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整理)高考历史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840961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7月整理)高考历史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7月整理)高考历史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7月整理)高考历史答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7月整理)高考历史答题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7月整理)高考历史答题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7月整理)高考历史答题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7月整理)高考历史答题技巧.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高考冲刺:高考历史解题技巧考情分析在文综考试说明中,历史学科主要稳定为两大题型,即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不过以材料为载体的问答题和小论文也时常出现,这些题型都突破了学科内部综合的特点。选择题属于客观型试题,是标准化、科学化考试的主体题型。高考专门设立“第卷”,分值占了半壁江山,难易程度分为易和较易、中等、较难和难三个档次。在两大类型中,选择题较为贴近历史教材内容,是我们同学拿分的第一要地。选择题具有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准确性、知识范围的宽广性、知识要素的多样性的特点,在高考命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高考选择题的命制,特别重视利用材料,创设新情境,强调能力立意,从史证角度考查

2、学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辨析判断思维的能力。非选择题多以图文材料加小题设问的方式呈现,成为测试学生历史学科诸项能力的一种理想题型。历史材料解析题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从未见过的图文材料中解读、汲取、整理出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考查学生最大限度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客观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规律、特征,分析、比较、归纳、评价、论证历史问题,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识的学科能力。方法点拨一、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历史选择题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很多类型。

3、纵观高考选择题的命题,根据历史选择题命题呈现的方式、考查的角度和能力等方面,主要分为文字材料类选择题、图表类选择题、组合类选择题、结论类选择题、概念类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比较类选择题等类型。熟悉各类题型的构成、解答技巧对复习备考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为大家解密各类型的选择题。(一)文字材料类选择题【题型解读】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中最主要的题型之一。这类题目符合“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考查理念。它主要由历史典籍、文学作品、最新考古发现报告、碑刻、报纸等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答题技巧】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提

4、取有效信息。一般说来,时间、国别、作者等信息是最为关键的信息,阅读材料时,首先将其标示出来。明确材料的主题及需要解答的问题,明确本题的考点。联系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同学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这类题目虽然是“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但是必定与我们历史教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解答时,一定要发散思维,联系课本,不要有畏难情绪。【典型例题】1、某组织于2010年9月27日表示:“英国政府收紧财政的计划有利于长期经济复苏,但将损害短期经济增长,如果此风险显现,英国的货币政策需要快速作出反应。”从其关注的内容看,该组织很有可能是(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贸组织 D.关贸总协定

5、解析:关键信息:2010年、收紧财政、货币政策本题考点: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关贸总协定的宗旨联系历史知识世界银行:成立初期致力于欧洲复兴,后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贸组织: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在1995年取代关贸总协定,与本题时间“2010年”不符,首先排除。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互惠和非歧视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答案:B2、(2017 江苏如皋高考模拟)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这样评价梭伦:“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

6、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梭伦改革时,“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主要得益于()A实行财产等级制 B废除债务奴隶制C实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四百人会议解析: 材料中“权威的根基”表明贵族对政治的垄断,根据梭伦改革内容,实行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削弱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废除债务奴隶制,与材料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不符,故B项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实行陶片放逐法,故C项错误;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是基于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与材料中“主要得益于”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二)表格数据、地图、图片、漫画类选择题【题型解读】表格数据主要有表格、公

7、式、统计图等几种类型,主要在经济史方面比较多;地图主要有形势图、布局图、分布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等几种类型;图片主要有人物、文物、艺术品、历史遗迹、生产工具、照片、宣传标语、票据、物证等类型。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这类题目有增加的趋势,也是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基本类型之一。这类题目具有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的特点。主要考查我们同学获取图表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答题技巧】 “三读”:读标题、读内容、读标注。充分挖掘和利用图表信息,捕捉细节,把握图表蕴含的本质。尤其是表格数据类,既要横向比较又要纵向比较,找到数据变化趋势。结合历史阶段特征,进行知识

