (5) 在共产主义的低

9、级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马克思曾根据生产力的不同性质,明 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高级和低级两个发展阶段。 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实行各尽所 能, 按需分配的原则; 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即社会主义社会, 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以上几方面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简 要的概括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一社 会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对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以更快更好地发展 生产力,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它 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脱胎出来的,

10、保留着旧式分工, 劳动者之间实行等量劳动相交换的 原则。 2.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何特点。 (P24-25) (1)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单一公有制结构、 不存在商品货币的计 划经济思想; (2)反映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大规模工业化的客观要求。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及意义。 (P29、3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 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 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这一科学判断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社会性质, 说明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另一方面表 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

11、在不发达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乃 5 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我国社会主 义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同时又是我国社 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不断趋于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 4.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P29-33)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 我党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科学地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正反两方面 的经验, 在原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创新的理论观点后不断形成的。 核心理论观

12、点 有: 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挫折和失误归根结 底是由于我们对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基本国情认识不清造成的。 总结社会主义 建设的经验教训, 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的科学判断。这一判断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 发达阶段。这既坚定了社会主义方向,又使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 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 制定了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和基本矛盾, 提出了 经济和社会

13、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及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性质、任务、动力、战略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 过明确和科学的概括和论述。 这一概括和论述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指南。 而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考虑具体的国情。邓小平在 1992 年的南巡讲话中,对社会主义的 本质这一根本问题作了新的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一方面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14、原理, 6 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纠正了 改革前我们脱离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从本本出发抽象讨论社会主义优越性、 固守某些僵化的理 论观点的教条主义倾向, 为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确立了科学的 标准;另一方面,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阐明了社会主义 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这一理论也把实现共同富裕与坚持 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联系在了一起。 3、关于经济改革的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逐步 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并在此基础

15、上形成了一套关于改革的目标、方式、 评价标准和具体内容的改革理论。 改革的性质既不是对原来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也 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 的传统经济体制, 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与社会 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改革的方式上我们既要反对因循守旧,停步不前,也要反对盲目冒 进和所谓的“激进式改革” 。我们所要强调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向前推进。在判断改革成效 上,要坚持和遵循“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

16、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 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中 的核心问题, 也是经济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 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与社会主义 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 起的新体制, 它是要使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在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公有制的实 7 现形式可以多样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利用股份制这种组织形式; 国有企业要实现战略改 组,把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