8、迁移,展开合理想象。通过对比数据、图片等信息的把握,理解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发掘其本质特征或内涵。【典型例题】 (2016 广西桂林、北海、崇左高考模拟)下图是欧洲某次重要战争的形势图。这场战争对近代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表现在() A促成君主制度在法、德两国终结B直接导致了巴黎公社起义C推动了大革命思想在欧洲的传播D改变了欧洲大陆政治格局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北德意志同盟”和战争了路线可知这场战争是1871年的普法战争,并未终结法、德两国的君主制,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政府军企图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普法之间进行的战争,并未传播革命思想,故C项错误;

9、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在普法战争后,完成了统一,于1871年颁布了德意志德国宪法,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因此改变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故D项正确。答案:D(三)组合类选择题【题型解读】组合类选择题的特点是题目所包含的知识、信息量特别大,可以同时考查多个知识点,甚至包括跨章节的知识点,还可以考查我们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组合类选择题按解答要求可以分为排序型和排除型。【答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排除法和限定语突破法,在仔细审题之后,明确题目的时空限制以及特定的解题要求,缩小思考范围,例如:排序型:具体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是确定首尾,根据自己所学,如果能

10、缩小范围,正确率会提高。第二是确定某些选项的位置关系,在解答过程中,如果我们能确定某些选项的先后关系,就可以把不符合这种关系的选项排除,也可完成解答。排除型:这类题目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比如我们能将某些一定正确或一定错误的小项找出来,则可以完成解答。当然,要知道某小项一定正确或者一定错误,对同学们掌握历史史实的要求较高,否则会陷入似是而非的境地。那么关于判断对错,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里有两个小技巧:第一,选项中出现“绝对”性质的词汇,一般就要三思而行了,如:“仅”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始终”中国古代文明始终领先于世界;“毫无”世界金融风暴对经济全球化毫无用处;“彻底”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11、等等,这些说法都太过绝对了,不能选。第二,某选项中出现表示“开始/结束”时间的词,你要关注它所说的时间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马上排除。如: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正确);湘西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后纳入秦的管辖范围(错误)。【典型例题】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活动。一定正确,因为所有答案都包含这一项,它与教材的联系是“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

12、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因此非洲诸国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帮助甚大,以至于毛主席曾说,我们是被第三世界的兄弟们抬进联合国的。一定错误,因为我国50年代初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这样BCD三个选项都可以排除了。至于,我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员国,只是观察国,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为中、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错误。 注意,这种各选项分布不均的题目要特别注意,因为它比选项分布均匀的试题难度稍大,因为很多同学不敢确认,那么只要你掌握方法,排除一定错误的那项,问题便迎

13、刃而解了。答案:A(四)逆向类选择题【题型解读】逆向选择要求进行逆向思维,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利用在考试中的思维惯性来设置答题陷阱,考查仔细审题能力和细致阅读能力、准确理解历史的思维品质等。【答题技巧】抓住题干的否定词,如“不正确的”、“错误的”“不可能的”,有些设置得比较隐蔽,如“违背了”、“不会出现”等。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人物、地理范围、历史结论、逻辑关系等要素进行逐一排除。此类选择题最忌讳的就是没看清题意,误认为是选择正确的选项。【典型例题】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

14、的原因不包括(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解析: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是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原因之一,A项正确;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对抗的格局,在此背景下建立了北约、华约、欧共体等,B项正确;加强区域联系,维护地区稳定与团结、发展地区经济是区域组织建立的重要原因,如欧共体和东盟的成立,C项正确;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是其缺陷,但与国际组织的建立关系不大。答案:D(五)比较类选择题【题型解读】比较类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阶段的反映作为对象进行比

15、较分析的选择题。这种类型的试题一般分成两大类:一是要求比较历史事物共同点,可称为“求同型”;另一类是要求比较历史事物的不同点,可称为“求异型”。【答题技巧】解答此类试题,一是用排除法,二是注意以下步骤: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比较对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角度思考。按照确定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是注意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典型例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之一是科学技术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并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